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这个概念,就是在关-天经济区、西咸新区建设先后被提出后,紧接着提出了建设大西安,主要是想把大西安、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充分发挥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带动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共同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实惠。
区域范围:洛阳、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一纵:包柳铁路线 (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及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至规划期末,建设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0万人。
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
为加强规划的现实指导作用,规划期限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政府《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相关内容为参照,确定规划时限为2009-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2050年。
城市的远景发展是规划期内发展的继承与延续,形成一城多心、山水同构、组团发展的体系结构。规划布局继承和发扬城市既有的特色和优势,改善城市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功能结构——“主城区-副中心-组团-小城镇”的四级城镇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都市框架。
一个核心城市:大西安主城区。
三个副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鄠邑、阎良、临潼,三个副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错位、集约化发展;承接部分主城区功能、吸引人口聚集,疏解主城区人口。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洪庆等,以建设10-15万人口规模的新城。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托的发展导向。
区域职能:以中心主城区为核、外围功能明确的11个综合体。
区域规模:大西安城市规模为:都市区建设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0万人。
2020 人均GDP10000美元
2030 人均GDP13000美元
2050 人均GDP20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