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679-成都东北门户
作者:常教员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3世纪前半叶,蒙古帝国对东亚大陆的征服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在摧毁金和西夏后,蒙古大军对东亚大陆上的最后敌手——南宋发起了攻击。
金、西夏亡,南宋危
蒙古人的第一个目标是四川,虽然南下颇为顺利,但四川守军也很快找到了专用的防守方法。在名将余玠带领下,宋军依托四川特有的方山地形在各地修筑了众多位于山丘上的小城市,利用地形限制草原骑兵的机动。
在川渝地区,至今仍然能看到四十余座山城,其中又有八座最为知名,号称“四川八柱”。
虽然节节抵抗且异常顽强
但最终还是只得退守钓鱼城
(图中有七柱,还有一柱在东边白帝城)
东侧排名第一的是已经成为景点的合川钓鱼城。在西侧负责拱卫成都的,则是现在成都金堂县的云顶石城。它和它隶属的县城,今天怎么样了?
宋人的桥头堡 成都的新门户
云顶石城位于成都市东侧的金堂县云顶山上,至今还保留有宋代建设的部分城墙、城门、水井与炮台,诉说着一座小城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
四川-金堂-云端石城
(摄影:蒲柯颖)
事实上在抗蒙战争进行到最高峰的时候,由于成都本身无险可守,又具有川内崇高的象征意义,因此余玠还曾下令将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的治所迁到山城内。
作为成都府路官员军民的庇护所,云顶石城在川内的抗蒙历史上也有了别样的象征意义。而余玠等人选择在这个地方建设一座山城,也是做过详细功课后的结果,位于龙泉山脉上的这一个点,牵动的是南宋抗蒙全局的利益。
云顶石城位于成都以东龙泉山中
扼守沱江水路要冲,旁边是金堂县淮口镇
当时南宋面对蒙元南下,共有三个主要的压力点,西侧的那一个就是四川。蜀道艰难,四川西部又是不可逾越的高原,本来是易守难攻之地,是最应该得到保全的地理板块。因此能否控制四川,对于一个南方政权(比如南宋)来说,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如果连四川都失守了,也就意味着南宋的全线溃败就在眼前。
蒙元南下,有三个压力点
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
最终是在中游突破,长江防线全面瓦解
而从实际利益上看,四川盆地若在,则不仅能为南宋持续提供天府之国的粮草新兵,还能在西侧不断牵制蒙古军队,保护川江流域的安全。反之,若是南宋失去了川江的控制权,则经济上的打击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位于荆襄和江淮的长江中下游战线将会被从上游攻破,军事压力陡增。
所谓“川江”即四川、重庆、宜昌境内的长江干流
上游不保则下游危矣
虽然四川盆地西部最终沦陷于蒙古大军
但宋军仍长期固守重庆山地,保住了部分川江
而在川内,云顶石城所在的金堂县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金堂上游,共有三条支流在老县城附近汇聚成沱江,形成了一条水面宽阔、水流平缓、走势较直的大河,也是今天四川境内沿江城市人口密度最大、工业产业最为密集的一条河流。如果这座县城失守,则蒙古人可以在这里顺江而下,直面中下游直到长江口的资阳、内江、自贡、泸州,整个川中都无遮无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是川中丢了,那川西事实上也就丢了
因此,宋人高度关注这个要点地区的经营,在此设立了怀安军。以宋代的规制来说,军与州平级,不同之处在于军会设置在地理要地,具有强烈的军事属性,也往往能围绕防御需求催生出相当繁荣的城市文化。
那时候的怀安军,正是这样一座因为军事需求而成长起来的水陆码头。
南宋在四川设立的几个军
规模不大,皆是军事要地
站在成都的角度来看,怀安军(金堂县)的价值就更明确了:云顶山是龙泉山脉的一部分,这一带是成都在东北方向上的最后一道屏障,在面对北方南下的压力时其价值更为显著。而在经济上,成都汇集的川内精华,也因为两者间不远的距离而能快速向怀安军输送。
成都平原本身确实无险可守
驻军于龙泉山是个正确选择
这种输送甚至包括了人流,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治所的内迁就是明证。
像云顶石城或者说怀安军这样的军事要塞,确实并非凭空而来,其选择往往具有明确的战略意义,不仅服务于全国需求,也对整个西部、川内和它所要守护的成都具有明确的价值。
而战争年代的战略价值,在和平年代也并不会被荒废。在成都市动向明确的“东进”战略中,当年那座因云顶石城而兴的军镇桥头堡,已然变成了大成向东的新门户,在发展时期继续贡献自己的价值。
毕竟成都已经太大了
要向东搞一山两翼,简阳和龙泉山都要发展起来
立体化的交通 催生现代化的产业
正如前文所说,当初的怀安军和它的云顶石城,今天的金堂县,均位于千里沱江的上游。沱江在冲破龙泉山脉的阻挡时,切割出了一道深深的金堂峡,也为两岸居民带来了航路与农业灌溉资源。金堂自古就是沱江沿线的交通枢纽之一,连通着川西与川中,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
如今,虽然内河水运随着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逐渐衰落了,但具有区位优势的金堂却找到了新的交通方式,其便利程度与古时候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都、金堂,以及两大空港
(天府国际机场为在建状态)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四川与海洋的关系并不密切,要实现走出去、引进来,能仰仗的现代交通设施只有铁路和航空。而省会成都,就在这场内陆空铁布局中抢占了先机,不断推动整合“两港”(国际铁路港、枢纽空港)的工作。
铁路方面,蓉欧铁路港是成都最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从这里发出的中欧班列,经历上万公里的长途跋涉,最终能实现成都直达波兰罗兹的壮举。
