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超长假期,一股“医美整形热潮”逐渐被掀起。在美颜相机和P图软件受追捧的当下,“A4腰”“漫画腿”“白幼瘦才是真可爱”等畸形审美在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高居不下,也引发了大众对当下审美观念的争议与担忧。
医美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
过分在意自己外貌缺陷也是一种病?
容貌焦虑、医美潮背后隐藏哪些真实需求?
南都《爱美研究所》栏目采访数位医美发烧友,探究他们求美的真正动因。专业医生建议,对于过度关注容貌的行为,应更多探究背后的心理成因,最终悦纳自己达到内心平静。
在即将过去的暑假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3、4个手术室连日爆满。整形医生徐翔一天最多7、8台手术连轴转,有时一天连着都是垫下巴、割双眼皮手术。
去年暑假女儿高考结束,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徐翔亲自为女儿割双眼皮,这一举动也吸引了众多准大学生前来求美。
今年7月以来,南都健康联盟医美合规化课题组针对“暑期医美整形潮”发起问卷调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2381人当中,有2050人的年龄在18至39周岁,占比近九成,且53.6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大众开始关注颜值高低给人带来的影响。
01
容貌焦虑人群中,半数以上系男性
刚刚参加国际考、准备香港留学的麦同学,第一次接触到医美项目,是在妈妈的推荐和陪同下,前往家附近的美容院做皮肤清洁。
这种容貌焦虑最早开始于高中阶段。因为饮食不规律,麦同学体重飙升至150斤,于是他开始辟谷,每天饿了就喝水、吃水果,直到饿感消失。但三四天后,麦同学的体重不减反而有回弹趋势,不死心的他每天健身、控制饮食,终于成功瘦了身,从镜子里找回自信。
在南都回收的2381份调查问卷中,53.6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这些人群里一半以上是男性。可见男性对医美的参与度在逐步提高,并渴望通过医美来缓解焦虑。
修复缺陷、提升自身条件、助益社交和职场成为年轻人选择医美的三大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与女性更关注提升自我相比, “职业需要”是男性选择医美的最大动力。随着男性对个人形象的关注增加,“他医美”逐步盛行。
02
51.53%求美者从KOL获取资讯
医生: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扰
“以前是熟客模式居多,医美电商平台兴起后,不同机构推出的促销项目价格诱人,一些求美者开始做双眼皮去那家,垫下巴去这家,满脸都是网购痕迹,对医生也没什么忠诚度。”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齐向东,入行29年来,每天接触到的求美者数不胜数,80%的求美女性会进行眼、鼻、胸项目。“大众现在更倾向于自己做功课然后直接挂号就诊,但问题是很多人理解的整形,跟医学的整形有所偏差。”
问卷调查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图源东方ic
“过度依赖博主的观点,缺少和医生的沟通,也会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扰。”8月2日陈坦曾遇到过一位求美者,在博主种草下,来院要求医生为她注射10毫升的瘦脸针,经过面诊,陈坦建议降低剂量否则容易皮肤凹陷,但对方坚持要注射10毫升。
“自媒体和博主的种草对医美科普是有帮助的,但部分博主的医美知识并没有达到医生的专业水平。可以从博主的分享中获取治疗信息,但最好不要直接套用他们的治疗方案。”陈坦说。
03
近八成求美账单月均超500元
受到医美相关知识的普及,安全性和专业性的提高以及目前仍旧存在的“颜值为王”意识的影响,近半数消费者对于医美的态度都较为坚定。
你每个月在变美这件事上开销多少?调查问卷显示,近八成爱美人士“美丽账单”月均开销超500元,且容貌焦虑程度越高的人群,在提升颜值上花费越多。
受访的学生群体中,医美消费资金超半数来源于生活费或家长赞助,47.04%的家长认为医美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提高生活幸福感。
作为众多年轻消费者背后实质的支持者,家长们在花钱的同时仍然不免对最终效果及安全性感到担忧。价格、效果及后遗症是目前意向消费者在做医美前最关心的三大因素,在这些方面家长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关注点较为一致。
“这两年动刀的比较少,都倾向光电、注射改善”,多位整形医生如是说。
与整形相比,目前消费者更青睐无创或者创口较小,且见效较快、恢复期较短、风险较低的轻医美项目,“瘦脸针7天见效”“做鼻子3天恢复”“除皱针随做随走”等宣传语,也成为众多消费者初次踏入医美的勇气来源。调查问卷显示,热玛吉(紧致抗衰)、光子嫩肤(美白)、水光针(保湿补水)、小气泡(清洁祛痘),成为求美者心目中的医美项目“顶流”。
南都创意中心 X 南都健康联盟 联合出品
出品人 | 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 | 李阳
统筹 | 尹来 苏芬南 游曼妮
策划 | 叶可可 詹晓赞 杨丽云 蔡文茵
采写 | 杨丽云 詹晓赞 实习生 尚沄萱
视频 | 蔡文茵 罗雪纯 刘妍妍 实习生 周郁森 叶颖峰 陈俊宇
设计 | 李嘉颀
(特别鸣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氧app提供部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