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先贤集丨清代著名教育家:刘鸿典、李昶元

2019-06-23   眉山东坡文化

眉山自古以来好学之风鼎盛,亦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被大诗人陆游盛赞“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而眉山“千载诗书城”的赞誉少不了教书育人者的功劳,清代刘鸿典、李昶元皆是教育界的典范,他们虽然出生农家,但志存高远,通过读书成为一代名儒,可贵的是,他们晚年都选择回眉山传授一生所学,教书育人,终成一代教育家。

刘鸿典:弃官从教的博学名士

刘鸿典研究庄子的专著。

刘鸿典,眉州眉山(今眉山市东坡区)龙安铺人,字宝臣,具体生卒年不详,清代后期眉州博学名士,是槐轩先生刘沅的四大弟子之一。刘沅是清代四川学者,是历史上少有的被人奉为教主的学问大家,其著作《槐轩全书》,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会通禅佛,体大精深,鸿篇巨制;又创立槐轩学派,名震一时。刘鸿典是刘沅的得意弟子,整理了刘沅晚年多部作品。

刘鸿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和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刘鸿的先世以务农为主,他年幼丧父,境况不佳,差一点荒废了学业,后来,他从三苏父子读书成名中受到启发,于是立志发愤读书。不久,刘鸿典进入当时州学学习,咸丰辛亥(1851)年,他考中举人。

刘鸿典在眉山书院担任主讲三年,继而在富顺、自流井(今自贡)、威远吕仙岩等地设帐从教。同治元年,刘鸿典因教绩显著升为顺庆府西充县教谕。在任六年,又因文行俱佳、教化有方而升迁为广东雷州府徐闻县知县。

刘鸿典到任后,执法廉明果断,卓有政绩。后因办理一桩当地土豪强奸案,不徇私情,公正判案,不幸得罪上司而被借故解职。当地士林正直之士知道刘鸿典解职的真实情况后,深深为他抱不平。临别之际,人们纷纷赋诗饯行,以表达惋惜同情之意。此时的刘鸿典,对腐败黑暗的官场生活失去了兴趣,决定从此“去宦从教”,对解职一事淡然处之,不萦于怀。

回到家乡四川后,刘鸿典重操旧业,到处设帐教授,长年累月与门人弟子讲学不断,受到士林人群的广泛好评。刘鸿典返归故里眉州时,曾仿苏东坡写过一首流传至今的《和陶渊明归去来辞》,充分表现他豁达开朗的品格和对官场黑暗的愤慨。

刘鸿典在故乡毕生授徒,研究学问,足不履尘世,善于在林泉之下颐养身心,最后以75岁高龄寿终于威远吕仙岩。他一生著述甚多,计有《思诚堂古文》2卷、《古诗》2卷、《庄子约解》4卷、《楞严经赘解》4卷、《村学究语》1卷、《醒迷录》1卷、《训蒙草》1卷、《指月录评》10卷《稗钞》2卷。

李昶元:才华横溢桃李满堂

美丽洪雅

李昶元,号竹山,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卒于清光绪十年,一生经历五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为晚清著名的诗人、教育家。他官至工部主事、镇宁知州,然而深恶晚清的官场氛围,最终辞官返乡,一心扎进了教育事业。他晚年曾主讲于洪雅雅江书院,为雅江书院院长,在他的教导之下,该书院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

“八岁学吟五七字,十二岁学作文”,李昶元虽是农家出身,然而自幼聪颖,思智过人,才华横溢。他深得洪雅名士张霞泉赏识,于道光十年被招至张霞泉门下课读,数年之间,即学有所成。

咸丰五年,李昶元参加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考中进士,任工部主事。母亲去世后,李昶元安守孝道,回家丁忧,并在家中侍奉父亲,不再外出。几年后,父亲去世后,蜀地亦发生叛乱,李昶元在四川和云南之间游学,先后在冶官、日南州、汉中府及嘉州等地书院担任主讲,培养出很多人才。

同治十一年,李昶元任镇宁知州,他为官重实干,政绩极佳,且深得一方百姓信任。然而晚晴的官场状况,让李昶元心灰意冷,于光绪三年,他毅然辞官返乡。李昶元辞官返乡后,潜心于教育,先后执掌眉山书院及洪雅雅江书院,后任雅江书院院长。雅江书院位于风景如画的青衣江畔,为清代经济学家卢见曾创建,乃当时蜀中极为著名的书院。

李昶元在书院期间,为诸生撰《学子准绳》等书,书中告诫诸生,要以天地立身,行世界之道。在他看来,清代科举制度有种种弊端,使他最不满意的是,许多读书求学之人,“帖括之外,一无所知”,即除了死记硬背应付科举之外,生平所学别无任何用处。因此,他竭力提倡多读经史考据、古文词章和一切可以经世致用之书,并深恶痛绝地提出“恶滥时文,夺其本务”。学以致用,绝不只做笔墨文章,便是李昶元始终坚持的教育主张。

他在《雅江书院记》中继续宣扬这种主张:“读书何用?曰成人才”、”宜读何书?曰‘在择术’”、“宜择何术?曰‘无定’,经史小学、舆地推步、算术、经济、古文词,皆学业。”

可知,李昶元提倡多元化的学习,他所说的“无定”,即针对当时科举制度中已极为固化了的思维模式。在那个八股文盛行的死气沉沉的年代,李昶元的教学方法,无疑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正因这些务实的教育理念,李昶元在青衣江畔,培养了一大批有为之士:如弟子王伯年,官至湖北松滋知县,后擢作长沙知府;王藩,官至广西泗诚知府;王德元,官至贵州大定(今贵州大方县)知县;王道,官至松桃厅同知,后至镇远知府;王德昌,官至贵州黎平知府;王必昌,官至贵州大定知县;王道昶,官至江西石诚知州;叶含章,官至湖产江陵道尹;费崇基,官至户都淅江司主政,等等。

丹心似火,育得桃李满天下;学以致用,教得诸生尽乾坤。李昶元放弃了仕途荣耀,而把一缕书香,永远地留在了青衣江畔。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坤维上腴 岷峨奥区——眉山:历史人文荟萃之地

眉山传统村落进入世界视野~“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今日开幕

难得一见!绝对不可错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山船工号子喊号啦!!

苏轼与古琴艺术 ,及其音乐美学思想

知否?高端国际会议为何选址眉山

清音和畅~穿越千年的古今唱和

在成都遇见苏东坡

行摄眉山 | “散打”太和古今

18位国内散文名家齐聚洪雅,让美景从现实走进文学

还能这样玩?!快来看彭山谜语大咖带你玩转谜语大会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版权人及时联系。TEL:028-38166877

END

来源:东坡文化网 张玉

编辑:刘寅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