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高碳水饮食并不致胖,致胖的真相是你不控热量吃多了

2019-07-30   变形大师

本文讨论胰岛素和减脂的关系。论点很简单:胰岛素水平与总体脂肪变化没有关系,热量平衡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控制胰岛素水平,都不会影响脂肪变化结果。

‘碳水乃万胖之源’这个说法已经流传很久了,而碳水是因为能提高胰岛素才被认为是致胖的,所以胰岛素在这个说法的依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脂肪的合成代谢角度看,胰岛素既能阻碍脂肪分解,又能促进脂肪合成,这倒是对的,没什么好争论的。

因为这个事实的存在,人们很自然的认为胰岛素对人体内脂肪的增减有重要影响,而事实则恰恰相反——胰岛素的水平高低和变化,对总体的脂肪增减没有任何影响,普通减脂者也完全不需要对胰岛素水平进行控制。

大致的原因:胰岛素只会在短时间内影响脂肪变化,从24小时来看,胰岛素对脂肪的作用,会被其他物质抵消,无法影响最终的体脂肪变化结果。

胰岛素介绍

胰岛素是一种响应和控制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激素。

当血糖水平上升时,胰腺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会把葡萄糖“推”向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中。胰岛素还会直接促进脂肪合成,同时抑制脂肪分解。

能引起胰岛反应的,并不只有碳水

摄入碳水会导致胰岛素升高,这是没错的,毕竟胰岛素本身就是响应血糖的激素,而碳水(纤维不算)的摄入又一定会导致血糖升高。

但是问题在于,能导致胰岛素升高的,并不只有碳水摄入和血糖升高。

蛋白质的摄入同样会导致胰岛反应,并且程度完全不输于碳水摄入。

这个06年的经典研究[1],发现同样热量的高蛋白低碳水摄入,相比高碳水低蛋白摄入,能够引起更高的(接近10%)胰岛素水平提高,并且还是在没有引起更大程度血糖升高的情况下,

这个研究不仅说明蛋白质同样能够引起胰岛素水平提高,还说明这种提高并非是通过血糖提升引起的(蛋白质还没有被分解成血糖时,就已经引起的胰岛素水平提高)。

类似的研究其实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

也就是说,即使你想控制胰岛素水平,光控制碳水也是不够的,你必须同时把蛋白也控了。不要忘了,减脂饮食往往需要很高的蛋白质摄入,肌肉保护需求越高,热量差越大,需要的蛋白质摄入越多。

脂肪合成并不依赖于胰岛素

胰岛素能够把葡萄糖“推”向脂肪细胞,促进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中的合成,也就是促进脂肪合成,这是没错的。

但是很少有人会强调,甘油三酯(脂肪)在胰岛素很低的情况下也完全能够合成

上面提到过,碳水和蛋白质的摄入都能使胰岛素水平提高,那么脂肪总行了吧?没错,摄入膳食脂肪不会明显提高胰岛素水平,如果你每天只吃脂肪,再配合少吃多餐的话,那么胰岛素会永远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如果你够勇敢倔强,可以试试每天只吃脂肪,照每天2000大卡的热量盈余来吃,一个月胖不到十斤你报警抓我。

事实上,胰岛素在脂肪合成过程中,地位并不算高,有一种叫做ASP(acylation stimulation protein)的蛋白,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脂肪合成,并且ASP能够在胰岛素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完成脂肪合成的任务。

而不管是胰岛素还是ASP,都无法在能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凭空合成大量的甘油三酯,最终,从全局角度决定脂肪合成量的,仍是热量平衡的状态

脂肪分解也不只看胰岛素

脂肪的分解过程中,胰岛素只是诸多参与者之一,胰岛素也无法对脂肪合成的最终结果起决定性影响。

胰岛素对脂肪分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脂肪代谢的第一步——脂肪动员(Mobilization)的干预来实现的。

脂肪动员,指的是把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分解成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一种叫做HSL(hormone sensitive lipase)的酶影响,HSL的水平和活性均会影响脂肪动员程度。

而胰岛素会抑制HSL的活性,使得脂肪动员程度下降,最终影响脂肪分解量。

这仍然是没错的。

可是问题又来了,能影响HSL活性的,又是不仅只有胰岛素一个,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存在,同样会降低HSL的活性。而摄入膳食脂肪,和脂肪动员这个过程本身,都会提高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似乎什么也不吃,才能保证脂肪动员过程顺畅:

  • 吃碳水胰岛素升高HSL活性降低脂肪动员受阻
  • 吃蛋白胰岛素升高HSL活性降低脂肪动员受阻
  • 吃脂肪游离脂肪酸升高HSL活性降低脂肪动员受阻

此外,脂肪动员只是脂肪代谢过程第一步。全局的脂肪分解程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另外两个步骤(转运transportation和利用utilization)的影响,“动员”步骤产出的游离脂肪酸完全可以大量的返回脂肪细胞,重新合称为甘油三酯。

终结一切争论的研究证据

关于碳水和胰岛素对体重变化的影响,人们做过很多研究。

确实有很多研究发现,高碳水或高胰岛素饮食,相比于低碳水或低胰岛素饮食,能够导致更多的体重增加,但这些研究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实验对象并没有被限制摄入热量,换句话说,实验对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样一来,吃进去较多碳水的实验对象,显然要比吃较少碳水的实验对象更容易长胖,因为在不限制热量的情况下,吃较多碳水,基本等同于吃较多的食物总量,那么你怎么知道在总量固定的前提下,碳水比其他营养更致胖呢?

而那些热量被控制的对比研究,人们从未发现碳水更加致胖,证据比比皆是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320614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385608 :
  •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6865776

甚至在碳水致胖论推广者Gary Taubes投入120万美元的研究中,也未发现碳水更加致胖。[2]

在理论圈内,人们其实早就结束了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对减脂影响的争论,只有那些反应慢了几十年的“娱乐减脂圈”,仍在没完没了的嚷嚷碳水和胰岛素致胖的事。

是的,减脂者不需要在意胰岛素

虽然胰岛素直接参与脂肪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并影响脂肪分解与合成的程度和效率,但是这只是局部发生的事情。

胰岛素并不会空手造脂肪,也不会发光发热填补能量缺口,决定减脂速的仍是热量平衡。事实上,胰岛素还会在很多方面间接的帮助减脂,比如对食欲的规律化,对肌肉蛋白分解的保护等。胰岛素的波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机制。

唯一的考虑: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指的是胰腺无法正常响应血糖变化,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响应血糖。这会导致血糖水平出现迅速下降,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困,乏力,很快就会饿)。血糖升高越快,程度越大,胰岛素抵抗的负面效果就越明显。

如果你有胰岛素抵抗情况(吃完碳水大餐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那么对胰岛素水平进行控制,会使你的减脂饮食具有更高的愉悦度和可持续性,降低热量控制难度(低血糖导致的饥饿使热量很难得到控制),间接帮助减脂。低碳水和少吃多餐都是值得尝试的选择。

然而,即使是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不会越过热量平衡,对减脂效果起到一点点直接影响。

一位专门研究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斯坦福教授Gerald Reaven,在其大作《Syndrome X》中明确的指出过:

无论胰岛素还是胰岛素抵抗,都不是导致肥胖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Boelsma E, Brink E J, Stafleu A, et al. Measures of postprandial wellness after single intake of two protein–carbohydrate meals[J]. Appetite, 2010, 54(3): 456-464.
  2. Ebbeling C B, Feldman H A, Klein G L, et al. Effects of a low carbohydrate diet on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weight loss maintenance: randomized trial[J]. bmj, 2018, 363: k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