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榕江路》第七章 仰望黎明 之四:抗战胜利大游行

2023-11-25     嗨南宁

原标题:《风雨榕江路》第七章 仰望黎明 之四:抗战胜利大游行

第七章:仰望黎明

四、抗战胜利大游行

1945 年 8 月 10 日这天夜晚,远在偏僻榕江县城的广西大学,学生剧团正在三义宫(遗址在县供销社对面的第二小学宿舍),公演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演出尚没结束,台上奔出一人,大声报告:“顷接电讯,日本帝国主义已发出乞降照会,接受投降

顿时,剧场里寂静了几秒钟,继而突然沸腾起来,台上台下,掌声与欢呼声经久不息。演员顾不上抹去脸上的戏妆,和兴奋的观众争先恐后地拥出大门,在街上蹦着、跳着,举行游行,燃放鞭炮,呼喊口号,尽情欢庆。

这是整个民族的伟大胜利!

伟大的中华民族,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极高昂的代价,今天,终于一雪前耻,赢得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最后胜利,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呢?

笔者为了证实这个喜讯的确切时间——8 月 10 日,特意向当年西大职工熊永深先生致电询问。这位家住广东肇庆的九十老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在电话中说:“没错。当时我正在重庆的曾家岩,美军驻华的总部就设在那里。1945 年 8 月 10 日,我见到两个美国兵,拿着话筒,兴冲冲地从总部跑出来,一边高喊:‘日本人投降了,日本人投降了’,一句中文,一句英文。开始,我以为是美国兵在搞笑,后来喊的人越来越多,竟是满街轰动,才知道是真的了。”

他补充说,8 月 10 日,是日本人乞降的日子,8 月 15 日,才是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投降的日子。

原来,日军在中国战场于1945年初即成强弩之末,其中在桂、黔境内的部队已于是年春开始陆续撤退。在笔者家乡桂北一带,就流传日本人退出时使的诡计:抓众多挑夫为其挑担子,担子沉甸甸的,远看似是担着子弹、武器,其实里面都是砖头泥巴。可见彼时日军已是心虚。

我国军队于7月28 日光复桂林。以时间计,桂林是广西收复失土之第一名城;以战果计,为结束战争之初步胜利。沦陷八个月二十天之久的桂林,重睹天日,复见光明。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攻日盟军势头凌厉,日本国势摇摇欲坠。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 7 月 26 日发布《波茨坦公告》,共十三项,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8 月 6 日,美军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 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9 日,美军投第二颗原子弹于长崎;10 日,日本政府终于屈服,委托中立国瑞士、瑞典政府,向中美英苏转达关于愿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照会。这就是日本乞降的来历。

15 日,盟军正式接受日本遵照《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书,始停止攻击。至 9 月 5 日,双方在东京湾美主力舰密苏里号上签订降伏文书。中国战场上,由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也就是率军入侵广西的元凶,于9 月 9 日上午 9 时,在南京陆军部对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签降。

一场惨绝人寰、长达十四年的外族入侵,才彻底宣告结束!

“漫卷诗书喜欲狂”。8 月 10 日晚上的喜讯,不但使逃难在榕江的各地难民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也使当地老百姓兴奋莫名,全城燃放鞭炮,尽情欢呼,热烈庆祝抗战胜利。有的同学和百姓还自发上街游行,手执火炬,沿途高呼口号。中河街、下河街的大小商店也燃放大量爆竹,整座县城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

榕江县城的老人石玉珍,还记得当时欢庆胜利大游行的情景,2018 年老人口述,经县文物局文物员周年荣整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1945 年 8 月 10 日晚,约 8 点多钟,我正在家看书,突然听到满城的鞭炮声和欢呼声,我在国师附小的一个女同学一边喊“玉珍、玉珍”,一边推门进来,大声说“日本鬼子投降啦,日本鬼子投降啦!”“你听,全城都在庆祝,还要示威游行!”说完就飞快地跑出门,可能是又通知其他同学去了。

那年我 14 岁,读附小三年级,像周文英(同校,已故——原注。下同)、罗生寿(同桌,已故)这些都是我的同班同学。附小就在今天的红七军广场那里,学校大门朝东,我家就在学校的正对门。我家下隔壁是段前辉家,西大学生段前烈是他哥。听到这个消息,我万分激动,中国的苦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不一会,很多的人朝附小涌来,他们是广西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国师的老师、学生以及其他学校的老师、学生,还有一些老百姓。他们的手中拿着火把和小旗子,边走边笑边跳,兴奋到了极点。约有千余人的样子,在附小集中好后,大游行开始了。

广西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其他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县立中学的石开玉、城区小学的厉华贤等女学生,附小的很多同学跟在最后面,我和罗生寿等几个男女同学,也走在队伍的最尾巴。

队伍沿城中大街中山中路,经过李金榜家(位于今武装部的后门,坐西向东;李金榜,晚清湖南乾州协副将,记名总兵)、朱福阶家(在李家对门)、卫持平家(在朱家下隔壁,卫持平,曾参加南京日本投降仪式)、贺榜禄家,又经中山公园(今日的街心花园诸葛台处)出大东门,进入当年榕江最繁华的城外中河街,又经广东会馆、广庆宾馆、湖南会馆,由下河街到场坝,然后回头沿原路返回到附小。

