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择这样的房子,有什么隐喻吗?

2020-02-15   明天会更好651011

关于人性的一个根本隐喻,就是是容器和被容之物。从创造生命的最初开始,就隐含其中,并且生生不息地轮回。

生命力、能量、活力或动力等等,其实都是被容之物。被容之物,当然需要容器,或者说需要空间。

你有属于你的空间吗?它是怎样的?你在里面舒服吗?安全吗?是根据你自己的意愿打造的吗?

甚至在专属于你的空间内,你自由吗?你基本能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打造它,并自由地身处其中吗?

我们现在就开始探讨这个话题,它无比重要,却容易被忽略。调查:你最喜欢在哪呆着,能描绘一下这个地方的特点吗?你在这里是什么感觉?

我最喜欢在自己的卧室呆着。卧室必须有床,一般都会有窗户,会有吃的,这是一个完全自己说了算的空间。

在这里在这里觉得很舒服,可以不用故意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别人。可以想放屁就口放屁,想抠鼻子就抠鼻子,抠脚都可以了。

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追逐一头鹿,

却被引向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贝壳打开自己饮下一滴水,

却没想到那化为珍珠。

一个流浪汉在一座废墟里晃荡

不意发现了宝藏。

不要单单满足于听别人的故事,

不要单单满足于发生

在别人身上的事情,

展开你自己的神话,

让每个人都知道经上这句话的意义,

我们打开了你。

房子的隐喻

这里从武老师的一个故事讲起,以前,他是一个宅男,但最近几年他的社交多了很多,聊天多了,发现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聊天内容。

举例来说,和比较有钱的人在一起,容易聊灵修;和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在一起,容易聊科技。

然而,他发现在所有聊天场合,房子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富豪的群体中,大家不怎么聊房子,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为这个问题焦虑了。

为什么房子会成为大家瞩目的聊天内容?除了房子是用来住,以及现在也是投资的一个好项目以外。

武老师认为,房子也有重要隐喻,按照他的说法,房子就是你的心,这里先讲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来访者张女士,她老公做生意,而她不断买房子,找他做咨询时,她已经买过八套房子了,而她买房子挣的钱远多过她老公辛苦做生意。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到现在只怕这个差距就更大了,讲她的故事,他总用“买房子”和“买卖房子”这样的词,而没有用“炒房子”这样的说法。

因为她对他强调说,她真不是在炒房子,她就是想买一套自己心中理想的房子,可一直没买到,于是就不断买卖。


那她理想中的房子是怎样的呢?别墅?大平层?南北通透?阳光灿烂?然而都不是。在武老师看来,非常奇怪的是张女士买的房子都处于犄角旮旯,而且形状也相对比较特殊。

为什么总买这种奇怪的房子?很多人问过她这个问题,她也不明白,她只是知道自己就是迷这样的房子,一看到就想买。

于是问她这八套房子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她想了想说,有一点最关键,就是主卧室一定要在最里面,而且进卧室要七绕八绕才行。

当有人七绕八绕地走向她的房间时,她能提前知道。这个说法让他有点晕,听起来她要防范别人进她的卧室。

可是要实现这个目的,给自己卧室上一把可靠的锁不就得了。她反问说,如果父母不同意你上锁,怎么办?

武老师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尽管她已经40来岁,可她在母亲面前,仍然没有给自己的卧室上一把锁的权利。

父母,主要是母亲,特别在意和女儿沟通没有障碍的感觉,所以不允许女儿给自己的房间上锁。

这有一个寓意,就是这位母亲不允许女儿给自己的心上一把锁,而希望女儿的心和女儿的世界永远向母亲敞开。

这位来访者张女士,行为上满足了妈妈这个愿望,母亲问她什么,她回答什么,似乎从来不向妈妈隐瞒,她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卧室上过锁。

不仅如此,她和母亲的这个关系模式,也延伸到其他的关系中,例如她也是这样对丈夫的,她表现的好像在丈夫面前完全没有秘密,永远向丈夫是敞开的。

可她有一些隐秘的行为,例如她有偷偷抽烟的癖好,这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小秘密。


在咨询中,她向他描绘那种偷偷一个人抽烟的感觉,好像是故意在冒犯点儿什么似的,那时候感觉非常好。

每个人都需要秘密空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种感觉:我的心灵空间和地理空间,例如我的房间或房子,由我说了算,是敞开还是关闭,这是我的基本权利。

但是,张女士没有这个基本权利,妈妈剥夺了她的这个权利。这种现象在我们社会中实在太常见了,而这时,我们就会用其他一些方式来为自己寻找空间。

例如张女士,她行为上满足了妈妈的愿望,妈妈问她什么她回答什么,似乎从不向妈妈隐瞒,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卧室上锁。

