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真实,越想看,这一次让我们谈谈真实事件改编电影

2019-10-10     文娱头版

越真实,越想看。

10月8日,微博话题#当事乘客评价中国机长#登上热搜;同日,电影《中国机长》票房超过20亿元,和今年国庆档“领头羊”《我和我的祖国》差距不到2.5亿元。

2018年5月险情突发,12月主创亮相;2019年1月正式开机,4月定档,9月30日登陆全国院线——仅耗时一年零四个月,由“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就在影院与观众见面。巧的是,同为“国庆档三巨头”的《攀登者》也有真实事件原型。

1、雨后春笋般的“非虚构”影像呈现

纵观今年的电影市场,票房成绩前十名单中,博纳影业出品的《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都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和小说IP对应,有人将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成为“非虚构IP”。

2019年第三季度,一共有取材“大连7·16油爆火灾”的《烈火英雄》、取材唐山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的《大地震》、讲述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决胜时刻》、重现“5·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的《中国机长》和展现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攀登者》5部电影属此类“非虚构IP”。

总体看来,2016年以前的“真实改编”电影在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颇有些“小众”的味道,影响力也较后期电影更小。票房第九、第十位的《亲爱的》和《失孤》可以算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早期电影作品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了。从2016年商业化运作下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湄公河行动》开始,关照现实的“非虚构IP”影像作品愈发频繁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商业大片属性也愈发明显。

而已经定档明年大年初一的8部影片,《中国女排》和《紧急救援》同样取材真实事件。

再看电视剧市场,“非虚构IP”电视剧数量不少,特征也更加明显——不只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更倾向于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我国第一部以罪犯为主角全方位解读犯罪心理的《中国刑侦1号案》,以纪实手法聚焦女性犯罪的《红蜘蛛》,2003年取得高收视率的《征服》,2011年同样改编自“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的《湄公河大案》……

此类电视剧在2000年前后尤其突出,随后“真实案件改编”逐渐淡出观众视野,直到今年上半年,改编自“陆丰扫毒”的缉毒题材悬疑刑侦剧《破冰行动》再次引发观剧热潮,“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视剧的市场价值重新被进行了评估。根据统计,2019年,《邓丽君之我只在乎你》《廖俊波》《库尔班大叔与他的子孙们》《霍元甲》等19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项目处于或筹备或杀青阶段。

2、“真实故事”如何击中观众?

微博上有网友评论,“电影带来的再多的感触,都比不过电影片尾一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取材自真实故事到底好在哪里?真实故事的影视化呈现又是如何击中观众的?

首先,“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意味着故事主线自身拥有严密逻辑,这对剧本创作阶段来说,是一份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全民追剧”的《破冰行动》举例。该剧取材自2013年广东开展“雷霆扫毒”系列行动中的陆丰扫毒、歼灭“亚洲制毒第一村——博社村”这一真实事件,以李飞父子的缉毒行动为双线索,讲述了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故事。“东山市丰林镇塔寨村”对应现实中的“广东省汕尾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村主任林耀东原型是广东省汕尾市原人大代表、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原支部书记蔡东家。《破冰行动》不仅被剧评人称为“尺度不小,人性更深”,一整个村都参与制毒贩毒这个情节更是被观众称为“编剧都不敢这么编”。正是由于出乎意料的原事件,《破冰行动》在人性和剧情细节的处理上才更符合逻辑,加强了观剧真实感。

其次,但凡某件真实事件值得被搬上荧屏或银幕,那事件原型本身就会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由这样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更容易引发社会讨论,引起观众共鸣,也更容易为影视作品带来话题度。由各类大案改编而来的电影、电视剧自不必说,此处不得不提到2018年暑期档上映的《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在国内狂揽31亿票房,豆瓣评分也位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国产电影票房前十(豆瓣9.0分)。脱离警匪、枪战之后的《我不是药神》凭借其取材上对现实的关照,一度引发了社会大众对“是在违法还是在救命”的讨论,今年8月26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正式通过,进口未批境外新药不再按假药论处,而伊马替尼片(即片中救命药“格列卫”)和硼替佐米注射液(昕泰、千平)也在多低执行了新价格。娱乐观众之外,《我不是药神》承担了文艺作品的社会责任,同时大众对“陆勇案”的关注也反哺了电影的票房。

而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既代表着观众对影视作品的高要求,又意味着观众对改编作品抱有一定的宽容度。

“高要求”指的是由于有了真实事件的“奠基”,观众会期待改编作品的逻辑更加严谨、剧情更加流畅、人物更加鲜活立体,同时,观众可能并不买账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主线剧情的扩充部分,甚至可能视其为“注水”;“一定的宽容度”指的是,哪怕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只要主线故事讲好,没有明显的漏洞,改编作品仍然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比如《破冰行动》中的陈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较为单薄,《中国机长》的人物群像不够立体,但由于主线故事脉络的清晰,观众对作品主线还是十分认可。

当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不是获得高票房、高口碑的“不二法门”。目前获得8亿+票房的《攀登者》在“三巨头之争”中的失利可以窥见一斑,合理化的改编才是口碑的良好助推器。

-END-

作者丨粥粥

编辑丨几枝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mQgtm0BMH2_cNUgz0-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