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去上虞这个古镇看看,特色霉千张蒸肉试一试,四个人155元

2021-05-02     可可的美食生活

原标题:五一节去上虞这个古镇看看,特色霉千张蒸肉试一试,四个人155元

五一节的上午,大家都出门了,我们也是,不出去走走太辜负大好时光,当然五一出游最怕的是人山人海,我们就偏找人少冷门的地方玩。这次是带着老爸老妈,目的地是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丰惠古镇吧,这可是一个颇有历史,名人辈出的古镇, “梁祝化蝶”“伯阳炼丹”“范蠡入湖”等优美的故事都发生在丰惠,只不过知道的人不多,至少游客不多。

开车两个多小时,我们到了上虞,南宋时期的上虞县令楼杓,曾说过一句话:“天以丰岁加惠我民”,丰惠古县城由此得名。以前上虞是县治,现在是隶属于绍兴的上虞区,而丰惠一直以来是上虞县城的所在地,历时一千一百多年,就好比慈城之于慈溪,慈城以前是慈溪的县城。

看到这个牌坊,丰惠古镇就到了,上面石栏上刻着一副对联:“丰行百里居之爽垲,惠泽万家享以良风”。

进入古镇就看到八太娘井,后来我们看到介绍,八太娘以女佣起家,后来有钱了用最先进的技术,在村里打了10口井,一直惠泽当地百姓,八太娘因此被历史铭记。

据说古镇原来是比较破旧的,政府出资把门面都整修了,有一些人家住在里面,但大多数关着,没有游客,生意也不好做,没什么人租店面。

建于元代的九狮桥,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原来桥栏上有9尊造型不同的狮子因而得名,现在已经没有了。相传明清时期科举中了秀才,可以在桥上坐三天用以扬名,我在想扬了名,是不是可以开倌授课,赖以谋生了?或者去哪个有钱的人家做师爷?

古镇很长,到处都有古迹,名人故居、老街旧址、石桥民居一路纵深到很远。

路过一家霉千张店,上虞当地最有名的特色菜大概就是霉千张了,我中午一定要去尝一尝。

走近看看,大多是豆腐乳,还有苋菜管,都是旧时的腌制食品。

这一捆一捆的就是霉千张了,店家问我是不是买一点去,我觉得不一定吃得惯,还是中午到餐馆点一份试试味道吧。

上虞一带历来多读书人,因此有当地的虞人书画阁,展出的都是当地名人作品。

科第坊,只剩一部分了,上面的石雕相当精美。丰惠自古以来民性敦厚,安耕织,沿勤俭,崇文学,尊师长;宋代时候就建有县学宫和几个书院,东大街上专门树起“科第坊”,表彰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的学子。

丰惠乡贤之家,每到一处,这样的地方我最爱看,能最快最集中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与人文。

里面就有八太娘的介绍,让我知道八太娘井的来历,在这里,八太娘还比胡愈之排在前面,胡愈之,大文人,《光明日报》总编辑。

这里还有书画苑,专门教孩子书法和绘画,孩子从小学起来,中国文化的底子就打下了,长大以后会深深刻在他的骨子里,比光看手机不知好多少。

看到有卖本地樱桃的,我就走不动了,刚好口渴,两种樱桃都是25元一斤。

现在吃这种樱桃正是季节,当然应该买一点来尝鲜,这么一篮45元钱,一边走一边往嘴里送,本地樱桃皮嫩,水分多,大多数很甜,偶尔有几个是酸的。

凡江南古镇,都有酱园,酱油、豆瓣酱、腌制的各种酱菜,百姓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酱,只不过现在基本是空了,规模也没有安昌古镇的酱园大,那里现在还酿着酱油,可以买回家。

通济桥,又叫八字桥,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在还保存完好,人们随意在桥上来去,说明有多多牢固。

吴觉农,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当代“茶圣”,他写的《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感觉丰惠真的是名人辈出,走几步就是一个名人故居。

带着爸妈走得累了,在古镇街边的凉亭里坐一坐。我找中午吃饭的地方。

看到老人们吹拉弹唱,我老妈说年纪大了有这么个爱好很不错,心情愉悦,不会老。

离丰惠古镇不远,车程大概3分钟,我们找到了这家菜馆,在当地的菜市场边上,外表看上去不怎么样。

里面的菜品却非常齐全,看上去也很新鲜,我们就决定在这儿吃饭了。

炒菜为主,我都有点选择困难症,最后还是店家帮忙一起点菜,说他家酱鸭不错,可以来半只,也可以来四分之一只,平时我们两个人肯定四分之一只,今天我们四个人就来半只,问价格,答55元,我们觉得很实惠,是不是上虞的消费水平比宁波低一点?

