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对我说:"阿姨,你知道吗?我的妈妈会变脸。在别人面前,妈妈就像是一个天使,但是在我面前,妈妈就是一个魔鬼!"
说着,这个孩子就给我细细地诉说她妈妈的罪行。
"在别人面前,妈妈会夸我多么聪明懂事,但是我觉得这都是因为她好面子,因为她在我面前常常是说我笨,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合她的心意。"
"妈妈对别人家的小孩特别好,还给他们买零食吃,但是一面对我,妈妈总是要我先达到她的要求之后,再给我买零食。"
"妈妈对别人总是特别有耐心,说话也轻声细语的。但是,她对我从来就不那么有耐心,她总是会责怪我,然后一直拿我和其他小伙伴相比。"
......
最后,这个孩子直接来了这么一句:"我不喜欢妈妈吼我,我讨厌这样的妈妈。"
都说亲子关系血浓于情,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友好和谐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一见面就大吵的敌人关系。父母总是忍不住吼孩子,甚至认为,对待孩子就只有大吼大叫了。
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在面对孩子时,经常处于一种"河东狮吼"的状态,那么父母就必须要反思一下自己,父母的"平静力"过低了。
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了,不仅是成年人,小孩子也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来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是感受不到压力,但是父母的焦虑情绪是会感染给孩子的。
孩子一看到父母整天紧张兮兮的,整天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挂在嘴边,难免不被影响。
其实,父母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外,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地,未来能够出人头地。想让孩子赢的想法没错,但是想要孩子一直赢的想法是有误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一直赢。
正是因为如此,父母对孩子变得苛刻,几乎忘却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只是一味地将孩子往前赶。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会在心里默默地为孩子的行为打分。
孩子要做什么,父母会优先考虑这个东西有没有用,而不是孩子是否快乐。所以,当孩子拒绝去上父母为自己报的补习班时,父母往往都不会理会孩子的感受,而是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孩子。
在父母眼中,上补习班是一件有用的事情,孩子能够通过补习班提高自身的成绩;而玩耍是一件无用的、浪费时间的事情,它很有可能让孩子陷入玩物丧志的境地。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父母的养育焦虑,父母过于焦虑,情绪起伏大。这会造成,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难以控制住自身的情绪,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父母的大吼大叫正是缺乏"平静力"的表现。"平静力"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格局小、眼界低的父母容易受外界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而格局大的父母更有理性,他们会将精力放在当前,而不是陷入虚幻的未来中。
如果父母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自己越是大吼大叫,孩子越是和自己对着干,这正是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这也告诉我们,父母的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糟糕,父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平静力"高的父母拥有丰富的人格魅力,父母能够在举手投足之中慢慢地征服孩子,从而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
那么,为什么"平静力"高的父母能够征服孩子呢?
在大多数时候,孩子要比父母想象中的还要会看脸色。孩子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并且根据情绪下意识地做出一些回应来拯救父母的情绪。
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会惊慌失措,会产生害怕的感受。此时,孩子处于一种压抑、负面的心理状态当中。
相反,当父母平静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孩子就会不会感觉到那么害怕。孩子会感觉到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正是由父母产生的。在这样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孩子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接受父母的意见。
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父母觉得孩子在无理取
闹。但是,当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时,父母实际上也是处于一种情绪失控的状态,。对于孩子,父母向来都是感性大于理性的。
父母大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年幼的时候就培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就会注意控制孩子的行为。面对问题,能够安静下拉,平稳冷静地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大都能够很好地把握控制的度。
父母既会给父母留出自由的空间,又不会让孩子过于放纵。
很多父母看来,自己是高于孩子一层的,所以,当孩子反抗自己、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会表现地很生气。因为父母认为,以孩子的身份,孩子是不能够忤逆自己的。
这也是一种不够尊重孩子的表现。当父母冷静地与孩子交流时,父母就是将孩子与自身放在同一位置上。此时,父母的语气会更加温和,孩子也更能够吸收父母的话语。
大吼大叫绝对不是一个教育孩子的方式,经常性的大吼大叫只会拉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父母应该运用冷静的心态和平稳的态度,理性地对待孩子的问题。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平静力"呢?
某些时候,孩子的行为确实会让父母想要大吼大叫。比起大吼大叫,父母更
应该知道如何去表达自身的愤怒情绪。这才是最主要的,有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愤怒,结果与孩子闹得不欢而散。
父母可以用严肃取代愤怒,认真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这样便可做到不怒自威。除了表达自身的想法,父母可以表达自身对于孩子的期待,这样也能够激励孩子。
其次,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这样有助于孩子父母了解孩子的情绪特点。
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父母应该学会变换不同的沟通方式以及教育方式。这样,孩子才不会那么抗拒父母。
比如说,对于一个性格暴躁的孩子,父母就不能够用过激的语言。这种类型的孩子,父母越是让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偏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父母应该放大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让他们变得自信。
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父母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劝导孩子。
此外,父母还需要学会控制住自身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可以帮助父母在面对问题时,时刻保持镇定和冷静。
父母可以在大吼大叫之前,先询问自己:"我现在正要做的事情能否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应该怎么做?"
父母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其实就是在给自己一些缓冲愤怒的时间。父母还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变化上,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父母应该放弃河东狮吼这样的教育方式,修炼自己的"平静力",冷静理性地面对孩子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攻破顺利地解决问题,还能够维持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我是奶果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