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再次觉悟:死亡并不存在!

2020-05-02     感知主义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四部》(70)

70、人的行为与生物的行为意义有什么不同?


我们通常认为,人的行为与生物行为的意义相同的。比如,人的死亡与生物的死亡性质完全一样,只不过,人有精神意识,而生物只有本能意识,两者只不过是意识量的不同而已。是这样吗?事实与意识的是如此简单吗?以死亡事实为例,按一般的唯物思维,是死亡的事实导致了死亡的意识。


快乐手指表情与基督徒宗教十字架


我们认为人们从死亡的现象中得到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人的死亡意识。我们甚至从人的经验判断,生物们也具有死亡意识,它们与人一样会对死亡保持恐惧和对未来的死亡作出意识反应。人们又从动植物趋生避死的行为现象中得出生命与死亡的逻辑,因此,人们毫不怀疑死亡是一种客观事实。其实,死亡的生理概念十分简单,就是代谢停止,生命的机能瓦解。但死亡的伦理概念就非常复杂了,它表达为自我不复存在,拥有全部丧失,生存关系被取消,一切的目的与意义被取消。我们很容易发现,生物性的死亡很容易表达,逻辑也很圆满,死亡是代谢和更新的必要过程。但从伦理上,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准确地解答死亡是什么?死亡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找不到死亡与生存的逻辑关系,其实,我们一直无法从根本上接受死亡的事实,就是无法接受死亡事实导致的伦理认识。其实,我们主观生发的死亡概念并不存在,它仅仅是一种精神意识。

死亡事实存在吗?死亡的实质是一种事实还是一种意识?对于我们人类,死亡不单是一个事实,更是难以接受的意识。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关于死亡的伦理概念,死亡还是死亡吗?我们还会对死亡恐惧和难以接受吗?因为死亡对于人有着丰富复杂的伦理内容、文化内容和心理、情感内容,死亡的含义再也不能使用物理性质的解释。死亡的意义不是一种物理变化,而是复杂到无法解释、也无法表达的精神意识内容。这也就是说,人的死亡与其他生物的死亡是大不一样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不同。


她是在绝望和隔离


生物们的死亡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我们总是“以己之腹度人之心”式的猜测其他生物们的死亡意识,以为它们对待死亡的意识和感知与人一样,同样对死亡保持着长期的忧虑与恐惧,并由于面对必然的死亡而影响到生存的行为。这样的臆测足以见证人的偏见与愚昧,生物们,即便是与人类生理结构近似的动物种类,也不可能具有人类的精神特质与意识形态,它们怎么可能可能对死亡产生出复杂的精神意识行为?它们惧怕死亡是保持对危险的躲避,是出于本能反应的条件反射,它们绝不可能因为意识到必然的死亡而影响到一生。而死亡对于人的意义绝不仅只是结束或再生那么简单,死亡的巨大意义在人死去之前,死亡意识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的一思一念、一举一动。人们都只能把人生看作向死而生的过程,可以不夸张地说,人的精神意识、思想观念、心理情感无一不是死亡相逼的产物。人生几十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刻受死亡威胁的一段过程,人能泰然心安吗?

仅仅以死亡做比较,就可以看出人与其他生物的存在本质是不同的。其他生物无一刻不在享有存在,而人却在尽力保持死亡之前的这一段生存过程。就纯粹的存在品质而论,人不及其他生物。人只能活在自已制造的精神意识里,如果这个精神意识的建构不但矛盾重重,而且还违背人的存在目的,人会怎么样?现在的人间世界就是证明。最糟糕的是,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们既理解不到生物的生存意义,更理解不到人类的生存意义,我们在自己营造的精神迷宫中走失。我们无法体会生物们生存的感觉,我们困死在自己的认识中。我们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反而轻看其他生物的生存行为。我们并不了解其他生物的存在意趣及本真意义,只以“兽性”来鄙视它们。我们看不出所谓的“兽性”胜过人性的一面,我们忘记了生物的本质处是我们共同的来处,是我们的老家。



感知论一再强调人类应该以文明的形态回归到生物的本性、本义、本态上,其深意人们能够理解吗?(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NB31nEBnkjnB-0zf-9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