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房子却不住,年轻人纷纷逃离,小城市的房子已沦为“跳板”?

2020-11-17   远舒

原标题:买了房子却不住,年轻人纷纷逃离,小城市的房子已沦为“跳板”?

买了房子却不住,年轻人纷纷逃离,小城市的房子已沦为“跳板”?

高房价现状下,普通家庭的三代人拿出六个钱包只为购买一套几十平方米的房子,虽然我们认为一套钢筋水泥铸成的小房子并不值得要如此的高价,但就算你不愿意臣服于高房价去做接盘侠,却也无力改变事实,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随大流,成为千千万万个购房大军当中的一分子。所以,普通人并不是都热衷于被高房价收割,只不过是被大浪潮推着进入而已。

2016年全国大城市的房价进入疯狂上涨阶段,紧接着房价上涨之风很快就吹到了中小城市地区,截止到2017年前后,全国各地的三四线城市包括小县城的房价无不上涨。在这个阶段,不少曾经房价长期维持在5000-6000元每平米的小城市,纷纷都奇迹般地进入万元俱乐部,整个楼市被炒作的一塌糊涂。

当然,在买房这件事情上,很多农村人都知道先下手为强,即使不住都要买上1-2套房先存着,这样内心才更加有安全感。

案例: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上面有个哥哥,2013年的时候他哥哥因为要准备结婚,他父母就开始张罗买房。由于属于农村普通家庭,大城市肯定买不起,况且还有两个儿子,结果他父母思前想后的决定,干脆就在本地的小城市同时买两套房,一个儿子一套,就算现在压力大一些,总好比未来房价再上涨买不起得强。

还别说,因为同学的父亲一直在镇上开小店做生意,确实比一些种地的农村人有远见,即使买的两套房一直都是毛坯空着没住,但到2017年的时候这两套房子的市值几乎翻倍了。记得当时和朋友聚会时他说得津津有味,夸他爸有投资眼光,否则自己哪里有钱买得起房。

2019年初,同学的家里人给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准备年底办婚礼。但是问题来了,虽然他几年前就已经是有房一族,但从出来读大学起到现在都一直在大城市待着,老家买的那套房根本就住不上,除非是辞职回老家,显示这不太现实。那么,就只能选择第二条方案:把老家的房子卖掉,然后在工作大城市买新房。

当时首付加按揭贷款总价60万的房子,现在市值已经翻了一倍!卖了也不亏。

同学很快就联系到了老家本市的一家房产中介,果不其然经纪人告诉他按照市场价房子能够买到110-120万。不过,计划很美好,想卖出去却很难,房子挂中介平台已经过了4个月,问的人是有一些,可诚心要买的人并没有。询问中介得知,本市待售二手房挂牌量持续增加,需求量非常有限。

眼看着婚期越来越近,同学也着急了,最后按照中介的建议,只能往下调价出售,最终只以90多万的价格卖出。

后来参加同学的婚礼时他表示,房子卖90多万不是很满意,仔细想想也能接受。因为像他这样在老家城市买了房却不住的情况有很多,如今农村和小城市的年轻人都纷纷逃离到大城市,在小城市买的房子不过是起着“跳板”的作用。

我的这位同学不是房地产业内人士,但他以直白的话说出了小地方的楼市真相。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似乎没有什么未来。看法如下:

1. 小城市的发展空间有限

这里所说的发展空间有限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城市发展规模没有太大空间,基本以行政系统所在的区域为核心转动。比如很多地方城市过去几年都在搞新区建设,第一步就是把行政部门迁过去,后面的基础配套资源如商业、学校、医院等在逐步地跟上,形成新区新规划建设。

从表面上看小城市随着新区建设在扩张,其实发展已成定局,因为这样的地方小城市人口非常有限,本地人口只有几十万,还在不断外流,而流动人口最多就几万。有的小城市新区建成了好几年,但人口还是在老城区聚集;有的小城市新区引入了一部分人导致整个市区人口分散,城市显得更加萧条。

由于人口少,购房需求非常有限,一些老旧小区的楼梯房和面积小的高层商品房几乎都是有价无市,没人过问。

2.小城市买房热潮已经结束

过去几年,小城市引发了一场农村人买房热潮,人们不管是否住得上都跑去买一套存着,就和农村人买车却不开的道理一样,其实就是跟风攀比的心理在作祟。当然,也有一部分的买房投资心理,等着房价涨了再卖掉赚钱,但是,房价是涨了,该买的人也都买了,现在却发现卖不出去,没人接盘了。

3.小城市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撑起高房价

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吸引优质的产业进入,人均收入过低,无法留住人口,这些都是小城市的硬伤。任凭楼市炒上天都没有意义,毕竟本地人都只能拿着每月3-4千元的收入,农村人的收入只会更低,这点钱除了用来维持生活以外,如何来支撑动辄每平米过万的房价,显然房价收入比已经严重失衡。

感谢各位看官的阅览,支持的朋友不妨一键三连!再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