所有的菜都明码标价,点起来很放心。

内脏之类,老爸老妈怕胆固醇高,不大爱吃。

湖鲜,海鲜。作为一家小店,菜品真的算多了。

冰箱里的鱼就不点了,宁波的海鲜还更多一点。

终于看到霉千张蒸肉末了,立马点了一份,这个要尝尝。

四个人给了我们一个包厢。

酱鸭一上来我们就惊叹,半只鸭子摆盘太好看了,55元也太值了吧。

尝一尝,就是自家做的,不是熟食店买的鸭肉,很好吃,比熟食店里要淡一点,鸭肉也很新鲜,好吃!

老板推荐的豆腐羹,说是用鸡高汤做的,里面有鸡杂,上来又是一大碗,22元。

这个好吃,我接连吃了三碗,里面的好吃在于有鸡杂,比加肉末好吃很多,店家告诉我,每天会买一只鸡,做白切鸡,里面的鸡汤鸡杂就用来做豆腐羹,都是自家剖的,也很新鲜。我觉得我是找对地方了。

招牌鱼茸酥,相当于炸响铃,只不过里面的肉末换成了鱼茸,老板告诉我,他杭州读的烹饪大专,然后长年在杭州、上海两地工作,最后想安定下来就回家了,自己家的店面成本低,一家子聚在一起照顾起来比较方便。他说每天会买胖头鱼做鱼头,鱼身就拿来做鱼茸酥,也算一鱼两吃。这个菜30元,但我觉得一般,鱼肉太少,太薄。

上虞特色菜,霉千张蒸肉饼终于上来了,还放了毛豆来点缀。

第一口霉得让人受不了,这千张入口都糊了,连我老妈也说受不了,臭豆腐臭冬瓜臭苋菜管吃起来都没问题,但这霉千张更霉,简直是腐烂,入口即糊,而且不咸,是淡的,就一个感觉这个菜坏了。

但是话说回来,第一口不好吃,我们硬着头皮吃第二口就不那么难吃了,尤其毛豆和肉饼,吃起来还特别鲜美,我们最后剩了一点霉千张,但肉末和毛豆都吃完了,这一盘是25元。

蔬菜点了一个蒜泥炒菠菜,15元一大盘,菠菜很嫩。

我们一家四口点了五个菜,没喝酒没点饮料,只吃了米饭,来看看多少钱。

一共155元,良心价了,我们都觉得老板很实诚。

这就是老板了,他告诉我他老爸是当地游走的厨师,给人家办酒席的那种厨师,擅长烧传统菜,但他的厨艺来自学校和上海的厨房,不来自于他的父亲。但我心里想,无论如何,对美食的敏感和判断都有来自父亲的遗传吧。

饭后,我们又去不远处的祝家庄,如果来上虞丰惠,时间上允许的话,祝家庄还是应该来看一看的,不用门票。

在这里我们和爸妈重温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为什么祝英台是上虞人,梁祝公园却在宁波?

慢吞吞的十八里相送,一句一句还能记得起来。

祝英台的房间里,不间断地放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时候常常能听到,现在不作兴了,站着听了五分钟,无数次的“梁兄啊”,还是没说出个究竟来,最终耐不住,我还是下楼了。

梁祝史话,最初的记录就是这么一段,原来梁山伯到了鄞州当县令,三年后病死,祝英台路过,风雨大作,祝英台登上岸大哭,坟墓烈开,祝氏陷落就一起葬在里面了,说来说去,梁祝可怜,马文才更可怜,人才两空,他又有什么罪过了,短短几十年,我们的价值观也改了不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YMGLHkB9EJ7ZLmJNg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