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学心理学,每一位心理学大师以为的“真理”,都是和他们自身的特点乃至心理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艾利斯治疗重点在于和来访者的非理性辩论,把它们重塑成理性信念,然后就有了效果,进而引出新的感觉。
这与爱比克泰德的哲学是一样的,认为我们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但我们可以控制信念,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行这些信念。
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
那么,什么是理性信念,什么是非理性信念呢?武老师认为,这些定义是一种共识,不过当他这样思考时,可能就是一种非理性信念。
所谓非理性信念,就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法,而理性信念,就是符合现实的想法。
这是一种通常的定义,常见于对理性情绪疗法,做介绍的资料中,也难怪武老师因此一直对理性情绪疗法不够佩服。
前文说爱比克泰德时,可以看到其中的理性是有极为深刻的逻辑,也是斯多葛哲学的根本。
这个根本是,世界理性,或者说是神性,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它才是宇宙的主宰。
所以理性信念就可以理解为,洞察到并顺应了世界理性的信念,而非理性信念则是个人自恋的执念。
前者是个人顺应世界理性,而后者是个人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世界之上。
11种非理性信念
艾利斯根据他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西方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11种非理性信念,分别是:
1.自己绝对要获得周围人,尤其是周围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要求自己是全能的,在人生道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成就,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世界上有许多无用的、可憎的、邪恶的坏人,对他们应该歧视和排斥,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
4.当生活中出现不如意的事情时,就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5.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困苦,人的责任和压力太重,因此要设法逃避现实;
6.人的不愉快均有外在环境因素造成,因此人是无法克服痛苦和困扰的;
7.对危险和可怕的事情应高度警惕,时刻关注,随时准备他们的发生;
8.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决定了现在的行为,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9.人,是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的,因此,总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让自己依附;
10.人应十分投入地关心他人,为他人的问题而伤心难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寄托;
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精准的答案和完美的解决办法,一旦不能如此,就十分痛苦。
以上就是艾利斯总结的西方社会的11种非理性信念,这些非理性信念主要表现为:对他人、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
这些要求针对自己时,一旦达不到,就会引来各种自我攻击;而拿这些要求针对别人时,如果别人不符合,自己就容易生气,并对别人充满敌意。因此导致自己的情绪困扰,也导致人际关系的困难。
非理性信念的三种类型
艾利斯提出的非理性信念比较多,后来有学者将他概括为三类:
第1类绝对化要求
第2类过分概括化
第3类糟糕至极
如果你仔细阅读前面11个非理性信念的话,我相信你会发现他们都和自恋乃至全能自恋有关。那当我们使用自恋和全能自恋的概念,理解起来就会变得很容易。
第1类绝对化要求,有时是非常直观的自恋,如“我必须获得成功”,“谁都不能对不起我”都是希望自己的意图必须得到实现。
有时则是只有一个看似很对的观点,如“社会上不应该有不合理的现象存在”,“男人应善待女人”等,但其实这些说法需要加上这么一句“我认为”。
也就是说,我持有这个看起来毫无挑剔的观点,只是为了显得“我是对的”,而我持有这样的观点时,自然就是“我比你强”。
比如在微博上,经常有一些严重的女权主义者,是不能理性讨论的,因为女权主义被他们当作绝对真理来讲,如果你不赞同其观点,就是反对女权,就是政治不正确,所以没什么好谈的了。
第2类过分概括化,也就是以偏概全,通常是根据一次得失,就做了个大总结,特别是一件事没做好,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例如一次考试失败,一次演讲失败,一次求爱未果,就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对他人和环境也是这样,遇到一件不合理的事就推理出“这个世界没救了”。艾利斯认为,这也算是一种法西斯主义,我们该学习把事情和人分开,知道一件事只是部分而已,不是因为部分不够好,就从整体上否定一个人。这也是我们俗称的“对事不对人”。
