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疼痛性疾病往往令人生厌,因为每个人天生都对疼痛十分反感。但是,疾病想要找上门,有时候并非人力可以阻止,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疼痛,让人措手不及。面对诸般疼痛,只能合理使用止痛良方,将疼痛带来的身体伤害降到最低。在众多止痛良方中,有一个奇妙的良方,上至头,中至胃,下至腹,横扫诸痛,只要方药对证,大多药到痛除。那么,这个奇效良方究竟是哪个呢?它就是金铃子散。
金铃子散的药物组成究竟是怎样的呢?据《太平圣惠方》记载,全方由“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两味中药组成,按照原方的使用方法,也比较简单,现将这两味中药研为细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二至三钱,用黄酒调下,若是没有黄酒,用温汤送服也可以。金铃子散主要有什么作用呢?主要起到“疏肝泄热,活血止痛”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肝郁化火证,临床上常以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等为主要症状,舌脉上主要以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为特征。
金铃子散全方仅仅两味中药,那么这两味中药的配伍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单纯从君臣佐使来说,全方以金铃子为君药,主要起到疏肝行气,清泻肝火的作用,以玄胡索为臣药,兼为佐药,主要起到行气活血、大止疼痛的作用。虽然两味平淡无奇的中药,但是二者组合,既可以行气止痛,又可以疏肝泄热,使气血得畅、肝热得清、诸痛得愈。
由于金铃子散全方只有两味中药,因此在临床运用的时候,加减化裁也是常有之事,但是也不能随意胡乱的加减化裁。一般来说,如果用于治疗胸胁疼痛,可以酌情加入柴胡、郁金、香附等中药;如果用于治疗脘腹疼痛,可以酌情加入木香、砂仁、陈皮等中药;如果用于治疗女性痛经,可以酌情加入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中药;如果用于治疗少腹疝气疼痛,可以酌情加入乌药、橘核、荔枝核等中药。
对于金铃子散的来源,其实也是存在争议的,目前最主要的方剂来源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来自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另一个说法是来自金代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目前,现行的通行本《太平圣惠方》里却又没有这个方剂,但是在明代的《袖珍方》里却说这个方剂出自《太平圣惠方》。由于《太平圣惠方》等大型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的确也存在脱漏和版本差异的问题,因此也不能直接否定《袖珍方》的记载,因此,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源自《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对于方中金铃子,也有人把它弄混,因为葫芦科苦瓜属癞葡萄的果实叫金铃子,而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也叫金铃子。那么,这个金铃子究竟是长得像苦瓜一样的癞葡萄,还是长得小铃铛一样的川楝子呢?据考证,金铃子散中的金铃子,是楝科植物川楝的果实,又名川楝子、楝实。《本草纲目》记载,“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为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川楝子“能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气横恣,胆火炽盛,致胁下焮疼,并治胃脘气郁作疼”,可谓是一脉相承。
而对于玄胡索(又名延胡索、元胡索)来说,自古就是止痛良好,早在《雷公炮炙论》中就有“心痛欲死,速觅延胡”,《本草纲目》中指出,“能行血之气滞,气中血滞,故专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因此,玄胡索作为止痛良药,在全方中作用非同小可。但是玄胡索与金铃子的搭配却是“天作之合”,诚如《绛雪园古方选注》中所说,“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有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
由于金铃子散出色的临床用途和卓越的止痛作用,被历代医家推崇备至。清代名医王子接认为,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方虽小制,配合存神”;清代名医张璐指出,金铃子散“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现代名医秦伯未指出,金铃子散“以疏肝气、泄肝火为主”,更是将金铃子散的核心病机做了一个延伸。
对于金铃子散的药理研究比较少,大多都集中在抗炎、镇痛方面[1],不过也有研究发现金铃子散具有抗癌活性[2],但仅此远远不够,因为单从川楝子和玄胡索各自的药理作用来看,又十分强大。药理研究表明,川楝子具有兴奋平滑肌,调节胃肠平滑肌,利胆,驱虫、杀虫,抗肉毒,抑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而玄胡索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焦虑,对子宫平滑肌的影响,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保护脑缺血损伤,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抑菌等药理作用[3]。由此可见,金铃子散的药理研究仍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有更多更新的发现。
金铃子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疼痛性疾病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良方,就连清代名医张璐都称赞它“功胜失笑散”,而现代临床中也的确证实了它在止痛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现代临床中,金铃子散可用肝病胁痛,胆石绞痛,蛔虫腹痛,疝气痛,女性痛经,急性阑尾炎肿痛[4];胃脘痛,漏肩风,头痛[5];心绞痛,经行腹痛,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疼痛[6]等疼痛性疾病。
对于金铃子散的临床应用,其实远远不止疼痛性疾病,而且它还可以应用于多个系统的疾病,无论是内科外科,还是男科妇科,都有金铃子散的一席之地。在内科方面,金铃子可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变,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失眠,肝曲综合征[7];消化性溃疡,结肠肝曲积气综合征,肝胃气滞型胃脘痛[8];食管炎,胆囊炎,糖尿病,腹型癫痫[9],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等疾病。在外科方面,主要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蛔虫腹痛[7];胆道蛔虫症[8];肠梗阻,带状疱疹,胸肋内伤[9]等疾病;在男科方面,可治疗附睾炎、前列腺增生[1];睾丸鞘膜积液,疝气[7]等疾病;在妇科方面,可治疗痛经,妇科腹痛,乳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1];慢性盆腔炎[8]等疾病。不得不说,金铃子散的临床用途正在被拓宽。
金铃子散与失笑散都是药仅两味,都是止痛良方,但是二者的作用却是有区别的,失笑散重在活血化瘀,金铃子散重在疏肝止痛。金铃子散自古以来,在临床中广为应用,但是目前来说,药理研究不够深入,对它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这也提示我们在未来加大对金铃子散复方的药理研究。不过,金铃子散虽然作用强大,但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一个是由于方剂中的两味药都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因此孕妇慎用,寒性疼痛非本方所宜[10];另一个是金铃子的用量不宜过大,用量过大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果对金铃子过敏的人群,尽量不要使用金铃子。
参考文献
[1]沈淑洁,刘少磊,黄荣清,等.金铃子散最新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6,22(8):111-113.
[2]戴一,艾甜碧.金铃子散的半仿生提取及抗癌活性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3):98-101.
[3]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谢兆丰.金铃子散在痛证治疗中的运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2(3):103-104.
[5]黄其红.金铃子散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2): 12.
[6]牛忻群,牛国考.金铃子散止痛新用途[J]. 家庭中医药,2002,(8):52.
[7]叶仁群,张光奇.金铃子散临床应用概况[J].甘肃中医,2002,15(4):12-14.
[8]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9]王萍,王洋,曹颖,等.金铃子散方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9):1179-1181.
[10]陈锐.金铃子散临床新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28(39):10.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