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在哪些方面容易疏忽?来看看读者、医院和警方的案例与数据。
大部分孩子都因贪玩走失
芦淞警方介绍,8月至今,他们接到小孩走失的报警共计52起,最终都有惊无险,孩子被顺利找回。
图片来源网络
“大部分孩子都是因为贪玩走失。”民警介绍,8月底,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在神农公园游玩时发现孩子不见了。家长坚称孩子肯定是遇到了坏人,因为孩子平时很听话,不会贪玩乱跑。事实证明,孩子是被另外一个正在玩手机的孩子吸引,跟着对方到一边玩去了。
“从这些案情来看,两三岁的孩子比较容易走失,家长忙着做自己的事,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开溜了。”民警说。
孩子独自乘电梯酿悲剧
说起带孩子的意外事件,家住天元区的马先生也受过惊吓。他介绍,2016年的夏天,他带着女儿在楼栋门口遇到了熟人,聊了几句后发现2岁的女儿不见了。“我一下就懵了,后来有人告诉我,孩子跟着人群进了电梯,但不知道去了几楼。我急坏了,孩子如果出了电梯,去爬楼梯间的窗户该怎么办?新闻里那些悲剧事件在我脑子里不停出现。”马先生说,他赶紧要邻居帮忙在1楼守着电梯口和楼梯口,然后自己爬楼梯逐层寻找,最终在17楼找到了已经随着人群出电梯的女儿。当时小家伙发现家人不在边上,急得哭了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让孩子独自乘坐电梯确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警方介绍,无论是株洲本地还是外地,都发生过不少悲剧。
2017年12月,荷塘区爱丁堡小区,一名3岁男孩不幸坠亡。监控显示,孩子事发前曾独自乘坐电梯。家属怀疑,孩子出了电梯后,踩在放在楼梯间窗台边的沙袋上,不慎坠楼。
2018年6月,天元区某酒店内,一孩子与父母一起乘坐电梯下楼,却没有与父母一起出电梯。5分钟后,噩耗传来,孩子已经身亡。事后查明,孩子又独自乘电梯抵达22楼,而22楼楼梯间的窗户是打开的。
家中这些物件都可能“肇事”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他们接诊的孩子中,不少都是因为家长疏于看管而发生意外。其中,摔伤、烫伤、溺水、吞咽异物等最为常见。
图片来源网络
2016年3月,芦淞区碧野华庭小区,一名1岁的男孩不慎栽进家中的水桶,抢救无效身亡。2017年5月,荷塘区文化路一作坊内,一名1岁半的男童栽倒在一个高约38厘米、桶口直径为30厘米的水桶内,导致溺亡。
市民邱先生则介绍,有一次,家中的消毒柜正在高温运转,2岁的儿子觉得好奇,打开柜门准备摸里面的碗,幸亏家人及时制止,才避免了烫伤。而2岁的乐乐(化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今年7月,乐乐发现餐桌上有一袋零食,抬手打算扯下袋子,谁知一杯开水正好压在了塑料袋的边缘,这一扯,导致开水当头而下,乐乐被严重烫伤,目前还在治疗之中。
“有的孩子扯断了妈妈的珍珠项链,把珍珠塞进了鼻孔;有的孩子把硬币吞进了喉咙。”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介绍,有些孩子发生意外后,家长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问题,此时异物已经非常深入了,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孩子也会更加受罪。
来源 | 株洲晚报
记者 | 李卉
编辑 | 谭俊杰(见习)
审核 | 匡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