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企业纠结能不能成功,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从摩托界发迹的重庆力帆,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创始球队之一的重庆力帆,曾经的“红顶商人”尹明善,从这些响亮的标签里面,我们或许可以体会如今力帆汽车的悲凉。
事实上,尹明善手下受到广泛关注的标签应该是重庆力帆这支足球队,对于只要是耳闻过中国男子足球联盟的业余和专业球迷来说,重庆力帆的名号是听过的,也仅仅是“听过”而已,因为它的表现和力帆汽车一样沉浮,几乎就没有亮眼的表现。
有业内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尹明善手上的力帆集团,看似整体强大,号称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强项,或者说,除了不被政策照顾的摩托业务外,没有一个版块是行业前列的表现。
如今,力帆汽车要为自己正名,前不久发公告表示,要进军氢动力乘用车领域,不仅令人对力帆汽车“刮目相看”。
//
鼎鼎大名的弱鸡球队
//
在说氢动力乘用车之前,依点小编想先来说说同样名存实亡的“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现在这样叫应该是不准确的,如今的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的全名应该是“重庆当代力帆足球俱乐部”,听起来似乎是力帆要重新振作,紧跟时代,做当代的好足球队。
实际则是,2017年1月5日,中超重庆力帆俱乐部召开转让发布会,来自武汉的当代科技产业集团成为俱乐部新东家,据悉,当代集团以5.4亿人民币购买了力帆俱乐部90%的股权,但俱乐部会留在重庆,尹明善依然是俱乐部主席,当然,应该是名誉上的,如今这支球队的全名是:“重庆当代力帆足球俱乐部斯威队”。
力帆足球队的宗旨比较有趣:回报社会是力帆足球的发展宗旨。
回顾重庆力帆十几年甲A、中甲、中超的经历,保级和降级就是其主要目标,最有趣的是,球队在中国顶级联赛当中最好的名次,是甲A时期,1998-1999和1999-2000赛季的第四名,2000年11月12日,球队实现了重庆足球的历史性突破,以总比分4∶2击败北京国安夺得足协杯冠军。只是,当时球队是由寰岛集团控股、另一家来自重庆的摩托企业隆鑫冠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和重庆力帆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就是11月12日,重庆隆鑫夺得足协杯的同一天,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5580万元收购重庆前卫寰岛红岩足球俱乐部,并重新组建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至此,这支球队正式进入到“力帆时代”。
然后这支球队,就从足球杯冠军,连续2年联赛第四的一线阵营,开始滑落成为鱼腩球队,一直在升级和降级之间徘徊,重庆力帆最好的成绩是联赛2001-2002赛季的第6名。
这就是说,在重庆力帆手上,这支球队,没有拿到过像样的成绩,最好也就是中甲冲超的一次夺冠,中甲的冠军。
从重庆力帆足球队的历史成绩来看,只要没有升降级(2004-2005赛季足协宣布取消升降级),重庆力帆就毫无进取心,2005年创造了23轮不胜的耻辱纪录,连续四个赛季垫底(前面几赛季各种原因没有降级),2006年更是有幸成为中超联赛成立以来的首支降级球队。
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只是尹明善手上投资理念的一个缩影,“花少钱、办大事”,重庆力帆从未想过在足球上大投入,足球保证一个中超的亮相资格即可,这和后来的恒大进军中超,立即组建豪华阵容,打遍亚洲无敌手不同。
有分析人士分析指出,尹明善的年纪和经历,看起来并不像个人热爱足球运动的老板类型,他投身足球的更重要的是博名气和关注度,用现在的话描述就是“蹭热点”,因此,投入十分的“节俭”(16年才投入8亿多),不出成绩也很正常。
坊间传闻,尹明善从摩托转到汽车行业之初,就曾对供应商提出过要求,“研发”一套摩托模具才几百万,按这个标准给汽车项目研发操作。虽然不能确认这个说法准确性,但是从后来力帆汽车一直坚持多年的“逆向研发”来看,研发费用相对应该不会很高,力帆汽车没有品相,那自然也很正常。
//
爱蹭热点的老尹
//
那么,49岁才下海,开了一家书店,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的“文化人”尹明善,为什么会在摩托界成功?
或者说,力帆摩托凭什么还是如今摩托行业销量第三?
事实上,从出版界到制造业,白手起家的尹明善有着各种试错的机会,一来是摩托行业入门的门槛低,试错成本低;另一方面,当时的对手们也一样刚刚起步,外部竞争压力不算很大,通过正向研发,力帆摩托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这里既有时势环境的助力,也有正向研发的基础。
可以说,尹明善的发迹就是从贴近热点出发,“小投入、大回报”,力帆汽车的失败,核心原因在于从摩托转到汽车行业的跨界,“小投入,大回报”的思路难以奏效。
进军摩托制造业,尹明善的启动资金只有20万元,即便按照1000倍的通货膨胀来算,今天也就是2亿元投入,2亿元能不能做一个汽车项目,看看新造车势力动辄融资百亿规模还一直喊缺钱,就大概知道成功的概率。
明面上,2017年底,尹明善就已经退休了,并且把集团董事长位置交给了自己一手培养的牟刚,但是,相关迹象表明,尹明善依然是力帆这家企业的幕后指挥者,这一点,依点资讯早在去年5月10日的原创文章《80岁力帆创始人尹明善真的退休了?》当中已经论证过了。
//
氢动力的补贴很诱人
//
尹明善看到了汽车行业热点早已消耗殆尽,从摩托行业就能看出,做了几十年,中国没有一家比肩世界级的摩托企业或一款世界级的产品问世,更复杂的汽车制造难度呈几何放大,投入巨大,回报甚少、利润微薄,这是汽车制造业的普遍情况。
当然,尹明善是一个见证了很多的老商人,他曾经是有想法搞好汽车的,只是,热点蹭习惯了,会上瘾。就像力帆熟悉的摩托行业一样,规模依然很大,一年销量也有3000多万,但是缺乏精品,中高端消费更偏爱进口产品,尹明善手上的力帆,套用摩托行业的粗制滥造,无法实现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产品更新换代也是痴人说梦,力帆内部的混乱是外界难以想象的。
因此,尹明善早已把目光放到了更适合“投机”的领域,比如此前的新能源骗补,又或者尚看不到结果,但可以吸引投资,上市圈钱的共享出行概念(盼达出行)。
于是乎,与其像奇瑞那般,一味搞自主研发,最后搞得头破血流,失去自主,不如转投更适合的方向,比如之前的房地产(难以盈利后卖掉)、比如新能源(骗补)、比如氢动力(想继续骗补)。
或许是看到南阳的水动力受到广泛关注的启发,力帆汽车近期鼓起勇气发布了公告称: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简称“力帆乘用车”)与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泰歌”)、重庆地大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地大”)在重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计划通过紧密的合作,提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实力、开发出性能优越的氢能源乘用车产品。
按照目前的补贴情况,每辆氢能源汽车补贴约10万到80万元,最高可以打的补贴100万元,力帆计划2020-2021年间有1万辆氢动力乘用车推广应用,理论上来说,即便按照最低的补贴标准,力帆汽车此举就可以获得10亿元的补贴,前提是,氢动力乘用车真的能够顺利落地。
能够理解,为什么尹明善的力帆如此爱蹭热点,卖掉房地产和传统汽车,对于尹明善来说,毫不心疼,更像是甩掉负担,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此前一直实际喜爱汽车产品的洗地哥,从没有介入管理力帆汽车的意图。
从汽车行业来看,尹明善和力帆汽车是失败的,但是从商人牟利角度而言,你很难判断他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