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浐河的人文历史,你可能看了才懂

2019-06-19   古长安历史

浐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汤峪乡秦岭主脊北侧海拔2000米以上(有说月亮石沟紫云山),于西安城郊灞桥区(有说未央区赵村东,或说西安浐灞生态区谭家乡)注入灞河,全长63.5公里,流域面积760平方公里(一说全长66.4公里,流域面积752.8平方公里。 )。河源在蓝田县,为汤峪河,出山区汤峪口后,呈西北流向切穿白鹿原,入长安区。

长安区境内,于魏寨乡白庙村会流汤峪河、岱峪河后称浐河,流经魏寨、鸣犊、马兴、酒铺等乡镇后,于酒铺的赵家湾入西安市灞桥区。浐河在长安境内长16.25公里,流域面积236.3平方公里。雁塔区境内,浐河为雁塔区与灞桥区界河,自长安县酒铺乡流入雁塔区境。由余王向北,经马腾空、月登阁、白杨寨、史家湾、田家湾诸村东部穿咸宁东路向北进入灞桥区十里铺乡境。流经雁塔区境长度7.5公里,南北平均比降1/351,集流面积19.2平方公里。灞桥区境内,浐河由十里铺乡常家湾流入,在李家堡村出境,区境内河段长22公里,流域面积101.1平方公里。

在未央区境内,浐河经灞桥区李家堡村东进入区境,至赵村东汇入灞河,未央区段长3.83公里。浐河因受骊山隆起的影响,河道不断向西偏移,在未央区段内,西岸侵蚀切割了渭河二、三级阶地,多处形成陡崖,而相对应的东岸却形成广阔的浐灞河漫滩,浐河有丰富的沙石资源。


水文特征

雁塔区境年均流量1.75亿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632.5立方米/秒。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上游多处截流,致浐河由常年流畅变为季节性河流,丰枯悬殊,年利用量163万立方米,仅占流量的1%。

灞桥区内,浐河河床平均比降9.9%,年平均径流量1.75亿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250万吨。最大洪峰流量586立方米/秒(月登阁1957年6月)最枯断流。

未央区段,1953年6月3日实测洪峰流量为630米/秒,相当于20年一遇洪水。


河道变迁

约在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骊山再次隆起,蓝田县北侧的横岭原随之上升,迫使秦岭山地来的水流环绕横岭原南侧而流,开始形成灞河。灞河下游段进入渭河平原,显示出游荡性河流特征。古时浐河是直接入渭的,灞河绕铜人原(临潼县西)向东流去,并不与浐河交汇。后由于骊山隆起,影响灞河向西偏移,而浐河距骊山较远,偏移较小,故使灞河夺去了浐河河道,浐河沦为灞河的一级支流。浐、灞汇合后,由于基底灞河断裂构造的扼制作用,河道比较稳定,只是由于渭河的北迁,入渭口向北推移。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库峪河、汤峪河、岱峪河、荆峪河。库峪河,为长安、蓝田两县之界河,发源于长安区东南部秦岭主脊北坡,向北流经库峪口出山地,于长安鸣犊乡汇入浐河,河长37.7公里,流域面积119.75平方公里(一说库峪河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其中峪中以上83.4平方公里 );峪内长19.3公里,左岸的沟道有马鞍沟、红庙沟、西木斯沟、割漆沟等11条,右岸有龙卧沟、石沟、胡家沟等10条。峪外左岸有扯袍峪、贯峪、石沙沟、火石沟、凤翔沟、库峪西沟、清水河等汇入,右岸有车家河注入。汤峪河,又名石门峪水,源于汤峪乡南月亮石东北1.5公里处,向西北流至斗井沟口,先后汇水层沟水、铁冠沟水、刘家沟水,至东沟口,北流,再汇半截沟水、黄毛沟水、南沟水、野猪窝水、野猪砭水、小蒜沟水、党家沟水、女桥沟水、吴家沟水、齐家沟水至汤峪口北流10公里在长安的白庙村西与岱峪水相汇,全长31公里。

岱峪河,又名焦岱河,源于紫云山北麓的老沟,向东北流,汇西沟、东沟水后,北流至华山庙,再汇台沟水、大沟水、小沟水等至百神洞,再折向东北流入小寨乡,再汇小寨沟水、寺沟水、和尚沟水、牛心峪水、老虎沟水至焦岱镇之北,再汇羊峪水而流向西北,至长安县的白庙村西与汤峪河相汇,总长约29公里;

荆峪沟河,讹称鲸鱼沟水,古名长水,源于蓝田荆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后汇峪沟水、聚仙坊水、韩家沟水、李家沟水,至孟村乡的朱家沟村南入长安界,流长约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桥区的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 长安区境,除汤、岱外,尚有小河(源于蓝田境)、库峪河、沐峪沟、羽园沟、蚕姑沟、荆峪沟等支流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