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许多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让人去面试?4招识别钓系招聘

2022-04-08   勇叔话房

原标题:为什么会有许多公司打着招聘的幌子让人去面试?4招识别钓系招聘

面试招聘的乱象由来已久,大多存在于无资质、无规模和无资金的“皮包公司”。这些公司常通过发布广告来吸引面试者面试来达到他们牟利敛财的目的。另外,还有出现最多的就是金融保险类公司,他们也是惯于常年海量无间断招聘。这些公司入职后3 – 6个月的离职率基本在80%以上。

张达仁辞职后自己成立了一家小型家居装潢设计公司,连着三个月生意惨淡,他也是终日愁眉不展。

好容易来了客户,设计了几稿都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最终客户也流失了。毕竟老张原来是搞销售的,家居设计并不是本行。原以为在老东家待了三年多,手上积累了一定量的客户,公司设计师的设计稿他早就留心COPY在电脑,仗着自己头脑灵活,拼拼凑凑出个新稿有多难的事,何况他当销售的时候常帮着客户拿设计主意呐。

眼看账上的资金越来越少,请一个优秀的专业设计师,不仅工资付不起,人家也未必看得上自己这座小庙呀。思前想后找了读书时的老同学,外号“小金豆”的金鸣辉商讨。酒酣微醺之间,“小金豆”给张达仁出了个主意:

“先临时租个上档次的办公室,雇几个年轻漂亮的人事小姑娘,每天大量招聘业内专业设计师,面试的内容就是你客户的需求。你设计不行但你这行干了这么多年看总看得懂好赖吧。”

一言点醒梦中人,张达仁如法炮制,居然也能成功接了好几单生意。公司开业前半年算是被他成功渡过。

尝到甜头的张达仁就开始了常年招聘的计划。

这些无良公司做这些事,他们的真实目的无非以下四种最主要的原因:

01

一,打着招聘的名义,在面试中暗中掠夺专业人才的劳动成果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面试专业类岗位上,如设计师、编程工程师、市场策划等职位。招聘公司假借招聘的名义,在笔试中把原属自己公司无能力解决的专业问题抛给应聘者,让他们无偿为公司提供专业成果。

再有一种就是销售类公司,由于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遇到瓶颈,他们通常会通过面试的考题,让应聘者提供现成的方案和渠道关系。除非你是行内销售大拿,绝大多数人即使被录用都会在两个月内以通不过试用期的名义被淘汰掉。

02

二,打着招聘幌子,实际为了收取面试者的报名费、培训费和服装费

这类公司公司主要发生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公司,名为招聘实为敛财。只要你参加面试,录用率很高。但面试时通常会提出如下要求:

1. 需要统一培训并考核。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培训报名费、培训费每人300-500元不等。如果考核不及格费用不退,但可以再补考一次,另收考试费,50-100元每人。

2. 通过考核入职,通常进入的是试用期。这时会收取新员工的服装费、工牌费等500-800元每人。这批人中除了少数极优秀的会留下来,大部分人会在1-2个月的时候已各种名义无法通过试用期。

03

三,打着招聘幌子,为了收取人头费

这多发在金融理财类公司和各种保险公司中,尤其是人寿保险、意外保险和车险为主。公司招聘就是为了通过录用海量业务员,榨干他们家人、亲友的保单和理财合约。俗称收“人头费”。

04

四,打着招聘幌子,实际是为自己公司在业内打广告

有些公司业绩平平,可能为了吸引投资人,抬升公司的咖位,他们频频打出招聘广告,向外界证明他们的业务发展蒸蒸日上,不断招聘各路行内精英的假象。

通常这类公司招聘要求非常高,尤其对应聘者的学历、专业经验都大幅拔高,超过岗位真正的需求。他们会以高薪为诱饵长期招聘,但实际他们更本不需要人。招聘只是为自己公司打广告。

综上所述,面对招聘市场的各种陷进,我们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调查招聘公司的大背景,剔除“海王式”招聘公司。同时,在面试时遇到过于专业的详尽细节的“钓系”考题,可以拒绝回答。同时,谨慎对待录用后需要应聘者缴纳各种费用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