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陵(康熙陵)开辟了哪5个首创?

2019-09-06     朝阳阿力

景陵在东陵中的位置

景陵主陵区鸟瞰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康熙帝生于1654年5月4日,死于1722年12月20日。景陵位于河北省遵化西北七十里的昌瑞山脚下,距顺治孝陵仅一公里。景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兴建,康熙二十年(1681年)竣工,整个陵寝布局严谨,工艺精湛。

一、景陵有5个首创:

1、首创功德碑立双碑之制;以前都功德碑都是单碑。

2、首创陵寝碑匾御书钤宝之制,即皇帝题字,加印迹。

3、首创实行土葬,葬入棺椁之制,以前清帝都是火葬。

景陵神道鸟瞰

最近几年才完全修复的景陵大碑楼

大碑楼里的两座圣德神功碑

4、首创先葬皇后以待皇帝的制度,先葬皇后,地宫不关门,等待皇帝。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一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地宫门未关闭;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奉安入景陵地宫,地宫门未关闭;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逝世,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景陵地宫,这才关闭地宫门。

5、首创皇帝陵从葬皇贵妃之制,敬敏皇贵妃从葬。

所以,景陵内陪葬的皇后和皇贵妃共有5人,分别是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追封皇贵妃,连升两级,从葬)。

景陵神道石像生

景陵神道石像生

景陵神道石像生

二、景陵名字的由来: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大学士等拟定圣祖仁皇帝陵名称若干,呈报雍正,雍正帝哀恸不止,亲刺指血,圈出景陵两字。由此,“景陵”名字确定。

三、建筑布局。景陵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神道石像生尽头是龙凤门牌楼

精美的龙凤门牌楼

精美的龙凤门牌楼

龙凤门局部精美雕刻

从龙凤门牌楼向北望是碑亭

圣德神功碑亭内立石碑两座,一刻满文,一刻汉文。碑亭外四角各立一座华表。

五孔石桥前是弯曲的神道,神道两边是望柱、下马碑和石象生,神道右侧有神厨库。详细神道有望柱一对,文臣、武士、马、象、狮子石像各一对。石象生尽头是龙凤门牌楼五间,高大雄伟。

过龙凤门是碑亭,亭内石碑书着:“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之陵”,为雍正帝御书。

碑亭

碑亭北面是三座三孔石和隆恩门

从侧面看三孔石桥和隆恩门

隆恩门

碑亭前是三座三孔石桥,东西有便桥两座。三孔石桥两侧分别有五间朝房。过了三孔石桥,正前方是隆恩门,阔五间,隆恩门左右各有三间班房。

过隆恩门是隆恩殿。隆恩殿东西两侧为东西配殿、东西燎炉。

隆恩殿后面是琉璃花三座门,常年关闭,不开放。里面有棂星门、石祭台、方城、明楼、宝顶。明楼楼额恭书“景陵”二字。明楼内石碑上恭书:圣祖仁皇帝之陵。

说说景陵仪树。清代皇陵均按形势栽种仪树,以资阴护。仪树规制是,孝陵神路两旁仪树每行十株,景陵、裕陵、定陵,神路两旁均系每行九株。景陵共种植仪树二万九千五百株。

隆恩门侧左朝房

隆恩门侧右朝房

四、历经风雨

1、火灾。景陵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分别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和1952年。光绪年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隆恩殿,直至宣统年间才完成重建,着火原因至今未知,怀疑是由于守陵大臣玩忽职守,误使火种进入以木制为主的宫殿而引起的。 1952年7月14日景陵的圣德神功碑亭雷击起火,高达7米多的东边满文碑断裂倒地,西边的汉字碑也残损严重。东西值班房全部被毁,神厨库、南北神库无一幸存,朝房、大殿、明楼的门窗、槛框全被盗走。

隆恩殿

隆恩殿

柱漆斑驳透出岁月沧桑

隆恩殿内

隆恩殿后

2、盗墓。曾经地宫两米深的积水,使景陵免遭了军阀孙殿英的盗掘。但在1945年9月,时任冀东军区十五分区的张尽忠、王绍义等人纠集约300余人明火执杖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随后,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没有被封,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为保护遭受过盗墓厄运的景陵地宫与其内康熙皇帝的骨骸,有关部门在清理地宫后,决定暂时对游人不予开放景陵地宫。

从隆恩殿看方城、明楼

金壁辉煌的明楼

三座琉璃门

3、自然及人为对建筑的破坏。清王朝覆亡不久,二柱门西柱向西扑倒,摔成数段,原因不详。于1979年才修复起来。20世纪30年代,牌楼门六根石柱中的西数第三根突然向南倒下,摔成三截,原因不详。1978年修复如初。 20世纪40年代,宫门前马槽沟上的三路三孔拱桥上的玉石栏杆,被人推倒全部砸碎。1996年在维修景陵时,将重新雕刻的石栏杆全部安装好,恢复了原貌。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方城成明楼

景陵御笔

附碑亭底部精美雕刻图

附碑亭底部精美雕刻图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YvMDG0BJleJMoPMXE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