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到一年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经过内部自查,宣布公司首席运营官(COO)财务造假,牵涉约22亿元交易额。
而此次事件的“吹哨人”又是中国概念股的“老朋友”浑水公司(Muddy Waters)。两个月前,浑水公布了一份曝光瑞幸夸大销售额等严重违规行为的报告。
1492个调查员,25000多张销售小票,10000小时门店录像……就是这样近乎刻板、笨拙的调研,也没有什么更高超的技巧和手段,不知道让多少中资公司声名狼藉、一蹶不振。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他的《水大鱼大,激荡十年》一书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2012年是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IPO数量最少的一年,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一家公司获准上市。在严厉的审查和浑水式的做空下,因财务造假而被停牌和退市的中概股达60家之多,依然挂牌的80多家中概股股价在过去一年中蒸发了一半的市值。
8年前的那一幕又一幕,如今在瑞幸身上再次重演。
浑水成立的目的,是抓住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中概股公司。创始人卡尔森·布洛克(Carson Block)做空中概股,让人想起多年前在国内以打假为收入来源的王海。
原本以为这样的另类监督能遏制造假,可惜,挡不住铤而走险的资本“运作”。
改革开放40多年,从1978年开始的公派留学至今,累计五六百万中国人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学了半天,核心内容只有两个字:规矩。
看似自由的社会,都被约束在规矩套子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仅此而已。
资本市场更是如此。
让老外教我们守规矩,听起来很让中国人懵圈!我们的规矩还少吗?
可是,越是海外上市这样的大事,不守规矩的几率竟然越高,开国际玩笑的可能性越大。看得出来,咱们守规矩是有选择的,有倾向性的。
如此庞大的留学群体回到国内,对国内影响有多大呢?感觉没多大。
回来了,就要更好地“顺应”国内市场的规矩,这也是留学的收获吧。
在美国上市就是为拿到美国股民的钱,结果导向,不讲过程。这就是规矩。
留学的收获与制度惯性、文化惯性相比,还是很微弱,习惯也是需要有环境的。
涉及美国上市的操作,还得按美国规矩办,这个习惯按说不应该有障碍,这也是“顺应”。
承认“不守规矩”是第一步,承受“不守规矩”的惩罚是第二步。而有多少中概股要承担习惯造假恶名的压力呢?
中国留学生在东西方文化夹缝中的定力和适应力显得矛盾重重、无法调和。
其实,这种违和感恰恰是留学的价值、留学生的卖点,他们充当文化砥砺的介质是环境造就的,也是两种文化的共同选择。
中国留学生没有这种违和感反而有些异样,好比英语水平在回国后的迅速退化,直至完全看不出来曾经留过学。
完全退回原有的文化窠臼,无力充当不同文化间的介质,这是留学失败最本质的体现!
我诅咒浑水公司倒闭,那时将是中国彻底遵循国际规则的开始。
作者简介:
老赵(Andrew)国际教育知名观察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常年担任英国大学中国区/东亚区总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特约留学培训师,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城市广播特聘教育专家。资深教育自媒体人,平台阅读量超过1亿次,撰写出版《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