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一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大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也更近了一步,之前没有搞清楚的问题也日渐明确。2月8日,上海疫情工作会议上,相关专家明确表示:对于新冠状肺炎的传播途径,之前一直尚未明确的“气溶胶传播”,现在可以确定。
对于气溶胶传播这种新名词,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相信大家听都没有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新的传播途径。
所谓的“气溶胶”传播到底是什么?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气溶胶是什么东东?
气溶胶,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这种颗粒的直径在0.001-100微米之间。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这种颗粒的大小,举个例子:我们一根头发直径是60-80微米,也就是说较大的气溶胶直径也就是一根头发的粗细。
气溶胶在空气中有什么特点?
因为气溶胶颗粒较小,可以较长时间的悬浮在空气中,重力小也很难下沉。所以如果通风不好,在密闭的环境中,如果有病毒气溶胶的存在,会存留较长时间。
气溶胶传播为什么比较可怕呢?
根据气溶胶的特点,我们会发现气溶胶传播范围更大,更难预测传播面积,预防难度也更艰巨。17年前的SARS病毒,香港一个住宅区短时间内三百多人感染,导致三四十人的死亡,后来调查研究正是通过气溶胶这一传播途径扩散的,而且住在中高层的住户感染风险比底层住户更高。
既然气溶胶已经确定,那么开窗通风会不会增加风险?
虽然说病毒颗粒会形成气溶胶,如果是一个密闭不通风的空间,比如电梯间,空气不流通,这样病毒颗粒空气中浓度会比较高,人来人往进入,会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但是如果通风较好,空气流通的话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会被吹散,进入空气中会被稀释到浓度非常低的程度,这样传播风险会大大降低。
此外,除了湖北意外,其他省份其实病人量不大,这样排毒量也不会大,空气中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浓度也比较稀,因此气溶胶这一传播风险也会比较低。
明确了气溶胶传播,外出买菜,气溶胶病毒在衣服和菜上能存活多久?
其实病毒的存活也没有想象中可怕,在外界中,病毒能存活的时间大概是几分钟,长一点的几个小时。一般来说越光滑的物品,病毒越容易存活。而在毛织品这种物品上存活的时间会比较短。
之前说了空气中病毒颗粒通过稀释后浓度很低,直接污染蔬菜、水果、肉类的概率是很低的,如果不放心,可以把买回家的蔬菜、水果、肉进行流水冲洗。
面对气溶胶传播,我们该怎么办?
1、 首先要做的还是多开窗,多通风,让室内空气清新。
2、 在家里做好桌椅、门把手、卫生间的日常消毒,消毒剂可以选用75%的酒精,或者含氯的消毒液。
3、 在室外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握手和交谈。
4、 注意手卫生,无论如何不要用手揉眼睛,抹鼻子等。外出回家后要进行较为全面的消毒杀菌。
5、 减少到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比如低层住户可以选择楼梯步行而非坐电梯上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