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特大洪水
三、县长赈灾被免职
写下这个标题时,笔者曾有一番纠结,曾想写成“西大还欠榕江一笔债”。因为,西大欠榕江人民的热情接纳债,欠了因赈济西大却被免了职的县长的债。西大临回时,留下一张借条“广西大学未还糙米一万二千九百四十六斤。单一张”,至今尚留在榕江县档案局。后来想想,既是写历史,应该尽量靠近事件本身,便仍用原题。
榕江洪灾危难之中,西大师生得到当地民众的关照,其中包括县长对西大师生在内所有灾民的救助。
县长蔡正中,贵州省郎岱县(今六枝)云盘乡后鱼塘村人,上海大夏大学毕业。1945 年 7 月,被贵州省政府主席杨森任命为榕江县县长。他 8 月 11日到任视事,8 月 13 日即遇大洪水,距他到职仅仅两天,让他这个旧时代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的良知迅速经受考验,也让他的名字世世代代留在榕江人民的口碑中,留在地方史志里。
榕江是一个灾害频发之地,是年上半年持续干旱,溪水几乎断流,田中缺水,难以插秧;8 月中旬却是洪水滔天,水淹“金山”。面对这突然而来的特大洪灾、从未见过的惨象,这位读过书的从政人,没有特别的惊慌失措,当即与县党部书记长、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石翰仙等官员商议,指挥数万灾民转移避灾,并尽力解决他们食宿问题,日夜穿梭于灾民之中。
感谢赵光和先生,他有文章详述两件事:
在洪水进城时,司法处看守所职员急忙向蔡县长请示:“在押犯人怎么处理?不开牢门,所有关押的犯人会全部淹死于牢中。”听后,他不假思索地作出“打开牢房,释放全部囚徒”的决定。
这一视生命为比天大的决定,竟成为省政府主席杨森罢免他官职的“罪状”之一。
另一件事是,榕江外来人口众多,灾后数万人嗷嗷待哺。蔡县长于是立即用电报的形式向省政府求救,请求打开各乡的军粮储备库。
然而,口口声声为民做主的省政府,久拖不复。赵先生记载:在久久未获得省政府批准的情况下,蔡县长毅然决然地下令:调各乡储存的军粮一千六百一十四市担和官盐一百市担,广为赈济。其中暂借稻谷给广西大学二百零七点一三六市担,国师六十九点七六市担,汉民中学二百七十三点八八市担,暂解燃眉之急。
一位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不待上级批复,即下令开仓赈济,而且还是储备用的军粮,若没有相当的胆识和胆勇,是不可能做出这样义薄云天的事来的。
笔者读史数十年,这样的事似只在以前的史书中见过:清人谢赐履,广西全州人,科举功名仅是一个举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任河北永平(今卢龙县)知府。当年夏,属地暴雨成灾,所辖四县平地水深尺许,百姓嗷嗷待哺。他急令各县造册开仓,不必等上司批复。属员畏事,说是等批复了再发。谢赐履慨然道:“救饥如救焚,专擅之责我当之,迟延之罪你敢当吗?”铮铮骨气,跃然纸上。二百三十年后已是改朝换代,民国县长蔡正中的所作所为,与清代谢知府的行为如出一辙。此无他,士大夫读书养成的浩然之气使然也!
谢赐履虽然受到上司的有意为难,却没有得到朝廷的处分,后来还被任命为山东巡抚。一个举人能升为一省之长,也是异数。但是,蔡正中没有谢知府的好运,擅自开仓成为省主席杨森罢免他官职的又一“罪状”。
此外,读过大学、见过世面的蔡县长知道,大灾之后易有大疫,于是采取三条措施:一是派人立即赶往省城贵阳,购置医疗药品,组织县内卫生人员积极准备;二是扩大医护团队, 从邻县黎平请来医师增援,并集中县内几家卫生院、所、校医等医务人员,为灾民看病治疗;三是并向省内外各地呼吁求援,筹募赈款救济灾民等。
蔡县长开仓赈济证明书 (张登奎提供)。
这些救灾、防疫措施,在今天看来,都是切实可行。从现存的档案中看到,全省各县都即时捐款捐物,对榕江予以支援,救下了榕江许多灾民的性命,无人不感激,无人不称赞。赵先生说:直至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老人们只要一谈起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的这场大水,还念念不忘蔡县长的功德恩泽。
噫!在民国时代,能有这样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的县长,真是榕江地方民众之幸,也是西大不幸中之幸,实属凤毛麟角。可叹蔡县长却被榕江县法院和盐务局告发到省府。结果还是以私自开牢释放犯人,动用军粮、官盐两条罪状,革去县长职务,于 1946 年 3 月调往省农业厅去了。
古人曰“政绩人走后,毁誉阎闾间”,民间又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蔡正中卸任并调离榕江的消息一传出,榕江的老百姓依依不舍,挥泪相送,出现了一幕感人的场面。赵光和先生有文记载:
全城轰动起来。作为代表县民意的县参议会,向蔡赠送“爱民如子”条幅绶带;地方父老聚集商量,最后决定向蔡赠送一把“万民伞”;各界人士买来锦缎,在上面题词签名,赠给蔡作纪念;全城沿街各家各户门前桌上摆放着一盆清水、一面镜子和燃着的三炷香,以颂蔡县长为政清廉,两袖清风。
