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男孩,我们希望男孩变得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家中有女孩,我们希望女孩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孩子的性格脾气是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不仅彰显了孩子的个性,还反映了他的思维模式、家教好坏,甚至对其整个人生都有着指导意义。
想要孩子将来获得成功,我们就要把孩子往积极的方向引导,从性格脾气到做事风格、从内在人品到外在修为,我们希望孩子每个方面都越来越得体,这样孩子也会更受大家欢迎、更能融入集体和社会。
明明家的宝宝今年6周岁,因为自己经常出差,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最近明明时间相对自由,她便好好陪伴孩子,还给孩子辅导作业。但是当明明耐心接触孩子、耐心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性格偏激。自己但凡有些批评的言语,孩子马上大发脾气,这个举动把明明吓坏了。
小时候乖巧懂事的孩子,为什么几年之后就变成这样?很多家长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其实,孩子一点就炸、脾气暴躁,很多时候都跟家长和家庭有关。或者说,这些孩子7岁之前经常有以下家庭遭遇。
1.父母陪伴缺失
如何在陪伴孩子与提供物质基础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绝大部分家长都要面对的一个大难题。物价这么高,培养孩子更是需要大量的钱,这两者想要兼得,肯定是不实际的。但是无论如何,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小时候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父母陪伴的缺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在跟其他孩子进行对比的时候,孩子还会产生自卑的情绪。长期的压抑和委屈积压在心里,等到释放的时候,必然表现出过激的情绪。而父母陪伴的缺失还可能造成其他性格问题,家长们必须重视。
2.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
不管成年人还是孩子,内心都是有需求的。对于孩子而言,想要父母的表扬、想要一些零食、想要玩具和新衣服,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心理需求。当然,我们要合理应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度放纵。
但是倘若孩子的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比如多次取得成绩之后,父母从不表扬,那么孩子就会心生怨念。倘若触碰一些敏感话语,孩子肯定会爆发。
3.缺少沟通
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给孩子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并且做好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规适宜就够了,孩子应该能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并且健康成长。但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孩子出生后是懵懂无知的,后期对生活的理解必须依靠父母的引导。
而在这个过程中,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帮助父母了解孩子、指引孩子、教育孩子。缺少沟通,孩子会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甚至自己生闷气。有时候孩子心中已经积压了很多想法,但是家长却浑然不知。这时候,孩子就会变得“一点就炸”。
4.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发育最好的“温床”,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感受到的是温暖和爱护。这种家庭的孩子,不仅调皮可爱,性格往往还开朗活泼。然而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的话,孩子的心态必然受到影响。
这不仅可能让孩子不能安心学习和生活,还会让孩子变得极端,比如过分自卑内向、过分偏激、情绪激动易怒等等。
结语:孩子的脾气不是与生俱来的,这跟他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息息相关。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一般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较为积极的性格,但是倘若孩子在小时候经常有以上家庭遭遇,那么很可能变得脾气暴躁,家长要尽量避免。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