海底捞飘了?竟导致顾客大量埋怨
近日,有人在小红书平台发帖称“海底捞是不是歧视带棉花娃娃的人”,随后被网友热议,毕竟那可是服务质量超群的海底捞。
该网友说自己和朋友各带了一个棉花娃娃到海底捞就餐时,因要求给娃娃坐店内婴儿椅而被服务员冷落。
更令她们不解的是,别人的桌上都收到了小零食,而她们却没有收到。
该帖文发布后直接引起轩然大波。
有网友认为,帖子中顾客要求服务员给玩偶娃娃坐婴儿椅,或是要服务员给棉花娃娃过生日的要求有些超出常理。
服务员拒绝也是在情理之中,毕竟不是真的婴儿娃娃,做这种服务有种诡异又浪费资源的感觉。
有的网友则认为,顾客就是上帝,特别是海底捞这类主打主动服务的品牌,更应该做好对顾客需求的服务,我要什么,你就要给什么。
对于是否能给顾客自己带来的玩偶坐婴儿椅,海底捞门店客服其实表示没有问题,正常带着娃娃到店跟服务人员申请就可以,大多数人也是能理解的嘛。
但对于是否能给玩偶娃娃过生日一事,海底捞门店方面表示也可以提供给玩偶娃娃过生日的服务。
接下来回到就餐结束后是否会送顾客小零食的问题,客服表示不同门店可能情况会不一样,有的会主动为顾客餐后送伴手小零食,有的需要顾客跟服务员说一声。
众所周知,海底捞以服务热情出名,客人提出意见服务员是不可以拒绝的,即便——他们要给一个玩偶过生日。
因为事情愈演愈烈,当事顾客又在帖子最新回应中表示,其发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展示海底捞服务态度差,菜品没上齐就说上齐了,没有给小零食伴手礼等服务问题。
“我们在这用餐也花钱了,并没有白嫖,请不要搞错重点。不理解也请尊重,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吐槽消费服务的帖子,网友都会更多地共情和支持消费者一方,毕竟付了钱,但是关于这个帖子,网友们都各执一词。
关注点还是在于棉花娃娃这个非生命体。
凭借软萌的外表与可爱的属性,棉花娃娃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玩家。一部分玩家在得到心仪娃娃后因此成为棉娃爱好者。
棉花娃娃用了4年时间从国外追星族的专属跃升为国内年交易额10亿元的潮玩新宠。
棉花娃娃最早来自韩国,2015年EXO组合的粉丝以偶像金钟大为原型自制了棉花娃娃,并带到演唱会现场应援,可爱的娃娃迅速在饭圈流行,粉丝们纷纷开始自制偶像棉娃。
后来经由饭圈文化,棉花娃娃逐渐在国内流行起来,2018年左右,棉花娃娃开始成为一种专门的潮玩品类。
当代年轻人在用一种更快捷、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获得情感满足,给毛绒玩具赋予超过了玩具的意义,也就产生了给棉花娃娃过生日这种事情。
由此可见,一些争论已经脱离了服务质量的主题,上升为小众文化与大众观念的碰撞。
有部分人夸张到说今天给娃娃过生日,明天是不是要给鞋子过生日的情况,其实还在于海底捞门店是否应给“非人类”的玩偶,提供与普通顾客同等服务的问题。
络上的言论往往容易被夸大和曲解,海底捞闻名已久的个性化贴心服务应该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真正的标准化服务既不过分热情,也并非简单地按部就班。
它的核心应该是相互尊重理解、灵活处理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这种服务态度既能够满足客户的又能够维护服务的品质。
不过于苛刻,也不违反公共道德,只有服务人员和消费者都能以平等互信的态度看待彼此,才能真正获得完美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