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挪窝记(散文)

2023-09-08     真言贞语

原标题:周长行原创丨挪窝记(散文)

挪窝记

文/周长行

39天个人旅游,我们共住过16个宾馆。一路住下来,从这个宾馆挪到那个宾馆,从这个城市挪到那个城市,从这一群人中间挪到那一群人中间,从这个地区挪到那个地区,从这个景区挪到那个景区,东西南北中挪了个遍,揉在一起回味揣摩,其中的感觉那就值得说说了。

在我们老家,挪窝,叫出门,也有换个地方呆着的意思。“人挪活,树挪死”的说法,大概也算是另一解。然而,今天我要写的“挪窝”,应该偏重于“挪窝”引发而来的各种感觉。

第一,过客感。我们下榻的这16家宾馆,都有不约而同的语言套路:你好,谢谢,再见,欢迎再来;都有风格各异的服务设施;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服务细节,比如昆明的那家宾馆每天都给我们送上一束鲜花,成都的那家宾馆每天都有机器人鞠躬致礼!建水的那家宾馆每天都有刚摘下来的枇杷可以品尝等等。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高兴而来,快乐离开”而特意设计的。这样的宾馆住过的越多,其“过客感”就越浓烈。

第二,起点感。16家宾馆,就意味着16次“住下”和“离开”,16次“落脚点”和“出发点”。如今回顾,那是我们的16次“起点”。每一次住下,无疑都是在成就一个全新的起点。事实上,每一次住下后,满脑子里都是“下一个景点”在哪里的问题。都在为新的出发做准备呢。行者的落脚点,或许永远是他的起点。

第三,流动感。每一次住下,都是一次新的更换。从郑州换成了昆明,从昆明换成了宜良、石林、异龙湖、大理,换成了香格里拉,换成了眉山、成都;从高铁换成了汽车,换成了自行车;从昨天换成了今天,从彼岸换成了此岸等等。不仅是换了宾馆,也换了服务员,服务方式,服务效果,各种各样的感觉也都在变换着。随着种种变换的推进,让我们感觉到我们在更广阔更遥远的天地流动着。这流动,让我们享受着生活的新鲜,趣味,甜蜜,或许也有苦涩,未来与希望。流动感产生的摆脱感,让我们享受着真正自在、自足、自由、自信的游历生活,自己想要的生活,追逐着游历即流动的愉悦和快感。

第四,积累感。39天,是时光的积累。我们游览过的63个景点,是我们大饱眼福的积累。我们有幸与分散在三个省十几个地区的四五百个战友们久别重逢,是战友情深的积累。我如今能够坐下来写出一本游记,是旅游生活的积累。是旅游的积累,也是智慧的积累;是机会的积累,也是写作的积累。

第五,“分吃”感。一个奇怪的感觉。旅游到得意处,我就会窃喜,什么旅游唉,分明是在分吃大自然的面包。美丽的大自然就是一块巨大无比的甜蜜芬芳的面包。莫要说游人如织,莫要提万人空巷,倾城而出,也莫要埋怨爆棚了呀、人挤人了呀等等!人在大自然面前,个个都是贪得无厌的乞丐!反正我就是这种感觉,见到元阳梯田,我就如饥似渴;见到都江堰,我就如饥似渴;见到异龙湖,我就如饥似渴;见到九乡,我就如饥似渴……我的“分吃感”,就是从这一次次“如饥似渴”中而来。

一次次“挪窝”,挪出这些小感觉。说白了,旅游就是挪窝。挪开老家这个窝,去感受或者叫“享受”(也有说是活受罪的)那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窝……

(写于9月8日。图一:与杜甫合影于成都草堂,王纪宪拍摄;图二:与战友合影于成都广场;图三:与战友合照于彭山)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91ba8cc7cd9524f5d85cac3ec5fa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