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冬奥、长知识、过大年,《冬奥中国年》是体育科普更是精神播种

2022-02-08   影视前哨

原标题:聊冬奥、长知识、过大年,《冬奥中国年》是体育科普更是精神播种

导读:从初一到初七,《冬奥中国年》用冰雪运动与观众共度佳节。冬奥项目与中国年的相遇,连接着竞技与文化,也为冬奥注入了属于中国的独特解读。

文 | 羊毛

“妈妈去哪了?”

“妈妈出差了”

“去哪出差了?”

“去太空……”

在《冬奥中国年》的录制现场,航天员王亚平的女儿宝宝和主持人的对话让不少人动容。节目中,王亚平的女儿回忆道,自己的航天员妈妈平时训练和任务非常繁忙,给孩子包顿饺子这种看上去最平常的事却成了一种奢侈。在鞠萍姐姐的带领下,宝宝和现场的其他孩子们一起包起了饺子,妈妈浓烈的爱意再一次在她的心里升腾了起来。

《冬奥中国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在春节推出的情境式特别节目,节目以孩子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在突出喜庆欢乐的春节氛围的同时,着重渲染冬奥主题,将“双奥之城”的精彩赛事与深厚隽永的中国文化完美结合。而冬奥内核的融入,也让这档新春特别节目有了特别的时代内涵。

冬奥遇上中国年,

冰雪故事书写新篇

“开门迎客!”“大年初一吉时已到,冬奥新春好事成双!”在鞠萍姐姐亲切的话语中,《冬奥中国年》的大幕徐徐拉开。

奥运会是最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舞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时隔14年,北京成为了“双奥之城”,中国也再次获得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置身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冬奥中国年》将奥林匹克赛事与中国佳节民俗加以融合,打造出一档适合举家观看的新年节目。

作为一档情境式节目,《冬奥中国年》以春节最常见的家庭聚会为主场景,邀请全国各地的家庭齐聚现场,对滑雪、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滑冰这些冬奥“七大项”展开畅聊。在街坊邻居共贴春联、围坐一堂的团圆情境中,带领大家走近冬奥项目,探索冬季运动的魅力。因此,节目中不仅对这些冰雪运动项目进行专业深入的解读,还根据冬奥会的具体赛程对比赛项目、赛事内容进行延展介绍,形成冬奥知识全覆盖。

贴窗花、捏糖人、猜灯谜、吃冰糖葫芦;锅碗瓢盆齐上阵,进行“趣味冰壶”大比拼;用跳竹竿的新春民俗,作为冬奥项目腿脚灵活度的考验......当“冬奥”主题遇上“中国年”场景,孩子们在与亲人、朋友相聚的轻松氛围里尽情舒展筋骨、学习知识、收获快乐。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冬奥中国年》还以年“味”造年味,主持人、嘉宾、小朋友在演播室共同制作水饺、手擀面、合子、饽饽等传统美食,品尝冬奥村同款菜品。这些年味穿插于节目的不同环节,通过美食活跃气氛,借由味蕾将手艺与期许代代相传,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寒冷的冬天变得热闹非凡。

聊冬奥、长知识、品美食、过大年。融入了年味的冬奥故事,显得热气腾腾;全民参与的冬季运动体验,意义更是不凡。

体能智力双博弈,

情境体验充实童年

以体竞技,以智博弈;以味寄情、以情交融。《冬奥中国年》节目通过情境化的场景布置、剧情化的内容设计、角色化的主持人引导,来渲染冬奥主题。在诠释冬奥项目发展、春节传统民俗时,注重体验感与参与度。

节目从冬奥项目的起源入题,结合传统佳节的冰雪活动,见证中国在冬季体育赛事中的发展成长。一方面对文化溯源,挖掘冬奥和中国年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运用贴近生活的小游戏、寓教于乐的科学实验等形式,加深观众对冬奥项目和春节习俗的理解。

当户外运动转入室内场景,《冬奥中国年》则灵活运用日常事物,实现对冬奥项目的沉浸式探索。节目将冰雪中的冰球、冰壶运动转化为演播室的迷你“陆地版本”,现场体验其中的运动技巧。设计需要手眼协调的夹黄豆、提升心肺功能的椭圆机、考验平衡力的平衡球等考验不同能力的小游戏,呈现出各个冬奥项目的特质,并对孩子的身体素质逐一“考察”。

强身健体的同时,《冬奥中国年》也注重节目对儿童心智发育的正向效应,引导少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冬奥项目诞生故事的讲述锻炼口才;“小记者”与运动员的一对一采访,在发问中收获知识;“你比划我猜”等游戏充分调动思维,培养观察力和协作意识;探究冰球弹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小实验,用科学方法求知;运动员头盔的3D建模体验,用高科技对雪车项目的相关技术处以立体化解读。

节目从专业的角度、以趣味的形式,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项目、赛事内容进行延展介绍,形成体育、文化、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多维覆盖。小朋友们的发言童言无忌、天马行空;小舞蹈演员们的舞姿整齐划一、稚气活泼。节目给予孩子们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独立思考、自由展示的舞台。大家争先恐后地参与到现场的各项体验之中,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

《冬奥中国年》兼顾少儿和家长的观看需求,为广大家庭营造共同的新春冬奥记忆。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鞠萍姐姐在节目中化身“社区主任”,小鹿姐姐担纲“课外辅导员”,还有体育节目主持人马凡舒加盟成为青春志愿者,体育评论员张萌萌、刘星宇也以“社区积极分子”的形象现身,成为冬奥项目的推介人。

可以说,《冬奥中国年》用多形态的沉浸式设计,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冬奥科普课”,也给予孩子们一个可以亲身体验、独立思考、自由展示的舞台,也成为家长们得以在其中寻找童年记忆、共同感受冬奥氛围。

文化视角看冬奥,

体育精神少年传承

《冬奥中国年》里,有熟悉的情景、丰富的民俗,新奇的体验、专业的交流。围绕着“冬奥”主题的春节假期,让中国年有了面向全世界的时代视野。多姿多彩的“中国年”民俗,也为冬季体育运动带来全新灵感。

从选题的创新糅合,到立意的巧妙传递,可以看出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对节目内容、表现形式的深耕。《冬奥中国年》之外,频道还针对冬奥题材,孵化出了综艺节目《冰雪梦想团》《过年啦-冬奥一起玩》、对话冠军的短视频《冠军陪娃看冬奥》、知识科普动画《冬奥小小课堂》等专题。开拓出不同视频形态,打造乐趣与深度兼具的少儿精品内容。

“冬奥”与“中国年”的双喜临门,让国人心潮澎湃。《冬奥中国年》对冬奥项目与中国年民俗的连结讲述,则拉近了国人与冬奥的距离。少年冰球队、第一辆国产雪车等故事,彰显着国人的体育自信、科技自信、文化自信,让冬奥项目在中国有了新的时代表达。

少年强则国强,少儿节目是向少年传授优质知识、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冬奥项目依托于冰与雪介质,能让人在冰天雪地里感受自身的存在,体会到祖先冬季生产生活的不易,让我们尽情享受自然之美,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冬奥中国年》通过益智健体小游戏、历史文化真故事,将冬奥精神与中华文化生动描摹。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肩负着对话祖国“未来”的责任,也用创新节目形式,让大家看到了新一代少年的蓬勃样貌,助力着中华文化、冬奥精神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