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复混肥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复合肥料行业概括
复混肥料具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根据土壤和作物的特点,配制成专用肥,针对性强,肥效显著。同时,复混肥料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结构和生物活性。复混肥料分为通用型复混肥料和专用型复混肥料。
复混肥行业的上游主要为氮、磷、钾等基础肥料制造业以及化工原料制造业,复混肥产品由基础肥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合成。
复混肥行业受农作物种植周期的影响具有比较显著的季节性。季节性使得化肥价格波动剧烈,旺季产销两旺,产品常常供不应求,价格维持较高;淡季经销商一般不备货,需求锐减,价格大幅下跌。为了平抑价格波动,国家实行了化肥淡季储备政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化肥季节性特征带来的影响。
2、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结合国情加以改进的基础上,我国复混肥生产工艺从简单的圆盘造粒、挤压造粒逐渐发展到转鼓造粒、喷浆造粒、高塔熔融造粒,大中型复混肥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复混肥的生产方法包括物理合成和化学合成两种。物理合成是指以基础肥料混合的方式造粒形成复混肥;化学合成是指由磷矿石、硝酸、硫酸、合成氨等原料经化学反应造粒形成复混肥。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复混肥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掺混法、挤压造粒法、团粒法、料浆法、高塔熔体造粒法等。各种主要方法的比较如下:
3、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肥料的生产、使用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在肥料行业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加强行业监管。目前,我国对肥料行业实行严格的产品登记管理制度,未经登记的肥料产品不得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伴随多项包含国家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新型肥料标准体系出台,我国对肥料产品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同时,因为肥料行业具有高污染的特性,对环保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严格的准入体制不仅对新进入者形成较强的资质壁垒,也遏制了行业内“乱象丛生”的现象,促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技术壁垒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复混肥质量标准,对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多方面进行了区分。同时,复混肥产品正在持续向专用、生态、高效的方向发展,其生产技术涉及新材料、复合化工、植物营养、土壤科学等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因此,日趋规范的行业标准和持续进步的行业技术对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工艺水平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3)品牌壁垒
随着农民科学施肥意识的不断提高,肥料产品的消费品特征逐渐显现,肥料行业的竞争也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肥料产品只有具备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获得农民的信任。但是,在整体行业格局相对分散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复混肥和有机肥生产企业的经营战略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品牌意识薄弱、诚信度欠缺,产品质量水平高低不一、品牌良莠不齐。生产企业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和时间,并经过长期的市场考验,才能树立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资金壁垒
肥料行业季节性强,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原材料和产成品占用的流动资金较大,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同时,为了扩大产能、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生产企业在固定资产建设和产品研发等方面也必须持续投入。为了满足资本开支和运营资金的需求,肥料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5)营销网络壁垒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的推广要求生产企业缩短生产、运输、销售、服务半径,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的田间地头。因此,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不断强化营销网络建设,将产品配送、产品销售、农化服务、农技推广有效整合在直接面向农民的终端网点,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满足农民消费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企业的营销成本,成为后入者必须面对的行业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复混肥料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