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李波:儿推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2020-02-24   小儿推拿李波

小儿推拿李波:儿推头面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

  推拿手法虽然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持久、有力、均匀、深透。小孩子的肌肤较之成人娇嫩的多,所以手法对他们来说就更加重要,给小儿进行推拿时要注意力度得当,手法柔和,以小儿能承受的力道为度,以小儿皮肤微微泛红为度。

  孩子感冒发烧,家长急的团团转,除了去医院打针吃药,仿佛也没有别的办法。其实只要掌握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尝试着用推拿手法来缓解孩子的病情。今天小儿推拿李波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组简单有效的手法,称为“头面四大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和掐揉耳后高骨。头面四大手法常用于治疗小儿轻度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正如它的歌诀所说:“四穴解表兼定惊,外感夜啼有功劳。”那么这四组神奇的穴位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分别来了解。

  开天门

  

  位置:两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医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至天庭,称推攒竹,此操作法又称开天门。

  次数:30~50次。

  作用:祛风散寒,醒脑,明目。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推坎宫

  

  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医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或推眉弓,亦称分头阴阳(图6-3)。

  次数:30~50次。

  作用:醒脑,明目,散风寒,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

  揉太阳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医者用两拇指桡侧自眼向耳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为泻。

  次数:直推约30次,揉30~50次,运约30次。

  作用:祛风散寒,明目。

  主治:感冒发热,有汗无汗头痛,目赤痛等。

  掐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医者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图6-7),称揉耳后高骨,或用掐拿、运法等。

  次数:揉约30次,运约30次,拿、掐各3~5次。

  作用:清热熄风,镇惊安神。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痰涎,烦躁不安。

  为方便记忆,有人将头面四大手法的位置编成了歌诀:

  天门眉中至发际,坎宫眉心延眉梢,太阳眼角外凹陷,耳后高骨乳突找。

  怎么样?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啦。下次孩子感冒发烧不用干着急啦,上面的手法先操作起来,看看症状是否有所缓解。但是要注意,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发病迅速,变化多端,家长们要密切观察切勿盲目操作,延误了病情。

小儿推拿李波20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