空港方面,在现有双流机场的基础上,成都有一座在建的天府国际机场,预计明年就将投入使用。这座机场规避了双流的空域限制,更便于航班调度,将大大提高成都的国际空港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新的“天府国际机场”位于龙泉山脉以东
以后就是一边一个大机场了
(图片:google map)
而市区以东的金堂县,则在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的“东进”战略中,插上了交通的翅膀。金堂县城距离蓉欧铁路港直线距离不过10余公里,距离天府国际机场也只有60公里,且有第二绕城高速直达和多条快速公路通达,联运非常方便。
金堂县自己甚至还拥有一座A1类枢纽型通用机场,是川内航空产业聚集的重镇,吸引了航空培训、航空旅游、无人机总装试飞等多个航空相关产业,堪称小航空城。
金堂县淮州新城通用航空基地
(摄影:肖廉)
内陆地区该有的交通基础设施,今天的金堂不仅齐备,而且比谁都更完备。基础设施搭建完成以后,发展也就不再是难题。金堂目前着力打造的产城融合的淮州新城、蓉欧国际铁路港经开区,正在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淮州新城是成都周边为数不多的具有千亩工业园区承载力的地区,也是成都“东进”战略北线的重要基地。现在正是淮州新城的高速发展期,新城内已经拥有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吸引了包括通威太阳能、中节能、巴莫科技、环能德美等一批行业领军型环保节能企业入驻,产业聚集度达到60%。
通威光伏产业基地项目效果图
另外在规划中的两个重点产业分别是国家区域(西南)应急救援中心和成都国际职教城,目前在县城赵镇还有一座包括成都文理学院、西南交大希望学院、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等四所高校在内的大学城。
由此可以看出,金堂在产业规划上是有明确的闭环逻辑的。职教城和大学城将在未来向淮州新城聚集的工业园区输送大量人才,而通用航空枢纽建设和毗邻的铁路港将为工业园区的节能产品和应急救援中心提供交通便利。
淮州新城
(摄影:龚杨)
淮州新城所在的淮口街道,就是当年怀安军的治所。古城与新城,在这个位面形成了跨越千年的呼应。
为了让新城规划尽快落实,金堂县下足了功夫。以今年上半年落户金堂的通威太阳能光伏新能源产业园区为例,相关土地手续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全部落地;同时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只用了10天时间园区方面就组织完成了一期工程需要的场平作业。
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
(摄影:龚杨)
而在正常情况下,这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通威金堂的项目只是金堂近些年来产业聚集尝试的一个缩影,在淮州新城和全县的其他产业板块,金堂都投入了重兵以诚意加快招商,并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今年是金堂县确立的“创新提能·项目攻坚年”,县委提出了“一个月一次集中签约、两个月一次集中开工、三个月一次表彰评比”的攻坚口号,力求让金堂走得更远。
如今人们大多公认,随着成都变得越发开放包容,它已经成为了中国西南最有希望的城市。其实在成都的东边,金堂县也在抓紧成都崛起带来的机遇和优势,不断开放,与世界并轨。
千年古城的禀赋 带来文明的融合
当然,金堂县让人眼前一亮的并非只有工业,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同样十分精彩。
金堂古居蜀国近畿,从设立郡治以来,建置史已有2220余年,比怀安军更为古老。在此之前,相传古蜀国鳖灵(即丛帝)为缓解岷江水患问题,率队决玉垒山、凿金堂峡,改变了蜀地潴水状况,后来的李冰父子筑都江堰,进而奠定了天府之国的千年富庶。
鳖灵由此建立了开明王朝,与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并列“古蜀五祖”。为纪念鳖灵,今天的金堂峡也叫鳖灵峡,其中蕴藏了不少动人传说,甚至唤起了人们对金堂沱江与成都金沙、广汉三星堆两大文明之间联系的无限遐想。
金堂沱江小山峡
(摄影:王瑞林)
座邻沱江,雄踞千里沱江起点的金堂县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成都市名声在外的天府绿道,就有相当一部分位于金堂县:既有位于龙泉山上的漫游绿道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也有沿着沱江展开的亲水绿道。
在以景观为导向建设的绿道上,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自然爱好者和户外达人,都能在这里体验乐在山水之间的惬意,感受天人合一的自然花园。
很适合周末来休养生息
(摄影:沈军)
金堂甘御兰石斛林盘景区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金堂县,已经是中国县级单位中颇具实力的一员,连续多年出现在投资潜力百强县、人口净流入百强县的名单上。2019年,金堂更是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第15位,全川第一,有与东部沿海同级单位平起平坐的实力。
成都,正在成为中国西南一颗亮眼的新星,而伴随着这颗新星不断上升的,还有它东侧的金堂。在成都市“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的大环境下,金堂县正在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里,城市的“东”与“西”地理相接,自然的“天”与“人”和谐统一,文化的“中”与“外”兼容并蓄,文明的“古”与“今”绵延传承……。金堂,犹如一个精巧的历史枢机和巨大的时空转盘,沟通着过去与现在,昭示着明天与未来,极具魅力,又充满希望!
点击观看视频,看爱上金堂的100个理由
这,或许也是位于千里沱江源头的金堂与天府平原相融合的最好形式。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