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看完了黄子韬的演唱会?

2019-06-16   呆若木一

我可能没想过,也想不到自己看完了一整场黄子韬演唱会的直播。

但说实话,观感不差。从音乐风格到现场稳定度都超出我的预期。我也算是经历过C-POP“洗礼”的人了。

一直自诩正经乐迷的我一般对流行艺人的音乐缺乏兴趣。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你会越来越感受到时代的更迭对个体观念的刷新,似乎这个时代的流行不再是2000年前后那样的流行。我们经常在想我还懂不懂时下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还是我也变成了曾经讨厌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成年人?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最早从新闻里了解他,去年在《创造101》看到了黄子韬热血那一面。但对他的音乐了解的确实不多。

话说回来,昨天的演唱会做的很用心,舞美设计优良,主题的立意、主题之间的衔接也不错。这场演唱会也可以算是一次对他相对全面的了解。借助这个印象,我希望对他的音乐能有一个相对公允的介绍。

论声线而言,他的先天条件其实相当不错,天生音调偏高,在中高音区依然不会显得太硬太刺耳,而是有一定的自然关闭,形成一种沙沙的、松弛的气感。相对不费力的发声让他的演唱会全程保持了不错的稳定度,除了部分情绪上来之后音准的失控,其余基本经受住了直播的严苛考验。

论音乐表达,其实和他个人形象一脉相承,中二到有点可爱,反而让他的音乐里能听到很鲜活的个性。

举例两首在演唱会里我印象比较深的歌,《HATER》和《Underground King》。

《HATER》是一首做的相当优秀的EDM、Trap融合。低音打底的迷幻陷阱氛围结合后半段使歌曲突然破碎重组的Breakdown,结构被打碎后反而生出巧妙的有机碎片质感,给人很多听觉上的惊喜。他的作品不但包括了Hip-hop传统外放感,还透着属于他个人的个性与自信,“谁是rap之路最耀眼的那个人,that’s me”,“中国市场怎样都love me”。如果有人表演这首歌的lipsync我会非常愿意看。

《Underground King》也很有意思。按理说他怎么都和underground擦不上边,但他还真的找到自己和这个标题的契合点。一脉相承的还是那种自信到不可思议的趣味,“那么多的rap,就这首值得骄傲”,“还想再听encore吗,那你就单曲循环吧”,玩梗玩到让人拍手大呼可爱。

Get到这两首歌也就get到了黄子韬的特质,那种一本正经的夸张反而成了一种很摇滚的幽默感,C-POP的得名也可以归为这种幽默。这反而让他的形象不像一般艺人那么纸片,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类。

音乐上,能逐渐感受到他在音乐品味上的进步。他现在做的东西路子很明显要正得多,广泛结合了Trap和EDM的营养,没有跑偏,而且很有个人特质——国内唱这种编曲偏硬核的Trap的艺人几乎没有。

这种又倔又炸的气质也是他和GAI合作的基础。上个月他和GAI合作的《不劳不获》也值得一听。GAI生猛的江湖气遇上黄子韬谐谑的霸道气,气质竟然很搭。曲风还是Trap,差不多是他做的最多的曲风。

黄子韬最新概念EP《music is BLUE》的上线,也将他2019年的“BLUE”音乐线全盘托出(从Life、Love、Art、Music四大主题),从音乐人联手到视觉艺术跨界融合,他正尝试从多维的角度去展现他的音乐,让大家看到他的全面性。

EP一共两首歌,《错》是流行向的另类R&B,旋律流畅,电音hook漂亮,做了点Glitch-hop的故障音效让整体效果在成人抒情之外多了点新意。

《AI》则和前文提到的《HATER》、《Underground King》、《不劳不获》一样属于他比较擅长的精良trap,是他自我风格的延续。

相对而言,黄子韬的音乐风格在保持个人特质的基础上,还是比较多元的。有抒情有R&B有舞曲等。他的个人特质最初并不那么明显,但在他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制作环节后,个人的审美与表达总会从作品里展现出来。他不怕露怯,敢于冲在前面袒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反而表现出了躲在词曲作者与制作人身后的歌手所没有的生动个性和特质。在不断的试错之中,他也在悄悄地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除了单纯的作品好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读懂作品,找到作品里或许值得被讨论、学习的。

黄子韬的音乐称不上无懈可击前无古人,但编曲新潮精致之下,没有停留在单一复制潮流了事,而是能展现出难以复刻的自我个性,让人感到真实。

之前讨论到流行文化时,提到当下娱乐文化的成因,归因了一句“life is too long, we are kind of bored”——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追逐一个能让人觉得真实、立体、鲜活的偶像。“真实”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难度极高的自我呈现,却也是打开这个互联网时代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