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宛西制药连线名中医徐立然:从《伤寒论》中支招疫后健康管理

2020-04-02   问上医

近日,《生命时报》与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徐立然教授进行了连线专访,对中药防疫进行了深度解读。

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的徐教授也为大家的疫后健康管理提供了建议。

瑰宝良方价值高,企业守正创新可推动千年文化再发展

"本次抗疫中医药在河南的普及面非常广,质量应用程度都非常高"徐教授总结道。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的《伤寒杂病论》虽已千年,但至今仍有重大意义,换季季节病调整、基础病保健、疫后提高免疫力等问题,都能基于《伤寒杂病论》进行调整,徐教授也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据悉,本次特约徐教授进行科普的仲景宛西制药,致力于传承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牌的"张仲景经方药重点研究室"研究平台,主要从事传统经典方剂的开发研究。国家级"六味地黄丸标准化项目"历时三年,已于2019年8月份通过复核验收,该标准化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六味地黄丸的品质,为社会大众提供更高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传承千年中医药的文化,坚守道地药材取用,拥有先进的制作工艺,大型药企要做到守正创新,才能协助国家战胜疾病。

千年中医药文化是我们抗疫的信心跟底气

在本次抗疫过程中,河南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抗疫成果,据了解,河南省是全国最早采取中医药预防的地区之一。中医药的尽早、全程应用也和这次取得胜利分不开。徐教授说道,本次疫病的中医药方子是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学术基础上制定,包含了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同时还有扶正去邪的理念。

河南省非常重视中医药预防方子的运用,预防方案出台后,除了在医护人员中受到重视外,普通居民也在用,光是南阳地区就有22万人服用预防的方子,并且反响都非常好。

河南作为中医大省,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有着非常深厚的中医药渊源、文化及基础。预防方子延续的是中医"治未病"理念,即是把大家亚健康调整至健康状况,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这种理念在河南内早已深入人心,大家对中医药的认同度高,非常乐于把方子宣传到各社区各街道。

这次优秀的抗疫,当地优秀医药企业响应迅速,仲景宛西制药为本次防疫防控用药提供了生产保障。

宛西制药以传承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核心,秉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本次疫情爆发后,企业先后捐赠武汉及河南两地防疫防控药品、现金及物资价值超千万元。正月初三提前开工后,主要生产抗新冠用配方颗粒,用于南阳、郑州、洛阳等地一线医务人员辨证防护服用。

疫情后,中医药仍能用于日常养生

针对国内过亿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徐教授从中医看疾病的角度给出的建议是,患者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体质及症型进行治疗。如肝肾亏虚的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阴虚型的糖尿病可以选择六味地黄丸进行阴阳的平衡调整。

在本次疫情中警示到我们的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有基础病、亚健康人群等更应高度重视日常保健。徐教授提出本次方子出自《伤寒杂病论》,不仅对疫病有针对性,还有其他处方对于日常调理、保健康复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如《伤寒杂病论》中著名食疗方子"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提高人体阳气还能活血化瘀补气血。

对于日常的内科杂病,如感冒、流感等,可以运用常见的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进行治疗。日常小剂量的应用,同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我们日常所见非常熟悉的六味地黄丸,除了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调理外,徐教授也认为是日常很好调理整体的药物。日常的调理能提高身体的应急能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中所说的"治未病"。

从中医理论来说 ,徐教授认为"治未病"是增强免疫力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可以使用方子调理外,也需要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才能做到提高免疫力,抵御疾病。

据悉仲景宛西制药的仲景六味地黄丸市场销量极佳,常被南阳当地人用作保养健康的区域特产,赠予宾客或至亲至爱。可见在张仲景故里,人们对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及中医药在日常保健生活中仍处重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中华民族已经依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依靠张仲景等历代杰出的中医名家抵御了300多次的瘟疫,即使是面对这次新冠肺炎,徐教授也表示:我们有经验、有实力、也有信心抵御今后的疫情。目前国内,通过一线工作者努力付出疫情稳定,也希望其他国家早日借鉴我国经验,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