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6年豪华品牌当中的黑马,林肯汽车的增长有些乏力,这一点或许福特亚太到中国区都不明白原因是为何,而只能将其归结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寒冬所致。
车市寒冬的本质是消费升级,是令消费者不再随意消费,而是更理性的选择品牌力、可靠的产品,这也是日系合资品牌销量逆势上扬的原因,因此,林肯品牌的下滑另有原因。
作为美系豪华的代表,林肯2014年底的二次入华注定了其需要为自己进行一番品牌重铸,将老一代观念当中的“加长婚庆车”与如今的林肯品牌有联系又彼此分割的拼凑起来,这并非易事。
一开始林肯做的不错,市场反馈也火爆,入华1年多就成功赶超DS,进入豪华汽车品牌年度销量前十强。
或许是为了更进一步,2018年年中,福特从奔驰中国挖来了毛京波担任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由其全面负责林肯品牌在华的事务,经过毛京波的一番努力,林肯品牌黑马成色褪尽,成为有望步DS后尘的又一个豪华品牌。
曾经的黑马
当年的美系三巨头,通用、克莱斯克和福特,如今都依靠中国市场发展,瘦死骆驼比马大的上汽通用依然保持一定市场份额,被收购成为子品牌的克莱斯克早已失去话语权,只剩下Jeep独挑大梁,而福特则处于前两者的中间状态。
福特汽车近几年可谓焦头烂额,在中国市场大溃败,但尚有一席喘息,战略也从十年前的“一个福特”到如今“更福特更中国”。
福特汽车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找出路,事实上,由于此前的粗制滥造,其已经丧失的先行优势,单纯依靠一个福特难以挽回,在这样背景下,2014年二次入华的林肯品牌开始被给予厚望。
事实上,2014年-2018年的林肯品牌表现是不俗的,一跃成为中国豪华品牌当中的黑马,2016年就击败DS,首次进入豪华品牌销量排行前十位,2017年击败英菲尼迪成为第九。
2018年成为林肯品牌在华转折点,2018年5月24日,时任福特亚太区总裁的傅礼德(PeterFleet)拨给毛京波邀约电话,毛京波开始担任林肯亚太及中国区总裁。
彼时的林肯品牌空有美式豪华的标签,但无法令更多中国受众理解,呈现小而美的态势,对于继续利润的福特汽车而言,林肯在华发展速度仍不够快,从奔驰直接挖角毛京波,是福特希望复制奔驰在华逆袭奥迪、宝马的案例。
似乎,福特方面搞错了一个核心原因,成就奔驰的并非毛京波,她只是一个催化剂,如果品牌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实力与功底,催化剂也很有可能成为催命符。
对于豪华品牌而言,此前一直有“进口年销量达到十万辆”才可以考虑本土化的说法,尽管2018年开始表现出现缩水,福特汽车方面依然选择加速国产进程,而短期希望则是进口的林肯表现可以再好一些,邀请毛京波的意图正是如此。
毛京波入主林肯品牌的第一个半年表现,林肯品牌实现了2.2%的增长,从2017年的5.41万辆涨到了5.53万辆。
从目前来看,这已经是毛京波手上林肯品牌的最好表现,今年1-11月的成绩尚未公布,从此前福特中国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数据来看,林肯品牌第三季销量仅为11,618辆新车,同比下降24.1%。根据推算,今年林肯能够保住5万辆的表现就是超常发挥了。
当然,用毛京波熟悉的语言来说,这是Mission Impossible。
为什么是毛京波?
