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分享成长中的笑与泪 | 导演、编剧创作谈

2020-08-23     文娱头版

原标题:以家人之名,分享成长中的笑与泪 | 导演、编剧创作谈

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用爱温暖着彼此。

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讲道:“并不是只有血缘关系才能成为家人,而是有了羁绊,才成为家人。”

近期热播剧《以家人之名》也讲述了一个“非常规家庭”的故事,三位没有血缘关系的主人公,因为各自的家庭变故而生活在一起,他们彼此扶持、相互治愈、共同成长。

自开播以来,剧集热度不断走高。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统计,《以家人之名》开播周每集平均到达率1.375%,忠实度65.521%,收视率0.910%。播出期间,#李尖尖被窝哭# #以家人之名好虐# #贺子秋 你别不要我#等话题频频占据微博热搜。

剧集热播之际,文娱头版(ID:wengyutouban)对话《以家人之名》导演丁梓光,编剧水阡墨、王雄成,与他们共话剧集台前幕后的故事和三兄妹成长中的笑与泪。

于真实共鸣中见证成长

由华策影业出品的《以家人之名》是制片人龙亚、丁梓光、水阡墨、王雄成继《我的奇妙男友2》《下一站是幸福》后的第三次合作,围绕青春成长题材,《以家人之名》以家庭话题作为切口,将剧集引向温暖治愈的表达。

剧集开篇,两集篇幅讲述三位主人公如何因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走到同一屋檐下,从而产生浓浓的人生羁绊。

李尖尖的母亲在生育二胎时不幸去世,丈夫李海潮带着女儿长大,忠厚老实的他以开面馆为生。

警察凌和平一家与李海潮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早年间,小女儿的意外去世成为凌和平一家的心结,争吵不休的二人离婚后,儿子凌霄便成为李海潮家蹭饭的“常客”。

单亲妈妈贺梅与李海潮相亲,可谁知相亲不久,不告而别的贺梅却突然把儿子贺子秋抛在乡下,远去深圳打工。后来,李海潮接回无法上学的子秋,带在身边照顾。

就这样,想要有个哥哥的李尖尖,有了凌霄和子秋两个“异姓哥哥”。

剧中的这些家庭,既有现实生活不圆满的一面,也有珍贵的“小确幸”。两个爸爸是剧中的大家长,体贴入微的李海潮是个区别于传统父亲形象的角色,凌和平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忙于工作、粗枝大叶的父亲形象。三兄妹里,大哥凌霄性格看似高冷,实则这是他给自己加上的保护伞,二哥子秋贴心懂事,这却是他缺少安全感的体现,妹妹李尖尖活泼开朗、古灵精怪,在三人中时常充当调节气氛的作用。

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兄妹以戏剧化的方式走到了一起,“李尖尖对他们来说有一种非常正向的影响,他们在生活中是互相拉扯、互相救赎的关系。”谈及三个孩子的关系,编剧水阡墨认为这是一个互为影响的情感关系。剧集开篇所搭建起的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孩子纯真的一面,让不少观众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这种真实,也是剧集开播时收获好评的一个原因。

真实感离不开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据团队介绍,剧中不少角色都有着现实原型,例如李尖尖的原型人物就是编剧身边的朋友。有一天,团队在聊天时发现,有的朋友其实是由家里的男性长辈抚养长大,由此延伸出关于亲情问题的讨论,这也是剧集拍摄的缘起。

在剧本创作中,王雄成负责剧本框架的搭建,水阡墨写剧本实体的部分,他们为角色找到合理的情感动机。水阡墨介绍,三兄妹迥然不同的性格都与各自的原生家庭有关,不是悬空塑造的:“李尖尖的爸爸带来了非常正向的认知,李家的储爱槽很满,所以尖尖看待事情的方式很积极,乐于把爱分享给别人;子秋因为被原生家庭抛弃,他没有安全感,导致了性格中的过早懂事;凌霄受家庭影响,他压抑太久,不知道怎么消化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选角上,谭松韵为尖尖赋予灵动可爱,宋威龙饰演的大哥是安静的类型,张新成扮演温暖贴心的小哥。丁梓光透露,其实在剧本没完成时,他心中尖尖的第一人选就是谭松韵:“看她的眼神我就觉得特别的温暖,特别治愈人,包括她的整个外形,我觉得她就是李尖尖。”

