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1、数字化转型产业概况
数字化转型是指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建设提升数字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新型能力,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由2017年的27.20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2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04%。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也逐年增长,占比由2016年的32.69%增长至2022年的41.50%,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2017年到2022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收由10.62万亿元增长至15.40万亿元;规模以上软件业营收由5.51万亿元增长至10.81万亿元;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收由0.71万亿元增长至1.46万亿元。
智慧城市是数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可有效推动城市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服务功能的智能化升级,构建城市产业发展的智能化生态圈,涵盖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等领域,有效提升数字化社会规划与治理效能。数字化转型将促使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企业上云数量持续提升,提高智慧城市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已全面进入建设期,各级政府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拉动智慧城市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城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向更大规模、更多领域、更高集成的方向加快升级,为智慧城市市场的增长带来持续动力。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理解和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升,推动智慧城市方面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国家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行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已超过900个,内容涉及政务、教育、技术、消费等多个方面。
自“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以来,各地均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以上城市、52%县级以上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快速向大中小各城市和区县辐射,除了试点城市外,许多非试点地区也开始规划智慧城市相关建设。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快速建设的同时,数据开放共享体系也在加快建设。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有208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21个(含省和自治区,不包括直辖市和港澳台),城市平台187个(含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行政区)。自2017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持续增长,从2017年报告首次发布时的20个到2022下半年的208个,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正加速推进,构建公共能力平台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
2、行业发展趋势
(1)数字基础建设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资源分配、人口、就业等多项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对城市管理效率有较高要求,数字基础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趋势,推动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长期建设,行业潜力巨大。以数据作为基础驱动是建设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必然趋势,依赖运用大数据整合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与市场需求,使得智能化系统搭建日益复杂,客户对于产品要求和智能化服务要求则更加严格,更多客户倾向选择能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因此,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2)新基建相关技术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伴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运作效率。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为其提供技术保障。在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完善的基础上,大数据从概念走向现实,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可行性,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引擎,通过构建深度覆盖的信息网络体系,使数据应用深入各个环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等技术全面渗透,将驱动经济发展的变革与创新,并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公安、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农业等作为智慧城市体系中的一部分,其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与智慧城市通用模型结构及关键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新基建中通信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使得“科技红利”逐渐替代“人口红利”成为国家新的发展动能。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和最大的窄带物联网(NB-loT)网络,网络连接形成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远超出传统数据多个数量级,大数据即时管理、交换、存储、挖掘等技术逐渐成熟;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安全、业务协同等方面加速探索,并已在多个领域有较好的落地应用,大幅提高效率与安全性。
(3)个性化定制成为信息化和数字化应用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从技术为先向以人为本逐渐转变。在现有体系化、固定化的服务模式下伴随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搜集整合数据资源、服务资源的能力转化为对实体和个人的定制化服务,各领域服务之间延伸发展出互相结合的新服务,个性化定制成为信息化和数字化应用发展方向。下游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将推动数字基础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商不断强化技术研发能力、解决方案设计能力、项目实施交付经验等核心技能。
(4)构建公共能力平台成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数据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核心资源,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涵盖的交通、政务、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数据,涉足面广、数量庞大、价值高。数据开放共享是大数据应用和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的基础,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规范共享与高效应用至关重要。
公共能力平台解决方案通过构建一个大型数据整合、处理、共享与应用分发的智能平台,一方面汇集城市各部门已有信息化成果,减少重复投入,起到统一资源、统一标准、统一调度的目的;另一方面,对汇聚的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资源有效分类、技术资源充分共享、业务服务高效协同,从而全面赋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高质量发展。
3、行业竞争格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总体规模较大,数字化转型产业参与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不高。国内数字化转型产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国性企业,此类企业在国内多个省份均有业务部署,业务领域覆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多个细分领域,经营规模较大;第二类是区域性企业,此类企业在特定省份或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业务领域也覆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多个细分领域,但经营规模低于全国性企业;第三类是行业性企业,此类企业专注于服务特定行业,业务领域仅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某一细分领域。行业内除少数全国性经营企业和区域龙头企业外,大多数小型系统集成商基本没有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大多只能进行单一子系统的施工服务和基本的安装调试服务,无法承担系统多、规模大的项目以及不同子系统间互通联动、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应用软件开发等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业务。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数字经济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