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体重称上的数字不是肉,是它!!!

2020-07-20   小柚生活分享

原标题:你体重称上的数字不是肉,是它!!!

夏日祛湿小技巧

夏天到啦,又到了湿气在体内泛滥的季节啦!大家准备好与湿气作战了吗?

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很好理解,就是长期待在潮湿的地方,湿气会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引起瘙痒、痤疮、皮炎之类的症状。大家应该对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

但内湿就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了!因为你体内出现了湿气,就一定对应着你的脾胃出现了问题。脾主运化水液,将水液转化为精微物质上输到肺,再通过肺运往全身。脾胃出现问题时,身体最大的反应就是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不吃东西吧,还会想大便,结果还感觉粘在了肠道,死活下不来。这其实就是脾胃虚弱而导致体内生湿的表现。

湿气重也会影响我们的体重。

因为当湿气密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水肿,最容易出现水肿的地方就是小腿,一旦水肿,那是相当锃光瓦亮的!当水出不去的时候,体重自然而然也增加了。现在许多商家卖减肥茶,其实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他们通过利水从而达到让你的体重减轻的效果。但如果我们懂得一些中医小技巧,完全可以不需要花这个冤枉钱就可以达到比它还好的效果。

小编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几条祛湿小技巧供大家日常使用:

一、祛湿先健脾。

1.大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益精强志的功效。

大米煮粥最养人,老幼皆宜。空气干燥时,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舌干燥的困扰。

2. 小麦可养心安神,有“五谷之贵”的美称。

《内经》称小麦为“心之谷”,补益心气,将其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可以防治心烦失眠。

3. 小米有补中益气、健牌和胃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着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4. 玉米具有补中健脾、利尿消肿、宁心活血的作用,尤其适宜有水肿者的日常饮食。

多说两句,玉米有黏玉米,煮熟后,黏黏的好吃,当主食。还有一种适合做沙拉凉拌的水果玉米,就是直接新鲜凉拌,不适合蒸煮,一煮就不好吃了。

5. 黄豆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功效,脾胃虚弱者宜常吃。

黄豆富含高蛋白、高钙,在家里若吃不上肉,吃黄豆或者豆腐也是可以获取优质蛋白的,也是非常有营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推荐豆浆>牛奶的原因。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于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实验还证明,黄豆及其制品对心血管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二、少喝酒!少喝酒!少喝酒!

饮酒过量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差。饮红酒不要超过二两,多喝大米小米混合熬的粥,月经期间少吃生冷及凉拌的食物,不要喝啤酒,啤酒是唯一的寒性酒!!!

三、不要吃太咸、太甜、太油腻!

多吃盐也对人体有害无益。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就是说盐对水有某种吸附力,人体内盐分多了,要求水分也相应地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因此引起高血压。成年人每天的吃盐量,最好不要超过12克。

油腻和过于甘甜的重口味饮食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不利于脾胃健康,进而导致内湿重。

四、动起来

中医理论——脾主肌肉四肢。你身体肌肉的盛衰和你四肢的灵活度其实都是脾来决定的。湿气过重,会导致肌肉萎缩,四肢行动不灵活。这其实是相互的,如果你不愿意去健身房或者跑步,觉得太累,完全可以去散散步,这样会帮助脾胃的运化,从而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而且出出汗,也能利水消肿,主要是会让我们身心舒畅!

五、按摩穴位

三阴交穴和曲池穴可以经常按一下,对身体好。大肠的湿气聚集在曲池穴,三阴穴可以将血液重新分流,而这两个地方又经常触碰,所以随时都可以按。尤其是三阴交穴,女性可以多按一下,可以治疗痛经,但是要注意,经期不要按哦,有可能会加重痛经!

六、赤小豆薏苡仁茯苓汤

强推这种汤。我知道大家一定在各种各样的地方都看到过红豆薏米粉、红豆薏苡仁茶等等等等的类似的东西。但我依然要在这里强推一下。我推荐的做法是熬汤,大家可以在煮粥的时候放入赤小豆、薏苡仁、茯苓等等,也可以单独组合熬水。其实就和煮中药一样,先把赤小豆、薏苡仁一比一混合,再取它俩量的四分之一的茯苓,泡半个小时以上,可以多泡一段时间,然后大火煮开,小火慢熬,熬成一杯或一碗的量。这种做法,绝对比大家喝的茶有效,而且煮成之后的赤小豆、薏苡仁、茯苓也直接可以吃,效果更上一层楼。大概一周到两周就会出现特别明显的效果,亲测有效!!!

以后的天气会越来越热,大家要注意避暑,不要贪凉哦,温水比冰镇饮料更容易让身体觉得舒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