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房地产市场的氛围异常焦灼。
一方面,是销售额年底出现翘尾反弹。
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1%,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按照测算,只要11-12月的成交额不出现暴跌,2019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创造接近16万亿的历史纪录!
另一方面,降价促销的气氛依然浓厚。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近日发布的《2019年11月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报告显示,其监测的全国288个地级以上城市房价变动趋势的“中住288指数” 为1543.0点,较上月下降1.4点。
这是时隔54个月后,一手房价格指数首次下跌。
更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二手房数据则显示,2019年11月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平均价格同比下跌0.96%。十大城市中,重庆、天津等8个城市同比均下跌。
这样的现象并不矛盾,房地产有成交量,也有人气,却是靠降价换来的。
事实上,进入“三九天”的楼市,还出现了3个“异象”。
第一,资金面持续收紧,房地产信托4年来首现增速负增长。
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
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
信托是除银行贷款之外,房地产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4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房地产金融体系收紧有很大关系。
房地产的信托规模减少,当然是有背景的。
经济日报近日报道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下半年以来,央行先后7次定调房地产市场。
具体来看,7月29日、8月2日、8月9日、8月20日以及11月16日、11月25日,在这些关键节点,既有会议,也有报告,还有通知,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房住不炒,抑制投机依然是反复重申的基调。
第二,房贷增速连续两年回落,居民购房潜力已经接近“天花板”。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连续两年回落。
与之对应的,是2018年房价增速基本延续了2017年以来的放缓趋势,全年上涨5.1%,涨幅较上年末回落2.1个百分点。
当然,2019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仅从2018年的表现来看,房贷还在增长,房价也保持了微涨。
但是,趋势已经变了,最近两年房价涨幅不断放缓,上涨时间越来越短。
个人房贷增速持续回落,意味着购房者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
举个例子,原来年入10万的家庭,有30万的存款,可以承担4000的月供,40万的首付,当越来越多类似的家庭背上了房贷,收入难以增长的情况下,很难再承担二套房或更高的杠杆。
第三,多家开发商陷入停工的窘境。
最近不断刷屏的400多家房企破产,其实并不算新鲜,因为全国有好几万家开发商,消失几百家并不算什么太大的事。
但是,受困于现金流紧张,停工却是摆在整个房地产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证券日报12月6日报道称,云南仁泽房地产破产重组,旗下昆明西南海项目已停工多年。在此之前,百强房企三盛宏业旗下多个项目停工,陷入债务违约危机。
上个月,连续上榜百强房企15年的颐和地产9笔债务涉及违约,总计金额达50亿元。近几日,总资产万亿某房企巨头旗下武汉某项目停工1个月后,再爆出另一个项目也陷入停工。
在庞大的房地产市场面前,这些现象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以上所说,1.信托4年首次负增长,2.房贷增速连续两年回落,3.在建楼盘停工频繁出现,这些“异象”,让本就处在“以价换量”气氛中的楼市,在三九寒冬的季节,又开始“喝凉水”了。
笔者认为,除了资金因素之外,库存也是重要原因。
过去几年,因为棚改货币化、人户分离、房企下沉小城市等种种原因,房地产库存快速降低,房价水涨船高,尤其以二线与三四线城市最为典型。
在库次快速消化的同时,开发商又开始大量囤地,比拼土地储备,这些地块并没有入市,而是捂在手中,待价而沽,看市场行情再择机入市。
但是,这样的如意算盘,被2019年的市场无情打碎了。
资金面的收紧,引起的反应是一连串的,开发商没有现金流,手里囤的还是高价地,即便入市,也只能选择无奈停工。
这是低库存时代的无奈,也是去库存之后,楼市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2012年就出现过。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杨业伟近日发布研报指出,无论是库销比衡量的狭义库存,还是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比例衡量的广义库存,目前房地产库存水平都与2012年相近,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库存水平更低。
也就是说,现在楼市所经历的,与2012年几乎一模一样,同样是低库存,同样是一轮房价上涨后的盘整期。
历史虽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我们依然应该了解:2012年之后,发生了什么?
2013、2014连续两年时间,房价涨幅不断缩减,直至步入负增速,卖不出去的楼盘开始积压,地产业正式入冬。
假如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和2012年一样,是不是意味着2020-2021年,会重复这样的道路?
让答案留给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