包括幼年尖尖的选择,丁梓光也十分看重眼缘。扮演者小葱花第一次试戏的时候丝毫不怯场,拿出了东北小姑娘特有的豪爽劲儿,见导演第一句话是:导演咱先不聊别的,咱先唠。“小葱花和松韵很像,那一瞬间我就决定选她了。”丁梓光说。

同时,为了营造剧集的真实质感,团队在场景搭建上花了很多心思。

走访许多南方城市后,为了突出90年代的氛围,丁梓光最终把拍摄地定在了老城区保存相对完好的厦门。子秋回国后所在的咖啡厅为实地取景,其陈设为富有文艺气息的厦门当地特色花砖,而为了呼应角色对于家庭的情感,李家在搭景时也选择了同样的花砖。

在布景层面,导演按照90年代的房屋结构做了摄影顶棚设计,场景大小也完全按照房屋的比例进行设计,这无疑加大了拍摄的难度。“希望每一个观众都能沉浸在家的氛围中,走入故事里面。”丁梓光谈道。

琐碎日常中的笑与泪

温暖又治愈,是大多数观众的追剧体验。随着剧情的推进,三兄妹慢慢长大,那些成长中的笑点和泪点一一铺陈开,都体现在充满烟火气的琐碎日常中。

活泼开朗、大大咧咧的李尖尖承担着剧中颇多笑点。在水阡墨看来,李尖尖的性格自带喜感。

通过学校的大喇叭呼唤大哥前去助力她和小哥的“见义勇为”;

在饭桌前兴奋地告知众人“我来例假了”,还将凌霄送她的“衣服”提溜出来炫耀。

涉及到女性生理问题,主创没有选择回避,这场戏的处理既没有脱离剧情逻辑,又体现出了这个家庭的特殊性,加上李尖尖大大咧咧的性格,显得自然幽默。

与李尖尖的“乐”相比,温暖又贴心的子秋,赚足了观众泪点。

因为和大家都没有血缘关系,子秋自认为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懂得察言观色,他常常帮李海潮拖地、做饭、洗衣服。在近期播出的剧情中,子秋还坦诚地对凌霄说:“我小时候要是脸皮不厚,就没有家了。”

子秋的敏感都被李海潮看在眼里。剧中,望见二姨对子秋的“提点”,李海潮酒后失态,他拉着子秋和凌霄的手,动情地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血缘关系,不姓一个姓,也是一家人。”

水阡墨认为,李海潮是全剧中承担爱的教育最多的角色。他的体贴、鼓励和关照,让三个孩子在一个相对乌托邦的环境里成长。“通过塑造这样一个角色,我是想强调,一个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不取决于他的父母是否都在身边,而是他在生活中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

剧中的细节描述也将李海潮的暖爸形象放大。李海潮给孩子们做的糖醋排骨面、红烧肉等美食时常出现在镜头里,在丁梓光眼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厨房炊烟诠释的是父亲满满的爱意。“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李海潮把最好、最精致的饭菜做给孩子们,这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所以我会花篇幅去强调它。”

两爸三娃,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在笑与泪中用爱温暖着彼此。在谈及为何选择略显轻松的风格进行创作时,水阡墨表示:“我希望把一个稍微沉重的故事,用一种笑着的方式讲出来,有时候人生的底色大多是灰色,但我们要在灰色里多一些彩虹的绚烂。”

在或喜或悲的故事中,观众被感动着、治愈着。随着剧情推进,兄妹三人经历着生活的巨变,在九年的分离中,尖尖一下子明白了长大的含义,留学在外的子秋和凌霄都在经历着生活的捶打。当再次见面时,熟悉的陌生感又细腻的勾画出角色心理的变化。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剧集播出至半,三人间的感情线露出端倪。网友随之出现了“难道哥哥要和妹妹谈恋爱吗?”的争议声,对此王雄成说:“我们整部剧聚焦三位主人公的成长,他们自然而然会进入一种恋爱状态。但是故事主线还是他们在一起互相治愈,互相扶持的一个过程。”

“一方面,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人,但是以家人的名义守护彼此;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强调,生活中不要以家人的名义去绑架和伤害对方。最终,希望大家一起去寻找实现幸福的途径。”水阡墨说。

-END-

轮值主编:彤童

作者:奕秋

编辑:园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8W6GXQBURTf-Dn5r8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