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不消停”!贷款降75%,3万亿库存难题,真正的考验还没来

2019-11-12     蓝白观楼市

今年的楼市,从来没有“消停”过。

在年初,一片萧条气氛,开发商不敢拿地,土地市场四处流拍,全国楼盘平均去化率甚至跌破了20%,广州、深圳等地传出高杠杆投机客爆仓的消息,多个热点城市出现了降价促销。

到了3-5月份,又出现了“所谓”的小阳春,房贷利率下降、房企融资环境宽松,地王随之产生,苏州、南京、宁波、重庆、沈阳、郑州,各大热点城市,都成了开发商集中竞争的区域,尤其是那些房价倒挂明显的城市,购房者蜂拥而至,开盘即清盘的现象不在少数。

转折点在7月份,用融创老板孙宏斌的话来说,“房地产金融的收紧力度史无前例”,房贷利率重回高位,房企融资规模大幅下降,9月份环比一度大降50%以上,直到“金九银十”才略有改观。

为什么今年的楼市一再出现“转折”?原因有二。

第一,调控的“容忍度”在变高。

什么叫“容忍度”?

原来的调控,有点“投鼠忌器”的意思,毕竟房地产关联的上下游行业太多,上到建材施工,下到家具家电,限购、限贷、限售等措施一旦收紧,诸多行业跟着走弱,又不得不再次宽松。

因此,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叫“三年收紧,两年放松”。

不过,今年调控的决心明显更“坚定”,宁可忍受一时的阵痛,也要遏制住房地产里的投机情绪,各地发布的房地产政策次数和频率,均创出了历史记录,对房贷利率、房企融资的限制,也与往年大相径庭。

第二,作为一个高杠杆行业,房地产很容易“风吹草动”。

之所以出现频繁的波动,原因在于房地产对资金渠道的要求非常高,只要钱没有流入楼市中,立马就能表现出来。

有两个数据可供参考。

2016-2019年9月末,房地产行业通过ABS获得的融资规模分别为0.34万亿、0.54万亿、1.1万亿和1.26万亿,同期,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融资规模分别为29万亿、36万亿、42万亿和47万亿。

这么大的体量和资金,被“掐住”之后,楼市能有起色才怪。

当然,目前楼市的问题,绝不仅仅出在融资上,比如库存。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上市房企存货研究报告显示,在三季度受监测的20家房企中,存货去化周期为13.6个月,环比增长4.6%,同比增长8.7%,延续了去化周期上行趋势。

这20家规模房企的库存,已经接近3万亿元了。

3万亿这个数字,对比每年15万亿的成交额,看起来似乎并不多,但是,这些没卖出去的房子,是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增多的趋势。

哪里的库存最多?

目前来看,待售面积极低、库存告急(库存销售比低于0.3)的城市高度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区域,目前压力较大的城市高度集中在东北三省,据统计,东北24个地级城市中,有一多半城市库销比超过1。

其实,何止是东北,包括河南、安徽、山西、四川在内的中西部省份,多个地市和县城,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去库存-再次积压”的过程。

在2015-2017年,卖不出去的房子,可以靠拆迁户们消化,拿着钱把城里的售楼部一扫而光,现在棚改货币化没了,多出来的3万亿库存,就是年底开发商打折降价的“催化剂”。

归根结底,从银行流向房企口袋的钱变少了,房企只能靠购房者的钱来维系经营。

银行给房企的贷款究竟降了多少?

经济参考报日前报道指出,同策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其监测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235.82亿元,环比大幅下跌65.80%。

多个融资渠道的融资额均跌至冰点。数据显示,10月,房地产企业发行公司债折合人民币101.08亿元,环比减少35.14%;通过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优先永续债券等方式,融资金额60.93亿元,环比减少67.12%;通过境内银行贷款融资40.45亿元,环比减少74.79%。

注意最后一个数字,来自银行贷款的融资,10月份下降了75%!

上文已经说了,银行贷款是房地产融资的最主要来源,每年的规模都高达几十万亿,单月幅度下降如此之大,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其实,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再不抓紧施工,不少开发商就要“延期交房”了。

在2016-2017年的楼市大涨阶段,房企的高周转策略很成功,卖掉了很多房子,不少城市的既有待售房屋库存,就是在这个时期消化掉的。

经历过那几年的购房者,应该都有印象,很多三四线城市,全款、秒抢、日光、清盘、抢房的消息层出不穷。

但是,大部分房企,并没有把卖房子的钱用于施工,而是继续拿地,去争当地王,挪作他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把2016、2017年称作“地王年”的原因。

而在2019年底,就是这些房子交工的时间,大量2016-2017年售出的房子,都会集中在年底这个时间点竣工。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待售的房子变多了,银行贷款变少了,偏偏又赶上了交工的压力,换做任何一个房企,此时都会毫不犹豫的把“回款”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玩什么“捂盘惜售”的套路。

这样的困局,会持续多久?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姚方说,从销售端来看,结合今年“金九银十”落空来分析,四季度大部分房企会加大推盘力度冲业绩,调控不放松的前提下,市场降温态势难以扭转,房企融资难或是长期性的。

“长期”是多久?专家没有具体说出来,可能是一到两年,也可能是三五年,甚至未来10年都是如此,不管怎么说,流向房地产的钱正在变少,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这样的局面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也是业内的共识。

对购房者而言,与其拿部分城市“定向宽松”的消息安慰自己,倒不如务实一些,改变投机赚差价的置业理念,在年底等等特价房的“捡漏”机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JP1YG4BMH2_cNUg_m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