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一朋友是个客家人,据说逢年过节或是要招待亲朋好友,她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酿菜。
不管是酿豆腐、油豆腐,还是辣椒、苦瓜,总得有那么一道,这一餐才算得上圆满。
酿菜,其实就是把馅料塞入另一种食材里蒸熟或煎熟。
前者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滋原味,吃起来也不易上火;而后者呢,更注重口感的焦香,吃起来会更加有味、下饭。
今天,小主也准备做一道酿菜——客家酿豆腐,用煎熟的方式来做。我相信,吃过的人都会被它种草的~
据说酿豆腐的诞生,跟客家先民的迁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战乱,他们不得已从中原迁到了南方,又苦于南方少产小麦,没有面粉来做饺子。
思念家乡美食的客家先民便想到了用猪肉剁成馅料,用豆腐代替面粉,将馅料塞入豆腐,做成饺子一般。
就这样,酿豆腐成了他们心中饺子的替代食物。
制作酿豆腐并不是很难,三大步即可到位:准备馅料和酱汁、酿馅以及煎豆腐。
我准备馅料时,往猪肉馅里加了香菇碎。大家也可以放些红萝卜粒、玉米粒之类的,口感会更丰富哦。
如果不擅长煎豆腐,还可以换成更简单的方式,将酿好的豆腐放入锅里蒸熟就好~
一起来看看详细的制作步骤吧
1. 把豆腐切成1cm厚的长方形小块
2. 用小刀在切好的豆腐中间划一个小的长方形,然后用小勺把中间的豆腐挖出备用
*注意不要挖到底部哦。
3. 干香菇泡软后切碎;姜、葱切末
4. 碗中放入150g猪肉馅、香菇碎、挖出的豆腐、姜末、葱末,用手抓匀
5. 再往碗中加入3g料酒、2g盐,少许白胡椒粉和3g香油,搅拌均匀做成馅料
6. 将馅料填回第2步挖好的豆腐坑里,用手轻微压一下,确保坑被完全填满,再撒上薄薄一层的淀粉
*填好后的馅要稍微高于豆腐表面。表面撒的淀粉大约3g。
7. 将12g生抽、12g蚝油、3g糖和2g淀粉倒入碗中,加入半碗水调匀备用
8. 锅里倒20g油烧热,油热后,将豆腐有馅的面朝下放入锅中,中小火煎2分钟左右至肉馅定型、豆腐微微焦黄即可翻面
9. 待另一面也煎至金黄色后,便倒入第7步调好的酱汁
10. 盖上盖子焖1~2分钟,转大火收汁至汤汁浓稠即可出锅
最后撒上一把葱花,焦香嫩滑的客家酿豆腐就可以开吃啦~
方方的酿豆腐煎得外表金黄,上面点缀着翠绿的葱花,非常亮眼。
夹起一块,浓郁的焦香、葱香扑鼻而来。刚尝到豆腐焦脆的一层薄皮,嫩滑的口感便涌了上来。
肉馅饱满,酱香十足,因为香菇的加入,咬上一口,还带着软嫩的咀嚼感,让人吃完一块还想再来一块!
客家酿豆腐制作方式多样,对食材还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许多地方便在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口味做改良,做成了酿茄子、酿香菇…
也正是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让客家酿菜得以流传开来,也受到了全国各地食客的普遍欢迎。
这大概也是人们对客家饮食文化中“无菜不可酿,无菜不可入酿”最好的诠释和反馈吧。
小主提示
1.酿豆腐时注意将肉馅和豆腐坑的边缘压一压,确保待会煎的时候肉馅不会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