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30亿的姚老板,为什么非要将CBA职业化?

2019-11-29     CEO最前线

姚明又多了一个新角色:CBA公司董事长。

如此一来,大姚便身兼二职,既是篮协主席,又是CBA公司的董事长。

对于这样的身份变化,他说道,现在拥有了双重身份,希望职业化改革更加顺利。

谈起职业化改革,要从去年,姚明“摊上事儿”的时候开始。

前年4月19日,作为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职联”)董事长,姚明和中国篮协在谈判中“死磕”了三个小时,结果只有四个字:“等于没谈。”

此前,姚明联合18家CBA俱乐部(20支CBA球队里,浙江、山西两家俱乐部没有参与)揭竿而起成立了中职联,试图让CBA联赛更加职业化。

他能赢吗?

1.“姚吉诃德”

姚明的想法很简单,他给中国篮协提了两点建议。

第一,以中职联集体名义入股未来的官办CBA联赛公司,要求篮协进行“市场化改革”,成立一家CBA联赛公司。

股份制改革方面,篮协有个榜样。2005年,中超公司成立,足协独占36%的股份,其余16支球队各占4%。此后,各家俱乐部闹了很多年,呼吁足协退出中超公司,去年8月还一度传出王健林要接盘足协的股权,但却没了下文。

篮协呈递体育总局的方案中,篮协拟占股30%,联赛20支球队各占股3.5%。这一方案中,篮协是联赛最大股东,将CBA牢牢攥在手中。中职联的方案则是姚明带领的18家俱乐部占63%的大头股份,篮协只占30%。

这是姚明和篮协谈不拢的核心。或许在篮协看来,这个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后生是在“造反”,谈判结果可想而知。

姚明的另一个要求是将CBA联赛商务开发权交给中职联。相较股权分配,这是一个“小问题”,但是牵涉了更直接的利益,这一点也直接关系到CBA未来是不是足够市场化。


在这一点上,篮协打起了太极拳,表示CBA的运营权未来只能下放给CBA联赛公司。由其决定是自营还是对外招标,决定权不在篮协手里。这就是姚明说的“等于没谈”。

这次谈崩之前,外界一度很看好中职联。姚明巨大的影响力和18家球队的联姻看上去拥有足够撬动体制的砝码。参加博鳌论坛期间,姚明还对媒体说:“我想他们(篮协)还是需要有球队来参加比赛的吧!”

这句话被外界解读为姚明向篮协发出公开“威胁”。文章发布后,姚明很快收到了篮协的“回应”。随着篮协宣布推出CBA公司计划,18家已经入伙的球队中,一多半的态度变得非常“暧昧”,甚至有点首鼠两端。


有球队领导担心“在舆论的误导之下,会形成与篮协对抗的姿态”,对于在这个制度里经营多年的他们而言,这就像在“和天斗”。只有5家球队真正出资认购了中职联的股本金,其他球队则转而开始期待CBA公司的成立。

如果这些曾经的“盟友”集体倒戈,CBA公司很可能会在今年11月份之前完成注册,并掌握CBA的运营权。届时,姚明煞费苦心创立的中职联即将沦为“烂尾楼”。一位体育圈的人称:中职联刚出生就得夭折。


姚明很无奈,他还放了狠话,以个人名义宣布,“不会加入这样的CBA公司。”最后,他还补充一句,“我相信中职联中也有俱乐部和我有同样想法。”


2.身家30亿的姚老板

中职联和篮协的“斗争”像是实力新贵和体制的战斗,抛开所有未知的联赛前景和钱景,中职联的最大依仗实际只有一点:姚明。

在谈判崩溃前的20天,姚明还正享受他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之一。4月5日,NBA官方宣布姚明、沙奎尔-奥尼尔、阿伦-艾弗森等篮坛名宿,正式入选2016届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自己的名字能与奥尼尔、奥拉朱旺、德雷克斯勒等这样的球员在一起,我很难用语言描述自己有多么幸运,我没有获得过NBA总冠军,所以名人堂是我取得的最高荣誉了。”姚明说。


入选NBA名人堂是姚明的“显性”最高荣誉,但“姚明”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分量远不止此。作为亚洲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体育人士,这位2米26的大个子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之一。他是NBA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美国背景的国际“状元”,也是联盟最具统治力的内线之一。没有伤病困扰的06-07赛季,他场均拿下25分和9.4个篮板。其巅峰期打国际比赛时,经常面对三四人包夹,仍表现得游刃有余。