事实上,今年即将国产的车型早在2017年就已经敲定,因此,销量下滑情况下还要强推国产并不是毛京波的锅。
从长安标致雪铁龙DS的败局当中,可以看到“早产”并不是好事,虽然2018年福特从奔驰挖来了“毛京波”,希望尽快实现十万的量级,但是,似乎没有启动正向作用,原本的美系豪华代表林肯品牌开始走向迷失。
是拔苗助长还是方向出了问题,在车市寒冬的背景下,似乎谁也不知道林肯陷入僵局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如今的矛头似乎直指毛京波的空降,舆论认为,是毛京波的能力不足最终将林肯品牌一步步拉向深渊,客观而言,林肯的锅不能全部由毛京波来背,但是作为一把手,其主要责任也只能由其扛下去。
作为汽车传媒行业的传奇女性,毛京波从新闻从业者到公关公司副总裁(服务奥迪)再到奔驰中国市场营销与传播副总裁,其丰富的工作经验足以令林肯品牌在华发展锦上添花,似乎,懂新闻传播的毛京波十分善于给一个有历史的品牌讲讲故事,又或者把一个德国品牌包装得令国人产生认同感。
事实则是,毛京波服务过奥迪和奔驰的经历,令福特方面产生了错觉,作为罗德公关时期服务奥迪时,德资背景的罗德能够服务奥迪更多是先天优势,奥迪品牌当时的市场占有和渠道服务是具备先行优势的,当时的奥迪,无论由谁去做推广的项目,只要是基本水平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毛京波充其量就是一个熟练工团队的包工头。
2007年得以跳槽奔驰,是当时奔驰处于分水岭,戴姆勒-克莱斯勒拆分在即,C级国产在即,北奔与奔驰中国和大经销商之间矛盾重重,奔驰傲慢的品牌和公关形象不利于在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挖来毛京波担任市场总监 ,负责奔驰进口车的营销,这个节点刚好也是奔驰将营销重心从进口向国产转移的过程。
需要看到的是,奔驰此后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BBA排名垫底的表现,2016年开始毛京波被调去负责的AMG/smart/V级车及Vito销售运营,这几款车型并非奔驰走量的主力级别和车型,同年,奔驰品牌销量开始发力,与宝马差距由2015年的9万辆缩小到2016年的4.3万辆。
因此,尽管服务过奥迪和奔驰,但是毛京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销售人才,其更擅长的是传播服务而非营销。
对于林肯品牌,2017年就定下国产计划的林肯品牌,需要的是如何快速提升销量,尽快将进口车型推到10万辆的水准,以顺利过渡到国产车型,如此一来对于利润的保障比较稳妥,选择毛京波之后,林肯却开始转型讲故事,进入毛京波的节奏当中。
毛京波曾对外表示,“像林肯这样的品牌,不要动辄说我要卖多少、要怎样改变行业。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用户知道林肯是谁、它和别人有多么不同。”
毛京波的节奏
林肯品牌在毛京波来到之前,凭借着“林肯之道”的强调个性化服务推广,让林肯品牌在入华前三年,一直保持远超豪华车市场平均增幅的高位数增长,2018年年销量55,315辆如今看来似乎成为一个顶峰。
毛京波曾对媒体表示,在车市整体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林肯只要仍能保持着微增长,这就算是成功了。
根据毛京波自己的评价,今年林肯显然是不成功的。
如果把责任都推给车市和整体经济,那么根据最新的销量数据,1-11月豪华车市场当中排名前四位的BBAL(奔驰、宝马、奥迪和雷克萨斯)都保持同比增长。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BBAL,后来者林肯比不了,只是,同样以豪华品牌自居,林肯品牌希望自己的竞品是谁,莫非要和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长安DS一较高下?
上任四个月后,毛京波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向外界传达了林肯品牌新的中文品牌主张“静谧之旅”的内涵。
醉心于传播之“术”的毛京波没有意识到林肯品牌的核心价值尚未深入人心,在传播过程中突然转变的话术容易引起歧义并最终导致理解的混乱,林肯品牌此前几年积攒的人气和品牌力被快速消耗。
今年前三季度,林肯在华累计销量为33,692辆,其中只有4~6月取得小幅增长,其余月份的单月销量均出现下滑,降幅范围在16.1%~30.1%之间。
林肯经销商的库存指数经常保持在2.0以上,并对此颇有怨言,压库带来的压力最终导致林肯在销售和服务环节也开始变形,原本豪华、大气的“林肯之道”被更多的优惠打折和促销替代。
被给予厚望的毛京波给林肯带来的就是拔苗助长式的催熟。
今年4月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专访时,毛京波对媒体表示,“近几个月来我一直没有机会好好休息,一想到林肯进入中国市场晚、知名度不够、品牌定位还不清晰,我就着急。”
客观而言,林肯自身的技术储备有限,与福特品牌共用平台等问题导致大量技术问题,产生大量召回等因素,都是导致林肯品牌难以向上的原因,急火攻心的毛京波无力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只能发挥自身优势,用“话术”来解决技术问题,只是效果甚微。
根据内部消息,目前福特汽车已经对毛京波的挥霍表现产生不满,未来其用度开支将受福特中国首席财务官节制,与此同时,蔚来汽车前销售与管理高级总监陈晨将出任林肯中国销售副总裁,负责销售工作,向林肯中国销售和售后资深副总裁朱梅君汇报。资料显示,陈晨曾担任蔚来汽车销售与管理高级总监之前,曾就职于宝马Mini东区,负责销售工作。
毛京波曾经说,市场营销就是一场秀。她自己这场秀还能坚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