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纲要》(108)
《会感知》
我们要求人要会生活,会生活就是让生活过程适应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会调配生活资源,会解决生活矛盾,会管理生活的秩序,精打细算过日子,会节约使用物质资源,在既有的条件下,让人生活得更安全、更稳定、更快乐、更长久。这就是人们竭力做到的会生活。

会感知对人的要求完全不同,会感知不是会过日子,是从日子中感知到什么。这是两种不同的目的,会感知要求人们将一切过程即生活的细节当成原材料,从这些生活的过程和细节中调配出人需要的愉悦来。会感知要求人将生活的过程当目的,即生活的过程是理性的和愉悦的,生活的任何过程都是感知愉悦的享受。这绝非做得到和做不到的问题,这是生活的目的和性质迥然不同。追求愉悦的感知体验和努力使自己生存下去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和不同的生活形态,愉悦的感知不是生存目的的最佳形态和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生存境遇中是无法出现愉悦感知的,因为人的生活心态全然不一样。会感知意味着人与生活、与他人、与事物有一种新型的关系,感知者不从生活中攫取生存利益,而只从生活中获取感知利益,这两种利益有不同的性质。生存利益是个人的,私有的和消耗性的。感知利益是存在的、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感知利益不呈消耗状态。因此,感知的不是生存的,感知就是存在的本身。比如,一件漂亮的宝物,生存理念下首先会确定它的归属,即它是谁的,它的主人关心它的价值比关心它的可观赏性要强烈得多,而它的处境一般会关闭在一个不可观赏的空间,让它自身的可观赏价值丧失殆尽。而感知理念下这件漂亮宝物没有私有性,它会被放置在最佳的观赏位置上供人观赏,它的可观赏价值将会发挥到极致。

会感知就是做一个智慧的感知者,他知道并且善于创造生活中愉悦的感知态,他明白感知者与事物与他人与生活的关系。他会将事物的有序而良好的存在看作愉悦的感知,他会将他人的愉悦状态看作自己的愉悦感知。他会发现并处理好事物之间平衡互动关系,他会将存在的状态与感知的愉悦看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他会将自己融入到这个整体之中。会感知不是会生活而是会存在,会生活是将生活变得利于生存;会感知是利于存在,即将存在变成愉悦状态。
会感知是一种艺术,感知者会将存在事物艺术化,经过艺术化处理的生活是新奇的、浪漫的和美好的,生活中所有利于愉悦的因素被开发出来,于是,经过选择和加工的生活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混乱无序的、不再是痛苦失望的……因为生活再不是一个人的生活,生活是感知共同体的生活。共同的感知生活是需要再创造的,是感知者们智慧的结晶,更是感知者们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相互激发而合力打造的理想生活。由于人与人不再有隔阂、不再有矛盾冲突、不再有任何身份的分别,生活的公开化成为事实,生活的理性化和理想化成为现实,会感知成为人的必备能力。人们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人的感知方法,即感知的敏感度、协调性、全面性、综合性及感知信息的过滤处理和心理加工等等,人的感知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全社会每个人都会感知。
会感知还是一个科学化问题,将感知生活科学化会更有条理和更利于管理。精神感知的科学化并非不可能,许多感知指标都将进行数据化处理,而且,人机接口更将感知行为智能化。由人工智能介入的感知过程更具有效性、直观性和可控制性,感知的量化以及愉悦化本身就是科学的课题。人们以科学方法来感知生活,将更有效地获得感知愉悦,将更利于人类的感知建设。

会感知是人类进化历程中的突破性变化,人从会生活到会感知喻示着人类存在的重大跨越。人类从生存层面上升到感知层面,意味着人类高级存在形态已经到来。(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rXCKXAB3uTiws8KGk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