这个方面武老师见过最极端的是,一位高中女生的故事,她每次大考试成绩公布后的两三天,都想杀死自己,哪怕总成绩考考年级第一名都不行。
只有一次例外,因为那一次她每一门课都是年级第一名,这是非常原始的全能自恋。这个女孩儿由衷地认为自己应该是完美的,而这就意味着一点小小的错误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再小的错误也会戳破她的全能自恋,告诉她,你是人,不是神。
第3类糟糕至极,是指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要崩溃了。糟糕的本意是“不好了,坏事了”,但当一个人认为“糟糕透了”时,正因为是他觉得这是最最坏的事,是100%的坏,甚至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艾利斯指出,首先从逻辑上讲,这是错的,因为一定有事情,比你经历的事更糟糕。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最初学理性情绪疗法时,武老师不是很懂,做咨询时才发现:
这种“糟糕至极”的想法像一种‘比惨’,当一个人说“我是全天下最不幸的人”时,实际上透露着一种深深的自恋感。
咨询中常有人问:武老师,我的故事是你听过的这类事中最惨、最可怕的事了吧?如果你告诉他们,不是甚至讲一个比他们更惨的事例,他们反而有一点怅然若失感。
重塑的四个阶段
理性情绪疗法的学者们认为,各种非理性信念都可以找到上述三类特征,那找到后该怎么办呢?艾利斯的办法有4个阶段:
1)解说阶段:指出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并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知识。
2)证明阶段:向来访者证明,他的情绪困扰,是因为他自身深处的非理性信念。
3)放弃阶段:不断与来访者对峙,帮助来访者认清其非理性信念,最终达到让来访者放弃这些信念。
4)重建阶段:帮助来访者学会理性思维,以替代非理性思维,从而从而使他们建立更理性的生活哲学。
欧美国家做过很多关于咨询效果的研究,理性情绪疗法的疗效还不错,但就武老师个人而言,实在很难以接受,用理性情绪疗法教育来访者和来访者辩论,把一套所谓理性信念传输给来访者的这种逻辑。
此外,武老师还觉得爱比克泰德的斯多葛哲学中,那种理性美在理性情绪疗法中不能被很好地看到。
他对于自身的逻辑性,或者说逻辑之美非常在乎,像艾利斯列举的11条非理性信念,和后来学者总结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其实都可以用全能自恋解释的更为深刻、直接。
当然,如果一个理论只有逻辑美,而没有实际用处,那也会是大问题。实际上有研究表明理性情绪疗法不适合心理问题严重的人。
所谓问题严重的人,就是严重活在全能自恋的一元世界中的人,实际上理性情绪疗法适合已经进入到二元世界,但还残留着全能自恋想法的人,他们已经具备认识现实的理性思维能力,所以可以通过教育、辩论而改变他们的非理性思维。
至于那些基本停留在全能自恋的一元世界中的人,理性情绪疗法就失去了价值,因为咨询师会被来访者排斥。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理性这个词。武老师很喜欢斯多葛哲学的“世界理性”这个说法,不过他不认为人的内在欲望,就是所谓的非理性,和世界理性是冲突的。
从根本上他认为一个在关系中活出了自己的人,他的一切也就符合了所谓的“世界理性”,如果斯多葛学说的这个玩意真存在的话。
总结
1.理性信念可以理解,为洞察并顺应了世界理性的信念,是个人顺应世界理性;非理性信念则是个人自恋的执念,是个人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世界之上。
通俗地说,非理性信念就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想法,理性信念就是是符合现实的想法。
2.艾利斯提出的非理性信念,可以概括为三类: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这三类其实可以用全能自恋解释的更为深刻、直接。
3.艾利斯提出的重塑非理性信念有4个阶段:解说阶段、证明阶段、放弃阶段和重建阶段。理性情绪疗法适合已经进入到二元世界,但还残留着全能自恋想法的人。
4.从根本上武老师认为,一个在关系中活出了自己的人,他的一切也就符合了所谓的世界理性。
思考
这个非理性信念解说的好残酷、好真实啊。现实中就是有些人有强烈的非理性信念,或非理性自恋。
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时候讲道理的效果不好?一是人是情感动物,情绪比语言更能影响人;二讲道理对只对愿意听的人,会反省的人,自我处于二元世界的人有效,对于绝对自恋、处于一元世界的人,是有理说不清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只想要,要个拥抱,你却非要跟我讲道理……
其实我也存在很多非理性信念,比如一件事我应该做得比你好;我是个好人;我应该独立;我应该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
经常被教育:出现问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现在才明白,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所以很多焦虑和自我攻击是不必要的。内省而不愧疚,才能走得更远更轻松。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