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普通如何成才?教育专家:用对这一招,普通孩子能成为天才

2020-04-07     爱心谈育儿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位伟人都是从普通人成长而来。他们童年出现一些,与别的孩子不同的行为时,如果被老师和父母,全部认为是不好的行为,逼迫孩子必须改正,或者接受最苛刻的练习,来纠正在大多数人眼中,不正常的行为,就不会有伟人的产生了。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是能遇到天才,而是,把当下遇到的孩子,都看成最好的孩子,都当成天才,用心教育。享受这份教育带来的人生之乐。

01 孩子是不是天才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只是一张白纸,当下还不会做,以及做不好的事情,只是没有经过更多的练习,没有学过更好的方法,不能看到孩子一点错误,就认为孩子太没用,太笨了,甚至因为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高,就认为孩子难以成才。


牛顿小时候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笨蛋”,达尔文上中学时,成绩不好被老师视为“智力低”,爱迪生小时候坐在鸡蛋上孵小鸡,被认为脑子有问题,爱因斯坦曾经多次考试不及格,被认为是愚笨的孩子。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经历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在小时候看起来的“差等生”,最终成为了伟大的人。

在父母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尽管看起来很普通,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一些特别,只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把优点发挥到极致,都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02 用陶曼教育法,帮助孩子更优秀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这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间,人人是创造之人。”顽皮、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好多孩子小时候,总喜欢做一些调皮的事情,他们爱恶作剧,喜欢拆物品,这些让父母觉得非常头疼。而这些表现,正是孩子有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构成智力的最重要因素。

有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五岁时可具有百分之九十的创造力,在七岁是地具有百分之十的创造力,而八岁以后,创造力就下降为百分之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总是在无形中压抑着孩子有创造力的行为,还不断要求孩子必须改正。

美国心理学家陶曼博士长期进行低能儿童教育,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大脑信息强化刺激教育法。这种教育法的理念是,运用幼儿在视觉、听觉等一切感觉能力,刺激大脑细胞的分裂,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他挑选了数名智力正常的三岁孩子,要求孩子家长,不使用正规语言与孩子沟通,而用浅显易懂的符号代替语言。在孩子授受了这些符号后,陶曼博士为孩子们开设了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孩子使用的是自制的卡片。结果是,彼得可以讲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还有一个孩子演奏的唱片,让音乐老师以为是有十年演奏经验的人。


这个结果证明了,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关键是父母能带着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就会惊喜地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03 细心观察孩子的长处,足以让普通孩子成为天才!

有的孩子音乐方面能力强,但空间和视觉方面比较弱,父母却觉得学美术将来有发展,强迫孩子放弃学音乐,必须学美术。结果,孩子就了很多年也没有什么成绩。还有的孩子喜欢写书法,家长就没有逼着孩子再去学别的兴趣特长,十年以后,孩子高兴成为一名书法老师,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得以发展自己的事业!


在生活中,需要家长能够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喜欢到处画人画小动物,可以在墙上准备一大块黑板,让孩子随便画,再找一位优秀的老师,帮助孩子画得更好,而不要批评把家里画得又脏又乱,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积极培养孩子喜欢的事情,把特长发挥到极致,孩子就可以成为这一行业中最优秀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需要家长耐心观察孩子,培养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就算其他方面很普通,在一方面的优秀,足以让孩子成为最顶级的人才,成为别人眼中的天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s3cVnEBiuFnsJQV7G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