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让传承更地道,让创新更有力。
文|黎河
身着锦衣战袍,头戴宝盔,手持刀枪剑戟,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第三阶段首期展演将由生行组为观众献上。在舞刀弄枪、驾驭战马和闪转腾挪间,节目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激情澎湃、英勇无畏的氛围,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英雄传说之中。
经典武生戏《挑滑车》以行云流水的打戏著称,周恩旭身怀武生才情,通过精湛的武打技艺展示出长靠武生的风采,令人目不转睛;而杨炳旭则将在《白水滩》中化身穆玉矶,一套干脆利落的棍花,勾勒出穆玉矶的英勇形象,让观众感受到短打武生戏中的豪迈与激情。
此外,何梓硕、裘识、马博通、张凯四位演员也将分别借姜派小生戏《玉门关》、经典老生戏《珠帘寨》、传统老生戏《除三害》、马派老生戏《赵氏孤儿》进行剧目展示。每个演员都将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表演功底,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扣人心弦的表演,让传统戏曲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挖掘青年演员故事,
让京剧重入主流
戏曲文化的外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统、表演艺术和精神内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在创作上,确保不违背京剧传统规范、保持戏曲演出正统性成为关键任务。节目通过深刻理解传统规范,与资深艺术家合作并请教他们,注重舞台设计,融入创新元素但保持度量,借助专业团队,以及进行审美沟通等策略,努力在创新中找到平衡点。
这包括对舞台表演、唱腔、服饰等传统规矩的熟悉,通过与经验丰富的京剧艺术家的合作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注重舞台布景、服装等舞美设计,这些努力旨在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京剧传统的独特魅力,实现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尊重和传承。
在第二阶段的展演中,蓝恭欣将《勘玉钏》这部国粹佳作注入青春能量,通过她独特的嗓音和娴熟的表演技巧,不仅继承了荀派京剧传统的婉转柔美,更为这一剧目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现代韵味;在改编自山西蒲剧的《卖水》中,由王萌呈现的文武戏兼修的表演风格,将这部经典折子戏演绎得淋漓尽致,她巧妙地运用歌舞合一、唱作并重的表演手法,全面展现了新生代花旦的风采。
总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注重电视屏幕呈现效果,使得传统京剧在现代媒体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此同时,采用创新的节目形式,如评审制度、节目结构等,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以更符合当代观众口味的方式呈现,促使观众对京剧产生新的认知与兴趣。这样的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得京剧能够重新进入“主流”,在当代娱乐形式中焕发新的生机。
娄伊敬,以带伤上阵的坚韧和执着,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行腔婉转、意境悠扬的《痴梦》。这部剧目的演绎要求不仅包括歌唱和念白的高超技巧,还需要演员在情感表达上达到巅峰。她不仅展现了自己对艺术的忠诚,更传递了京剧演员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灵的煎熬,京剧舞台背后蕴含的辛酸、泪水和伤痛,让观众们对这个传统文化的表演形式有了更加真切的认知。
这种挖掘青年演员故事的方式,不仅使得观众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京剧演员的职业生涯并理解他们的付出,也更能感受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背后的真挚情感和坚持精神。
降低门槛,
但更需要观众“跨越门槛”
如何既考虑让更多零基础观众轻松接触,又要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艺术深度的呈现?
当前京剧艺术在传播上面临一系列困境,如门槛较高、受众局限和现代审美差异。然而,正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播京剧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必要性。通过传播,不仅可以促进京剧在新时代的传承,还能提升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增强文化软实力;外国人通过京剧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独特的审美和情感表达方式。基于此,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践行出一种富有策略性的方法。
一方面,虽然京剧的门槛相对较高,但节目通过多角度展示戏曲的魅力,以引导零基础观众逐渐深入了解。通过以外国友人对京剧的好奇为例,总导演强调京剧是一场文化的猎奇之旅,一次跨越文化边界的契机。无论是“极速变装”中演员的基本功让人惊讶,还是“蟒袍看爪”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科普,以及“花旦伶牙俐齿”中花旦形象的个性化展示,都以短小精炼的创意短视频形式,让观众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京剧的精髓,增添了观赏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降低门槛并非唯一解决方案。有时,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总导演表示需要通过提高一部分门槛。这种看似矛盾的方法实际上是为了打破观众对京剧的先入之见,通过一些独特而略高的门槛,让观众感受到京剧的深度和独特之处,从而更愿意跨越门槛,走进京剧的艺术殿堂。
在第三阶段的比赛中,节目在模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全面升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出表演,而是增设了“文考”“艺示”两个考察板块。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听体验,更通过“文考”板块深度解剖赏析京剧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京剧的艺术内涵。而“艺示”板块则展现了青年人对于京剧艺术的独特理解,为京剧注入了新的审美视角。
更进一步,“青京会客厅”等形式不仅加深了观众对京剧的理解,还让年轻观众能够跨越审美鸿沟,更好地领悟中式美学的魅力。专业的解说和分享,使得京剧这一传统文化不再只是陈旧的舞台表演,而是能够与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第三阶段第一场的节目中,京剧女老生王珮瑜、影视演员于荣光、主持人朱迅的加盟为“青京会客厅”注入了新的元素,不同领域的艺术气息被有机融合。
搭建交流平台,
连接艺术与未来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在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但戏剧舞台与其他行业类似的一点是,经验丰富的人总能快速适应各类创作节奏。在经验积累和人才交流方面,青年演员其实并不占优势。
自11月“青京会”正式拉开帷幕以来,来自全国62家京剧院团及专业院校的671名优秀青年京剧演员齐聚一堂,如星辰般闪烁着艺术的光芒。他们的参与不仅让这场盛会成为一个汇聚京剧演艺精英的盛宴,同时也拉近了不同地区、不同学府和剧院演员之间的心灵距离,为传统与现代、经典与创新的结合创造了机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为青年演员搭建起了一个国家级的交流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艺术成就的机会。这一平台不仅让青年演员能够面向更广泛的观众展示自己,推广和获得认可,同时也为那些来自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院团提供了参与的机会。
通过参与青京会,青年京剧演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认识到更多不同背景和风格的艺术表现,从而丰富自己的演艺经验。例如来自云南省京剧院的刘鹏飞表演的《铁笼山》威武霸气,出手快捷从容,他既能在“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送戏行”的演出活动中,随团奔赴大理州、楚雄州、文山州、红河州二十几个县,两百多个乡镇,也能站上全国布满聚光灯的舞台。
这一国家级平台的建立为青年演员提供了跨地域的交流机会,不仅促进了专业层面的合作,还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创造了积极的环境。在这个平台上,青年京剧演员能够在专业领域得到更多认可,同时结识更多业内人士,拓宽了自己的职业网络。综合来看,青京会不仅是一个舞台,更是一个连接青年演员与艺术发展机遇的纽带,为他们的未来之路描绘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京剧的传承传播不仅仅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涉及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的社会工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为京剧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潜在的创造力和活力,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持续传承和创新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更长远的讲,这对于维护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促进文化多元共存,以及促进国际文化交流,都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