历经辉煌的同时,姚明也饱受伤病煎熬。2009年,他在比赛中伤了右膝,并在2011年正式宣布退役。结束运动员生涯后,依托巨大的名声,“姚长城”转身成了姚老板。


姚明经商是早就写好的剧本。早年间,他的姚之队就声名赫赫,退役后,这个中美都有人脉的团队也成了他经商的最大依仗。


还是运动员时,姚明已经拥有令人咋舌的身家。

9年职业生涯中,姚明有超过20亿人民币的净收入。除球员薪水外,球场的出色表现和世界级的知名度也让他成为广告商的宠儿。


统计了姚明球员薪水和广告合同,其税前总收入超过30亿。

除此之外,球员时期,姚明就和团队投资做生意,2006年,他给巨鲸音乐网投了300万美元。不过,这家网站的表现和投资人的球场战绩相去甚远,2013年,巨鲸音乐网就已无法访问。


和巨鲸网类似,转职经商后,姚明的相关报道虽然多如牛毛,但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尚无太成功的案例。他参与了上海男子篮球俱乐部和红酒的投资,还曾以公司发起人之一的身份,成为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第四大股东。之后,姚明团队还先后参与了黄杉基金和弘远基金。

其中,后面两只基金的运营情况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参股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为姚明带来超过6000万元的纸面收入,后因股价大跌而缩水。而其营运的上海男篮和红酒投资,都被外界认为是不太成功的投资。

投资上海男篮是姚老板名号的主要来源,这支球员是姚明曾经的老东家。

在CBA老板中,姚明算是个异类。广厦、广汇等球队的老板都比他富裕得多,相较这些资本家,姚明没有强劲的实体经济供血能力,更多是“靠脸”来养活这么一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球队。


因此,他比任何老板都更渴望靠卖转播权、球衣广告、门票、以及球员赚钱。

CBA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但时至今日,联赛在商业开发方面的表现依旧乏善可陈,各大俱乐部始终没有得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因此在几年前,一些俱乐部还成了“烫手山芋”,屡屡传出无人“接盘”的消息。

收入尴尬的同时,CBA观众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为了留住观众,俱乐部不断投入重金引入高水平外援,本土球员的身价也不断上涨。提升训练水平、改善场馆、交通住宿……这些花销越来越多,于是乎,严重亏损成了CBA俱乐部的普遍问题。


在很长的时间内,这也是中国体育产业的普遍问题,老板们在接手球队之前就有所准备。但是如今体育产业火爆,中超版权甚至卖出了80亿的天价。

同行们的刺激下,尚在亏损的CBA投资人们坐不住了,这成了18家俱乐部老板聚在一起“梁山起义”的前因。


3.做CBA版的大卫-斯特恩?

作为18家俱乐部的老板之一,姚明提出的要求实际并不过分。中职联的目标只是拿下CBA的经营权,在裁判职业化、球员工资透明化、球员利益最大化、版权分销、海外传播和媒体权益最大化方面进行改革,让CBA实现更好的商业开发。

这样的改革既对联赛、中国篮球事业有裨益,也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

有多年NBA经验的姚明,对现代职业联赛的市场化之路很了解。实际上,即便做出了这些改革,CBA相较NBA仍有很大差距。但就商业化而言,姚明有一个绝佳的老师——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

在斯特恩手上,NBA成了全世界最大、最职业化的篮球联赛,其每年净利润达30亿美金。


相较之下,国内联赛还存在着恶意竞争、黑哨偏哨、球场不文明行为等诸多问题,商业化方面更是“惨不忍睹”,在最基本的球员转会上都存在很多猫腻和污点。

姚明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做CBA的大卫-斯特恩。

可这么一来,压力确实不小。就在前几天的论坛现场,有记者问姚明在改革过程中如何面对各方压力。

姚明笑称这个问题够尖锐,随后回应道,“这次改革得到了总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任何一种改革并不是要去破坏一棵树成长的土壤,而是要理顺关系,使所有人在篮球的氛围里有获得感,这就是改革的动力。”

这么看来,此前一场纠结过去,大姚的目标和规划仿佛更加明显,在他看来,“职业化改革代表的状态就是进行时,走一步看一步,方向是明确的,重要是随时去总结,随时去发现。在联赛运营中,要有系统的长期规划,建立有针对性的市场。”


而最重要的,还让更多人来关注CBA,喜欢篮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本赋能对接峰会

峰会联合松禾资本董事长厉伟、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前海梧桐并购基金创始人谢闻栗、CCTV2《创业英雄汇》投资人洞见资本杜明堂、众享资本龙琼、华洋资本于浩天、香港时空资本、银河资本...等位投资大咖、资本专家和25家风投机构赋能产业升级项目对接。

【峰会八大模块】

【股权融资】:现场辅导商业计划书,特邀20家风投机构一对一对接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举办城市:北京/深圳/上海

请点击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开会议链接,查看会议流程与报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yCMuW4BMH2_cNUg-_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