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小区,既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让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更高,更有获得感的需要。
2019年,我市出台了中心城区居民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方案,选择了50个小区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积极探索不同类别居民小区改造提升过程中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经验做法。
这些试点改造的怎么样了?群众满意不满意?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有什么借鉴意义?今天起,本报推出“一个居民小区的改造报告”,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再掀高潮。
4 月 26 日上午,在市区文帝五区、六区居民小区,电力工人正在归整电线。而这两个小区的整治提升工程即将完成。 “看着干净了,路也畅通了,住着也舒服了。”说起小区改造的前后变化,已经入住文帝六区十年之久的居民陈慧兰显得很兴奋。
文帝五区、六区居民小区位于市区文帝路中段三角花园附近,于2000年前后建成,是典型的商住混合小区,也是市区建成时间最早的小区之一。由于设施陈旧,没有物业,小区居住环境差,居民意见大。2019 年,文帝五区、六区纳入全市小区整治提升工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陈慧兰告诉记者,改造前小区大门西侧有个五六米宽的非机动车车棚,占据了约三分之二的路面,不仅影响居民进出,还影响形象。这次改造后,非机动车车棚被拆除,小区安装了智能充电桩,既解决了电动车的充电问题,道路也畅通了。
“以前多次想搬家,现在一下班就想回家。”丹华小学教师温磊是文帝五区最早的住户之一,已经居住了20年左右。他说,改造后变化太多、惊喜太多。
首先就是困扰居民多年的恶臭问题解决了。由于没有市政管网,小区自建了化粪池,生活污水和雨水混流,尤其是温磊居住的五区,化粪池就在小区大门口,每到夏天恶臭难闻。改造中重新铺设了污水和雨水管网,实现了小区雨污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管网,同时化粪池旁边的燃气管网也进行了迁改,腾出了更多的公共空间。
惊喜还在后面。脱皮掉色严重的小区外立面得以重新粉刷,崭新统一的外立面让小区瞬间变“高大上”;小区整治提升不仅重“面子”,也重“里子”,引进了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的日常卫生保洁,楼道出新并设置了便民服务信息栏,解决了困扰居民的“小广告”难题;小区内固定位置放置了分类垃圾桶,足以满足居民垃圾投放需要;小区居民终于用上了天然气;新修的沥青路;新建的绿化带;新修建的充电桩……“整个小区焕然一新,每次回家看着就心情舒畅。”温磊说。
“这次小区改造,得到广大居民的热烈响应。”谯城区薛阁街道办事处薛阁社区党委书记李运坤告诉记者,社区将利用腾出的公共空间打造休闲健身场所,让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锻炼的快乐。 “目前正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