但是,她通过一些莫名其妙的做法,给自己构建了一个隐秘的、向任何人封闭的世界,喜欢犄角旮旯、形状奇怪的房子就是一个例证。

并且,还可以推测她的心灵必然有一个迷宫,任何人想走近时,都会非常不容易,她的真实自我藏在一个犄角旮旯里。

张女士的这种故事其实还有很多,例如武老师的一个男性朋友,27岁时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他的房间都不允许上锁,甚至都不允许从里面插上。

这就意味着父母或别人随时都可以进入他的房间,他无法在自己房间里,做一些私密的事。


这绝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问题,这也会严重影响到他的心理空间,会导致他都不能在意识中去做各种叛逆的、荒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这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来源,也是他生命力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

结果就是这位朋友一直长着一副娃娃脸,在很多方面都显得很不成熟。

武老师很少给人提建议,但忍不住给这位朋友提了两个重大建议,先是建议他给房间上一把锁,后来建议他出国留学。

他给自己房间上锁后,他的父亲发现后暴怒,用脚踹他的门,威胁要和他断绝关系,但他还是坚决坚持了自己的做法,后来父亲无奈接受了。

再后来,他出国留学了,三年后见到他,一脸胡子茬,那张娃娃脸变成了成年男人的脸了。

再后来,他定居国外,然而遗憾的是,又过了几年,他的父母也移民和他住在一起了。等他回国后,发现他的脸竟然又恢复了娃娃脸,并且觉得他的左右脸严重不对称了。

此前我们说过,印度有一个未经科学证实的说法,认为身体的左半侧代表和妈妈的关系,身体的右半侧代表和爸爸的关系。

这位朋友右脸的变化,武老师认为,这意味着他和父亲的关系变得更糟糕了。为什么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给房间上锁,这是出于爱和关系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再讲一个故事,武老师的一位男性来访者,是一位企业家,他有连续三次没敲门就进了他的咨询室,虽然时间上正好是精准的咨询时间,但他还是很不舒服。

第三次的时候,就请他出去,敲门后再进来。他进来后,他们就探讨他为什么这么做,一开始他各种解释,说忘了,说心不在焉。

但后来他说在自己公司里,就是这样的,随意进入员工的办公室,从不打招呼,也不敲门,这给了他一种权力感:这都是我的地盘,我的世界,我是这里的王。

所以,这是一个权利问题。父母不允许孩子锁门,不允许孩子有隐私,其实并不是父母们喜欢说的那种常见的解释:


“我和孩子关系太好了,我们像朋友一样,孩子会把他所有的事告诉我,他在我面前没有秘密。”

父母也许我会觉得,这是我的家,我创造的世界,我要说了算,我不允许孩子有他自己的专属空间。

当然武老师也为这样的父母辩护一下,父母这样做时,常常并不是有意识地追求权力,而是潜意识中的追求。

他们也曾活在这样的家里,他们的父母也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们也不被允许意识到,这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己能说了算的空间,当确认这一点时,在这个空间内,你才会有安全感和自由感,才会觉得自在。

所谓自在,就是你的生命力能够自由地流动,而不用担心被攻击被切断。

武老师过去常说,控制欲望是万恶之源,从入侵的意义上讲是这样。

但我们又都需要一个能自己掌控的自我空间,掌控感和熟悉感,会让自己减轻焦虑,而活得舒服自在。

所以,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房子是如此重要,欧美人据说租房子的比例很高,并不太热衷于买房子,而我们买房子的热情非常高。

武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太希望有一块专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自己说了算。

所以他认为,你真的要问问自己,你有这样一个空间吗?甚至,你有意识地为自己争取和创造过这样一个空间吗?

总结

1.房子有重要隐喻,房子就是你的心。

2.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感觉:我的心灵空间和地理空间我说了算,敞开还是关闭,是我的基本权利。

你选择这样的房子,有什么隐喻吗?


当确认这一点时,在这个空间内才会有掌控感和熟悉感、安全感和自由感,而活得舒服自在。

3.如果不被允许有地理空间,也会严重影响到心理空间,这是一个权力问题,会导致我们不能在意识中去做各种叛逆的、荒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这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来源,也是生命力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

思考

这篇文章里的故事感觉好熟悉呀,好像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好像就是我朋友中的某一个人。仔细一想,不就是身边的某某吗。

他就是可能因为小,可能因为其他原因,父母进入他房间,基本都不敲门,而且门也是不能反锁的。

房子是疗伤的地方,是处理情绪的地方,是可以自己陪伴自己的地方,是可以暴露出最真实,最“丑陋”的自己的地方,所以它是安全的。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