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过了一个月了,但教育机构开办的各种兴趣班和补习班,却被家长们挤爆了。属于孩子们的假期,被这些课程塞得满满的。不过,父母们都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我们幼儿园里,有一位家长曾给孩子报了五个兴趣班。这五个兴趣班是:画画、语言表演、乐高、舞蹈和英语。我问孩子妈妈:
”你给孩子报了这么多兴趣班,孩子周末有休息吗?“
她说:“周末只能休息一下。有时晚上很晚才睡。”
我问为什么呀?孩子妈妈说:
“她晚上还要做作业,所以睡得晚。”
还有一位家长,有一次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对孩子大发脾气。我走过去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说妈妈给孩子交了学费,让他去上书法课。可是他回到家里后根本就不练字,说不愿意去上课了。但是学费都交了,这不是浪费钱吗?
孩子在练书法
目前教育机构开设了多种班级。有兴趣班、提高班、精英班等等。这些班级的开设都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没有多少孩子是自己主动愿意去学的。兴趣班已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志。
我听过很多家长在一起谈论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事。现在哪家的孩子不在外面报个兴趣班呢?如果自己的孩子一点特长都没有,以后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呀?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再淡定的父母也坐不住啊!
再看看,那些报了很多兴趣班的孩子,最后是否都能坚持学完那些课程,并能保持良好的专注力呢?有很多父母尝试通过赏识教育、榜样教育等各种教育方法来影响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龙成凤,但到最后有很多孩子都放弃了。能够脱颖而出的是极少数孩子。
孩子在上补习班。
很多孩子没有获得成功,并不是他们没有天分,或是不够努力。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原因。有的家长说,在刚开始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是他们自己要求孩子报的,并没有好好的去分析孩子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导致孩子在学习了几年以后就不想再坚持了。
也有的是孩子自己要求报的,但是孩子太小,他们的兴趣是广泛的、易变的。最后父母也感觉到很后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花了很多学费,也浪费了孩子很多的时间。
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洛克认为:有专一的目标,才有专注行动。这就是洛克定律。要想成功,就要制定一个奋斗的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是不切实际的越高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别人无法模仿的一些优势。只有好好的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去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你才可能取得成功。对每个人来说,只有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才是最有效的。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路线去走。而不希望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想走的路。但是父母给孩子设计的这条路线,真的是孩子们自己喜欢的吗?他们给孩子报了这么多兴趣班,孩子们应付得过来吗?
孩子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理想也经常会发生变化。我的孩子以前也对很多事情产生过兴趣,不过长大后就发生了变化。当她说不想再学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逼迫她,而是理解了她。
孩子不想弹钢琴。
父母要让孩子有专一的目标,而不是像撒网一样,把所有的兴趣都一网打尽。这需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交流,看看孩子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再结合孩子的自身条件和性格锁定一个目标。孩子的年龄最好在读了小学以后。最后鼓励孩子,让他朝着这一个目标去努力。
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临终前,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热诚,而且慢慢来。”“慢慢来”,有两层含义:一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怎样的事情才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维果斯基有一个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能摘到果子。
最近发展区理论。
如果孩子在努力后,总是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有挫败感。
而如果给他们一个合理的期待,他们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够获得果子,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当家长给孩子报了众多兴趣班后,他们的目标太多,无法保证专一的目标,也就难以有专注的行动。
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没有专注力不好,注意力会分散。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注意力不稳定是三四岁孩子的特征。他们经常会从一件物品转移到另一个物品上,而很难持续的固定在一件物品上。
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我们都了解儿童的注意力非常容易改变这种异变的特点,可以是从我们给孩子上的第一堂课的情况中反映出来,他们的表现真是乱七八糟,而注意力的易变性,加上被动性,更多的体现在儿童的行为中。”
在实验中得出,幼儿注意力的保持,并不是一位老师人为的去实现的。它是由某个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固定的物品来保持的。
幼儿易受外界刺激。
在幼儿园里的课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在上课时,有的孩子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也不好,不久就开始找别的孩子讲话。老师会很生气,会一遍又一遍的强调课堂纪律。但是我们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效果。没过几秒,孩子又开始说起话来。
在另一堂课中,也有一位老师在上课。没过多久,又有孩子开始讲话了。这位老师从一块布下面取出一只小白兔手偶,并模仿着小白兔的声音对孩子说:
“如果你们能够安静下来,我就和你们交朋友。”
这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这个小白兔手偶上了,根本不需要老师大声叫喊来管纪律。这个手偶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蒙台梭利说:儿童最开始表现出来的行为源于一种基本的外界刺激。外界刺激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乳汁。
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每个孩子都是有专注力的。只是很多孩子的专注力被父母毁了。他们随意打扰孩子、给他们过多的外界刺激,让孩子眼花缭乱。当父母给孩子报一大堆兴趣班的时候,如果孩子对这些课程(外界刺激)并不感兴趣的话,他们也就不会有强烈的专注力了。
父母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当你教孩子写字做作业的时候,他会左看看右看看。门外只要听到有一个人说话,他马上就会把头转过去看看,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而如果此时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父母怎么叫他来吃饭他都没有反应。他此时有着非常强的专注力。
这就是外界刺激在起作用。专注力是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真正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不是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而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父母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来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1、减少孩子的目标课程。
帮孩子锁定一到两个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不切实际地越高越好。而是要结合孩子的情况来制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要发挥自己的优点出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比如:孩子在上完一周的英语课后,他能掌握多少个单词,每天花多长的时间来练习听力。一周打算练习几次口语。都要做详细的计划。当目标减少后,孩子就更容易专注于一个目标了。
孩子在学英语。
2、不要随意打扰孩子。
无论孩子在做什么,那都是他们在工作。有时,父母在看到孩子在玩,过一会会叫孩子去洗手过来。再过一会,又会叫孩子去喝点水。孩子的注意力就是这样被父母破坏了。在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洗手、喝水等等事情。当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时,就保持安静,不要去打扰他。
如果孩子小,他们在玩游戏时,父母也不要去干涉他们的游戏。不要对他们说:你怎么想这么久都想不出来?这个拼图是拼在这里的。孩子此时正在专注地思考,而父母的话就成功地把孩子的注意力给破坏了。
3、加强目标的刺激强度。
想让孩子对一项已经做出了选择的目标课程更加感兴趣,提高他们专注力,可以加强目标的刺激强度。如:孩子很喜欢跳舞,现在正在上舞蹈兴趣班。妈妈可以花点时间带孩子去看一些现场的舞蹈节目演出。当孩子看到别人的表演时,会激发自己的兴趣,对目标产生强烈的专注力。
芭蕾舞演出
在很多年前,我看过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表演。现场的气氛让人感到非常震撼。我看得非常专注。她独特的肢体的美一直在我的记忆中,让我至今难忘。而且人对舞蹈的兴趣一直非常浓厚。
孩子的专注力要集中在少数领域中,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锁定目标,并保护好他们的专注力。孩子的学习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别让你的焦虑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