游行队伍的火把与沿街商铺的煤油灯、桐油灯,交相辉映,满街的鞭炮齐鸣,火光闪耀,硝烟弥漫。

当时我们女学生穿的是双排扣学生上衣和黑色短裙,却根本不怕鞭炮炸,只是觉得从来未有的激动。游行的人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去!”“中国万岁!”“中华民族万岁!”两边店铺的老板和群众也跟我们一起喊口号,有的群众还一边喊一边抹眼泪,整个榕江都在沸腾。

夜深了,全城的人都还没睡,不时还有鞭炮声。老一辈的人讲,打日本打了 8 年,终于云开日出,中国胜利了。第二天中河街和下河街,满街的鞭炮纸屑约有一寸厚,全城的百姓好开心呐。(《广西大学在榕江文选》,27 页)

《黄现璠自述》也记载了这难忘的一天:1945 年 8 月 10 日晚,他在租赁房中听闻街上燃放鞭炮,出门一看,见广西大学一些师生员工游行到中河街,叫来一位学生一问,得知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苏等国发出乞降照会,听后十分兴奋。而后也加入游行队伍中去了。

也就是在这天晚上 8 时,中国各大城市是一遍欢腾。重庆中央电台的男播音员首播这一消息时,感情激越,任由激情的驱使:“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播音结束之时,他激动地说:“诸君,请听陪都欢愉之声!”这时,收音机里传出了响亮的爆竹声、锣鼓声、呼喊声,响成一片。

在中国援助抗战的外国友人也是欢庆不已。此时,住在柳州乐群社的鲁·格里斯特听到消息之后,他和所有人在狂欢中度过了这晚。次日,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说:“昨晚,当人们得知日本投降了,整个城市都沸腾了。来福枪响了,

照明弹腾空而起。你所能听到的一切就是,‘战争结束了,战争结束了!’”

同住在一座楼的格兰姆·贝克也记载了那个时刻:“1945 年 8 月,我被指定食宿的美军营房,正设在一所郊区旅舍的花园内,现在是一所损坏了的庞然大物,也正是我在 1940 年 8 月从香港经内地去重庆曾经待过的地方。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达到在柳州的美国人的那个晚上,大家热情洋溢地把无数子弹,射向远处山峰上的天空。”

为了庆祝抗战的伟大胜利,国民政府发出电令,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则是 8 月 11 日晨。12 日,中美英苏四国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9 月 8 日,各县奉令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会期三天。关于是日庆祝典礼,中央政府也颁布了统一的实施办法:

悬旗三天,有联合国或美、英、苏、法等国旗者,应予悬挂。

放假一天(定为第一日)。

举行庆祝会,定为第一日,庆祝会中应电主席致敬。

鸣炮 101 响,定为第一日正午 12 时。

教堂、庙宇及工厂轮船、火车,在第一日正午 12 时分别鸣钟击鼓、鸣汽笛 3 分钟庆祝。

庆祝会后,各界火炬游行。

各地有盟军者,由地方长官陪同茶会招待。

发动各界征求实物,组织慰谢队,第二天分赴实地慰谢荣军及抗属。

各戏院娱乐场所,一律开放一整天,免费招待荣军抗属。 各地有舞场者,开放 3 天,招待盟军,门票免收。

各报纸出庆祝特刊。

关于于庆祝抗战胜利日,国民政府规定下列各项:

一,陪都(重庆)定在庆祝第一日清晨,遥祭殉国将士。

二,所有有警报设备的都市城镇,一律在 9 时正施放解除警报10 分钟。学校、教堂、庙宇、商店、工场、住宅,有钟声锣鼓设备者,亦加同时鸣 10 分钟,应得鸣放边炮庆祝……

三,庆祝日期,由 9 月 3 日胜利日开始,庆祝三天。四,11 月,奉令豁免本年度田赋一年。(摘自 1946 年《三江县志》)

十四年抗战,终于胜利,喜悦自不待说。但是老天似乎有意考验榕江的人们,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即将到来。

附:《风雨榕江路》作者简介

蒋钦挥,广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广西日报编委兼南国早报总编辑、自治区政府参事,高级记者(教授二级),先后获广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晚报都市报优秀总编辑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此公至今原不死》《另类皇帝》《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历史的碎片》《 甘苦集》《新闻角度与选择》《新闻生涯三十年》;主编有《解读广西丛书》《全州历史文化丛书》《我们没有忘记——辛亥革命广西百年祭》《从广西走出去的中国远征军》《“申报”辛亥革命广西资料选编》(上下册)、《历史名人在西大》、《风雨榕江路》等。

-end-

|内容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风雨榕江路》,嗨南宁授权转载,作者:蒋钦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得打赏归属作者;点击“合集”标签,可阅读全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31ee47700b9185c9bdba591067054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