在蔡县长临行的那天,县城区百姓自发地从县政府出发,到大河口数里路上,排着长长的送行队伍。行人与送行人噙着泪水握手道别,互祝平安。直到蔡乘坐的船只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许久,送行的人群仍不舍地站在大河口码头上,感叹这位心怀社稷、情系苍生、为拯救生灵免遭涂炭而被革职的榕江县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
纵观历史,不管何朝何代,在黎民百姓心中,大致把地方官分为三类:有的官在位,老百姓就不欢迎他,希望他快点离任,这是贪暴之官;有的官在位,百姓并不见得怎么高兴,离任也不感到失去什么,这是平庸之官,可有可无也;有的官却不同,在任时老百姓拥戴,离任后老百姓久久怀念,这在古代可以称为“循吏”,会载入史册。
蔡县长,应当是榕江黎民百姓的“循吏”吧。
这个感人的场景,受过蔡县长粒米之恩的广西大学师生,并未看见,更没有参与送行,因为洪水过后的一两个月内,师生归心似箭,已基本撤回广西,留下的那张欠条,如今还保存在榕江县档案局里。
而在榕江,那些成为蔡县长罪名的欠粮账目,如何了结?省府主管部门曾提出“事前未经请示,擅行动用,驳饬私人归还”。
但军粮已救济了灾民,而要私人归还,这不仅不现实,也容易激起民愤。
广西大学欠条 (张登奎提供)。
半年过后的 1946 年 4 月 25 日,县参议会终于以“参秘字第 49 号”出具证明书,至少向省里解释,这批粮食确实是用到灾民身上,希望了解此事:
查三十四年八月十三日,榕江遭受空前大水灾,公私房屋、粮食器物漂没殆尽,三四万居民、公教员生、军警官兵无米为炊,情势紧急。榕江县长兼田赋粮食管理处长蔡正中,当赶运各乡砻制未运军粮糙米,来城急赈,核计稻谷一六一四市石。除借与国立贵州师范一五四石、及疏散来榕江之国立广西大学二〇七·一三六市石及国立汉民
中学三八八·一四石外,所余八六四·七二四市石,全数用以赈济灾民,并无虚报,特此证明。议长:左(福铨)副议长:胡(宗泽)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调拨军粮救急的证明书 (张登奎提供)。
榕江县档案馆至今保存这份证明书。
另有一份材料,也是为前县长蔡正中鸣不平的,如下:
当因饥荒情势迫切,不及请示,曾向第七前进仓库借用军粮数船,施放急赈应变,先后发出计为稻谷 1614 市石。是项措施,实为广西大学、汉民中学、国立师范全体员生及阁城公教兵警男女老幼等,叨其惠之事实。事后,蔡前县长报请核销,主官部门处以“事前未经请示,擅行动用,驳饬私人归还。”各机关、法团、学校、民众激发天良,不忍蔡前县长因公受累,业经分别予以证明粮归实用,代为呼吁有案。不意证明之去后,蔡前县长亦即奉令移交。是时,蔡前县长以“挪用军粮,亟待归还”结束全案。而实际广西大学还来 172.613 市石,汉民中学还来 273.88 市石,国立师范还来 169.666市石,外不敷 997.841 市石,遂由随赋带征忠信、乐里、瑞里等乡积谷转拨填还,权为挖肉补疮之计。
查积谷所以防饥,假使借用军粮一日未准核销,则积谷一日归仓无望。查案虚悬,数年未结……
这些,都是蔡正中卸任离开后的毁誉了。
1950 年贵阳解放,蔡正中离开政界,回到老家郎岱居住。1951 年,因病在老家逝世,享年六十岁。蔡正中在榕江任职虽仅七个月,也未享高寿,但救民丢官的事迹一直被榕江的老百姓传颂,《榕江县志》(1979—2012年)特意为他立传,他实际上是垂之不朽了!
蔡县长是一个缩影,折射了那个衰老、腐朽的国家肌体中,也存在顽强蓬勃的某个部分。
附:《风雨榕江路》作者简介
蒋钦挥,广西全州人,1978年考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广西日报编委兼南国早报总编辑、自治区政府参事,高级记者(教授二级),先后获广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晚报都市报优秀总编辑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此公至今原不死》《另类皇帝》《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历史的碎片》《 甘苦集》《新闻角度与选择》《新闻生涯三十年》;主编有《解读广西丛书》《全州历史文化丛书》《我们没有忘记——辛亥革命广西百年祭》《从广西走出去的中国远征军》《“申报”辛亥革命广西资料选编》(上下册)、《历史名人在西大》、《风雨榕江路》等。
-end-
|内容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风雨榕江路》,嗨南宁授权转载,作者:蒋钦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得打赏归属作者;点击“合集”标签,可阅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