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您来到烈士王庆平的母校合肥七中,讲述他的英雄故事。
这是合肥七中高一10班暑假来临前的最后一节课。在这节课上,老师没有教授语文、数学等内容,而是和学生们说起了英雄的事迹。
合肥七中高一10班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是,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王庆平班。该班是由合肥警备区政治部、合肥市教育局、共青团合肥市委员会在2006年10月联合发文命名的,班级门口上的牌子提醒着莘莘学子们,这个班级曾是王庆平烈士当年就读过的。
1985年9月至1987年9月,王庆平就读于合肥市第七中学车工专业,任班级副班长。为了纪念曾在七中生活学习过的王庆平烈士,学习和宣扬他的先进事迹,除了“王庆平班”,合肥七中还在校园内树立了王庆平雕像。
此外,学校要求每年高一新生入学都要参观校史馆,同时学期开始、结束时,老师也都会给学生们上课,把王庆平的精神向外传播,教育和影响更多的青年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就有了我们节目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一个人,温暖了一座城。王庆平舍己救人的行为,不仅感动了上海人民,也深深感动着他的家乡亲人。时隔多年,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在合肥市庆平希望学校,校方专门新建了王庆平烈士事迹陈列馆,在这里收藏了很多王庆平生前的物件。
人人都是一支笔,天天都在写人生;人生处处是考场,事事都要交好卷。1991年夏天,上海青浦地区突发洪灾,王庆平率领通信保障分队冒雨出征。深夜雨骤风狂,指挥部有线通信突然中断。王庆平飞奔下楼,因为雨天地滑一脚踩空,“嘭”地一声,他的胸部重重地撞上楼梯护栏。瘫坐在地上,王庆平半晌都爬不起来。
“再吃一口吧”!就在他牺牲的那天中午,王庆平忙完事准备吃饭,发现送来的盒饭只有一份了。这时,正好一名出公差的战士回来,他就悄悄走开了。
开追悼会那天,陈指导员盛了满满一碗饭,对着王庆平牺牲的方向,大声哭着说:“副教导员,你再吃一口吧,你可是饿着肚子走的啊!”在场的官兵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既要享受生活,更要创造生活;既要追求幸福,更要播撒幸福。2005年2月21日,王庆平正在连队检查工作,手机响了。“乐乐,爸爸答应你,一定把弹壳带回来,还要给你讲故事!”关上手机,王庆平笑眯眯地说道:“儿子知道我要去打靶,找我要弹壳呢。”第二天,从血迹斑斑的迷彩服口袋里,医生掏出2枚带血的子弹壳……
为了掩护年轻战友,他用35岁的生命做出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无悔选择。每一个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人,都会给身边的人留下一些东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王庆平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没有一个词比“温暖”更合适。
透过朦胧泪眼,我们依稀看见,他轻轻回转过身——笑容依然灿烂,那是阳光在他心底盛开。
王庆平舍己救人的壮举,发生在手榴弹引爆的瞬间。当他用生命叩响人生乐章中最后一个爱的音符时,人们在追忆中发现,英雄生前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都闪烁着夺目的道德光辉。
忠心爱党、赤心爱民、真心爱兵、一心奉献――王庆平用爱点燃青春的烈焰,为我们这个时代树起一座道德的丰碑!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