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幼儿园就要开学了,很多父母会担心孩会有分离焦虑。除了我们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以外,学会一点社交技巧同样能帮助孩子。
2019年6月美国期刊《Psychoneuroendocrinology(心理神经)》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发现,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帮助孩子降低在幼儿园或者在托儿所中产生的焦虑。
如果家庭成员不在,又没有人和自己玩,孩子的焦虑会增加。
(综艺:我们长大了)
但有了良好的社交技巧,能和别人的小孩玩在一起,他们焦虑就能得到缓解。
好的社交技巧同时还意味着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这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好处,还会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2015年《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就提到,儿童在幼儿园时社交和情绪发展情况最能看出长大后的生活。
在5岁左右能学着与他人分享、聆听别人、与人合作和遵守纪律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大学,而且能在25岁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缺乏社交和情绪发展的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有成瘾问题,或陷入不健康的关系当中。因此提出了7点可以在入园前就在家培养的社交技巧:
1、尝试分享
学会与别的孩子分享玩具是一段友情的开始,也是维系关系的好方法。
孩子在2岁的时候是不会喜欢与他人分享的,除非他们拥有的丰富的资源,3-6岁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们更愿意分享一个他已经不怎么感兴趣或者已经玩了很久的玩具,只有在自我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考虑去分享。
大部分的孩子在7-8岁的时候,才会变得关心公平的问题,变得更乐意分享。
做法:
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分享!这是所有分享的重点和原则。
你可以告诉他们分享是一个好的行为,并给这种行为进行一定的解说,“如果你能和妹妹一起玩这个玩具,我猜她会很开心哦,你可以试试看。”
告诉他们可以去分享,无论他愿意与否都不去强迫,重点在于让他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学会合作
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在团体中融洽相处的根本,大多数的工作环境都是需要靠员工们的团队合作起来。
大约在三岁半的时候,孩子就能就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别的孩子一起合作。一起用玩具堆塔,或者玩需要很多人参与的游戏。
在这期间,有些孩子可能会发现自己喜欢做主导,有些孩子可能发现自己更喜欢跟着大家。无论是哪种,合作都是一个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好机会。
做法:
最好锻炼合作的机会,就是一家人一起做些什么。
做饭的时候给每个家庭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做家务的时候让他们参与进来,都是强调合作重要性的好机会。
平常到了收拾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先动手收拾玩具,然后跟他们说可以帮一下忙吗。假如他们做到了就给予他们正面的奖励“你今天一起收拾了玩具,真棒!”
3、聆听他人
倾听别人说话,不只是说懂得别人说话时不出声,而是懂得听别人说话的内容。
学会聆听是良好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能学到多少知识很大部分取决于孩子能在课堂上听懂多少。
当然,对孩子来说聆听别人说话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但是从现在开始训练他们会让他们更快地掌握并运用到沟通交流当中。
做法:
当你给孩子读书时候,有意识地暂停一下,问一些刚在读的内容“哇,大灰狼做了什么呀让村子里的人那么害怕?”
让他们总结一下刚刚的情节“大灰狼会吃人……”帮他们补充错过的部分“会吃人,还会破坏村庄对不对?”
鼓励他们接下来继续认真听“你听得很认真呀,这么凶狠的大灰狼,猎人会怎么办呢……”
平时也要教他们注意不要在别人说话时打断他们,紧急情况除外,因为这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行为。
4、遵守规则
李茜在《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中曾提到:
在幼儿教育中,德国人极其强调设置规则的重要性,因为规则可以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孩子不至于迷茫没有方向,有规则的知道才能更安全地到达自由。
但是,孩子分心到别的事情上,忘记他们该做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所以才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他们,当他们做到的时候正面鼓励他们。
不要威胁他们去遵守规则,威胁会随着孩子长大而失去效力。让孩子明白个中的关系,他们才会自发地遵守。
做法:
耐心地解释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给他们建立最初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当他们遵守时,正面鼓励他们“今天很棒地遵守我们的约定,到时间就把平板放下了。”
自然结果法比任何威胁都有效。在餐厅里跑来跑去不肯坐下吃饭,带走;吃饭吃到一半跑去玩别的,没得吃。
5、尊重别人
有些孩子会很热情,喜欢粘着别人,还有些孩子会主动亲别的小朋友,却不知道这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
还有的孩子喜欢从别人的手里抢东西,或者在不耐烦的时候推搡别人。
这样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把他带到一边,给他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更多地了解关于尊重别人的事情。
做法:
教孩子在说话时站在离人一臂远的地方。当他排队的时候,告诉他要与前面的人保持多少距离。
当孩子想要拥抱刚认识的伙伴时,要先询问对方,看到对方犹豫或者拒绝不要勉强,明白“不”就是“不”的意思。
还可以通过不同场景的扮演来帮助他理解为何要尊重别人。
6、眼神交流
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别人不仅是一种礼貌,还能展现你的自信,表示你在专心听别人说话。
因此,无论孩子是因为害羞宁愿盯着地板,还是他只是在全神贯注的时候不喜欢抬头,都可以让他们学着做眼神交流。
假如你的孩子忘了,不用着急,可以给他们一个小提示,问他们“别人说话的时候你的小眼睛应该看向哪里呀?”
做法:
来一次角色扮演,向他展示和没有眼神交流的人谈话是什么感觉。
让他给你讲一个故事,你盯着地面,或者看向任何地方。
然后,邀请他讲另一个故事,并在他说话的时候进行适当地保持眼神交流。
结束后,与他一起讨论讨论两种情况下的不同感受。
7、有礼貌
说“请”、“谢谢”还有良好的餐桌礼仪都可以帮助你的孩子获得正向的关注,老师、其他家长和其他孩子都会尊重有礼貌的孩子。
当然,教孩子礼仪有时会感觉像一场艰苦的战斗。
从在餐桌上大声打嗝到和长辈说话时突然把衣服掀起来,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把自己的礼貌丢到脑后的时候。
然而,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礼貌待人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他们在别人家里或学校的时候。
做法:
父母首先要有个榜样,你也要经常对孩子使用“不,谢谢”和“是的,请”等礼貌用语。当你和别人交往时,给他们一个与人交往的模板。
当孩子忘记时提醒他们,当你发现他有礼貌时表扬他。结合讲礼貌的绘本,或是习惯养成系列的绘本进行辅助。像,Little princess、Tracey Corderoy和Tim Warnes的《Now!No!More!Why!》等等。
最后:
教孩子社交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却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做的事情。
总得来说,父母会言传身教、对孩子有耐心、教他们规则,学会自然结果法。
从最基本的社交技能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