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生管向东:三次生日在疫区度过,60岁后也要战斗在重症医学领域

2022-08-18     南都i健康

原标题:最美医生管向东:三次生日在疫区度过,60岁后也要战斗在重症医学领域

管向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被誉为武汉抗击新冠疫情“重症八仙”之一。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管向东先后14次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指导组的医疗救治组专家出征全国各地。

2020年8月在新疆喀什,2021年8月在河南郑州,2022年的这个夏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又去到了海南三亚。再过几天,就是这位 重症医疗“国家队”队长的60岁生日。

而他,又一次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红区内。两年多来,他14次逆行出征,自湖北武汉之后,他和全国医疗同道一起努力,将病亡率控制在了极低的水平。

也正是因为其在重症医疗领域和新冠肺炎战斗前线的突出贡献,管向东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他又荣获2022年“最美医生”称号。“此时此刻,和那些驰援西藏、新疆的同行比起来,他们的工作更为艰苦,在高原他们可能自己的血氧饱和度低到70%以下(海平面上,正常值是98-100%),但依然战斗在最前沿,我只是中国医生中的普通一员。”

三亚抗疫:

首次应对奥密克戎BA.5.1.3亚型毒株

从8月5日收到国家疫情防控有关通知和安排,到次日八点出征前往海南三亚,管向东和陈敏英、张宝、张宁、郑慧芳五位同事组成的五人重症医学医护团队的三亚之旅颇有点“人在囧途”的味道。

管向东和陈敏英、张宝、张宁、郑慧芳五位同事组成的五人重症医学医护团队奔赴三亚抗疫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8月6日当天进出三亚的航班临时取消。五人团队立即开始转战广州南乘坐高铁前往湛江。

随后通过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统一协调,湛江当地又派车将五人送达湛江徐闻港登上轮渡抵达海口。旋即马不停蹄地乘坐岛上动车从海口抵达三亚,“早上八点钟出发,晚上11点抵达三亚。”

由于此前在上海战“疫”时,有过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经验,回到广州后又一直关注国际上有关新型变异株的相关信息。 此次在海南首次应对奥密克戎BA.5.1.3亚型毒株,管向东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抵达第一周,三亚当地相对简陋的救治条件,还是给救治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病区不是负压、层流病区,一些病区无法开空调,在海南高温炙烤下,穿脱防护服的过程都足以让人汗流浃背。

一周之前,他更是和团队成员们几乎同时复苏救治了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两名心跳停搏的危重型患者。“大家判断,两名患者危重情况是可逆的,积极救治,终于将两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帮助他们挺过最为危重的时刻后,两人恢复得挺快,一路向好。”

管向东和同行们在三亚进行抗疫工作

与新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掰了两个星期的手腕后,管向东和其他专家们也有了一些新认识: “这个变异株传染力很强。从致病力来看,我们观察到20%至30%的病人会有症状,如发烧、咽痛和咳嗽等,但味觉消失、腹泻等症状的比例比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要低一些。”

随着全国医护增援海南,管向东回归国家指导组专家的身份,把主要精力放在巡视督导、医疗管理、相互协作等方面,帮助当地逐步优化医疗救治条件。疫情发生2年多来,巡回在全国各地的重症病房,已是管向东的工作常态。

最美医生:

我只是全国重症同行中的普通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管向东14次受命出征,先后驰援 湖北、黑龙江、新疆、辽宁、云南、湖南、河南、上海等多个兄弟省市,不到3年的时间里,起码有一年的时间在“红区”一线度过。

2021年春节前,前往绥化指导抗疫工作的管向东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专家、主委,管向东满腔侠义豪情。湖北武汉疫情初期,他就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的身份,慷慨写下《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号召重症医护同道奔赴武汉。 “凡为医者,侠之大者。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召必至,战必胜!”

管向东写下《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也是向新冠肺炎疫情宣战的檄文,很快得到国内重症医学同道的响应。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当时全国4.26万名援鄂医护人员中有1.9万名是重症医学人,援鄂重症医护人数占全国重症医学医护总人数的10%。

全国重症医学领域的顶级同道云集武汉,“重症八仙”在武汉会师后又各自转战自己的主战场, 我们重症专家从来没有一点恐惧。因为我们本身干ICU的,心里都有数,只要把防护做好就行。”

因为其在重症医疗领域和新冠肺炎战斗前线的突出贡献,管向东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在8月19日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他又荣膺2022年“最美医生”称号。

管向东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面对荣誉,管向东保持着惯有的淡定从容,“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称号,我想这是因为这两年多来的抗疫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他看来,其实又很多医学同行做得比他更好、更多。 “就在此时此刻,那些支援西藏、新疆等高原地区抗疫的同行,就远比我们要艰苦。上到高原,一边要和血氧饱和度不足、高原反应作斗争,一边还要积极地救治病患。”

但这一切努力、艰辛都是值得的。自湖北武汉疫情发生之后,历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很少再出现死亡案例,这无疑是专业的医护专家团队在发挥重要作用。“我只是这支抗击疫情的医护洪流中的小小一分子,做得其实并不够。”管向东在和南都记者连线采访时谦逊表示。

花甲之后:

不退役,仍将为重症医学领域奋斗

自疫情发生以来,管向东58岁、59岁和60岁生日都在疫区度过,没有家人的陪伴略显遗憾。对此管向东想得通透:“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作为重症专家,14次出征是我的分内事,家人也充分支持我。 如果我没能参加,反而会成为一种遗憾。”60周岁生日后的工作生活如何规划,管向东想了很多。

从事重症医学工作数十年,他想得最多的还是本职工作。“目前看来,疫情相关工作可能还得持续一段时间,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管向东告诉南都记者, 即便在六十之后,他也仍将继续为重症医学领域奋斗。“提升我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就能让我们收治的重症病人获益。如果能够推进我们国家的重症医学专业有所进步,那就是能够让全国的重症病患获益。这些,都是我将来工作的目标。”

南都健闻(nanduijk)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整理:实习生 胡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bdcf3ca529899e280bdc216944bb1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