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一张专辑《我好吗?-太阳如常升起》已有四年,此次发行的《麋鹿》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样貌。
《我好吗?-太阳如常升起》发生于生活与情感剧烈波动的时刻,一首《微光》就定了基调,说的是成熟后的疲惫与危机、厌倦与无奈,于是整张专辑里她诚恳地用声音表达出自己当时被岁月碾过的痛。
如果说上一张《我好吗?-太阳如常升起》里的部分作品多少有点自传的性质,那《麋鹿》则可以看做是一次回望职业生涯开端的重生。
或许也是巧合使然,24年前的首专《一夜长大》里她唱,“爱让这女孩一夜长大”,到新专辑的《大人》里她唱,“大人啊,是泪当酒喝的人”。首专的《迷路》里她唱,“爱情不该只是迷路在城市”,在《麋鹿》里她唱,“停下脚步的麋鹿细数,迷过多少路”,加上《明天的礼物》在前奏就奏起《勇气》的动机……这些回望歌唱生涯的“致敬”,让《麋鹿》作为专辑有了一种总结和重生的意味。她声音状态的回升、演绎状态里透出的自如也让这种总结和重生的感觉更加鲜活。
在同辈女歌手中,梁静茹作品的传唱度是绝对的第一梯队,而她能成为“情歌天后”自有她的道理——声线在中音区的亮色和唱腔里微微的哭腔,既能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出愁肠百结,也能以亮色塑造出温柔天真的声音形象。而在KTV流行的年代,她的作品就是最容易获得大众青睐的那一类。
《麋鹿》在收歌和制作上在基于梁静茹既有歌路的基础上,有在试图给出新意。与陈泽杉主理的泽杉(山)音乐合作,除了让梁静茹在好声音之后迅速以专辑+巡演的高曝光模式回到大众视野之外,曾与诸多天王天后合作的陈泽杉担任专辑监制,也保障了专辑整体在质感与流行性上的平衡。
专辑中,唱作人郑兴和叶青赛蓝各贡献了两首作品,周兴哲、韦礼安各一首,唱作人在专辑中占到了6成的比例。虽非定理但一般而言,唱作人的作品个人标签会相对浓烈一些,但大体而言梁静茹消化得很自如,不同的歌曲之中有不同的唱腔设计来表达每首歌的情绪。
《预感》是绝佳的开场。叶青赛蓝作为相对比较“新”的创作者,交出的作品让人相当惊喜,尤其副歌部分的旋律在流行的框架内写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例如前半段副歌的和弦进行是“1-6大-2-5”,不同于传统的“1-6-2-5”,而是在第二句处用六级大和弦来创造出一种离调的感觉,让整首歌在这里突然有了一种情感强烈又意外的大调色彩,而在此处六级大和弦又可以看作是其后紧接着的二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有一种要向它过渡的倾向,回到了可预测的部分之中。而后半段副歌则以“1-6大-2-4小”为进行走向,比起前半段在结尾又收在了一个不那么有解决感的位置。因此听众在聆听的时候,就很容易从旋律中感觉到歌曲想到表达的、在平静外表下逐渐趋于失控的情感。
更有意思的是,副歌前两句旋律使用的音已经很明确地唱出了和弦构成,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和弦构成之外的修饰音,让所有的音都落在和弦的“预感”内,但过程听起来又因为离调和弦的使用而给人带来意外与失控。
基于此再回看歌词,那种感性逐渐侵蚀理性、逐渐瓦解人对爱的抵抗的叙事角度恰好与旋律彼此映照。而梁静茹在这首歌里的演绎贡献出了专辑作品中几乎最强烈的动态,从弱到强的情感递进描绘着那种陷入爱中难以自控的感受,是一首词曲唱俱佳且互为注脚的作品。
《大人》可以说是专辑里最核心的曲目。周兴哲交出的旋律一如既往有流行潜质,比较有特点的是副歌第一个音比起前一个音跳跃了接近八度的音程,听起来有种突然的揪心。
姚若龙的歌词也是亮点,又细腻又戳心,写的是“大人”,却分明是写在“大人”的表象下内心依旧有着许多脆弱、渴望着爱、负重前行的人,那分明不是“大人”,只是被迫成熟的孩子。站在这个角度,再回听副歌处那突然到来的高音,似乎也是在说我们还未做好准备就已被放入了“大人”的世界中。
同时,对比上一首歌情绪浓烈的演绎,《大人》里梁静茹的唱法截然不同,以收束尾音、克制内敛的唱腔主导,有种薄如蝉翼的清透感,这种克制内敛既诠释了《大人》这首歌本身的主题,又呼应到歌词里写的“脆弱又强韧”,包括编曲也是以强调叙事感的唯美钢琴为基底,连鼓都没有加,力求在平和的动态里表露更深层的情绪,听的时候会有种在平凡的日常里暗潮汹涌的的画面感,是我认为专辑中最有希望传唱的歌曲。
听说《大人》也将在之后的巡演北京站迎来首唱,期待这首歌的现场演绎。
《麋鹿》算是专辑中制作上最“现代”的一首歌,个人认为它最突出的作用是丰富润色了专辑情歌为基底的风格,同时与首专《迷路》相呼应,且“麋鹿”创造了一种图腾效应,让专辑里来自不同创作人、不同情绪指向的歌曲有了一个落点,一种不断在感情和人生之中穿梭、奔跑的形象。
张简君伟作曲、黄婷作词的《相见不恨晚》接在《麋鹿》之后,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温暖唯美的感觉,副歌很“中国风”的五声音阶旋律会让人有种听到儿时民谣的感觉,加上吟唱的加入,会更有一种温柔恬淡的味道。类似的曲目因为旋律比较大众,很容易做得流俗,但编曲在开头用了一种朦胧的引入,并使用一些流动感的设计,中和了这首歌的气质。
其后的《误读》就很韦礼安,比较慵懒的味道和相对比较有律动感的部分在这里也有一些丰富专辑氛围的作用。
郑兴写下的《天气预报》是我在专辑中与《预感》和《大人》并列最爱的曲目。这种叙事感强,以民谣气质讲述平淡日常细节之下细小暗涌的歌曲有别于传统的流行情歌,会让人感到别样的清新和细腻,包括《悬日》这样的作品也会给人相通的感觉,但郑兴的写作还要内敛,情感都融化在细节里涌出的画面感里,表面上看都是日常琐屑,但当你进入歌中描述的细节,就会听懂为什么他要写隔壁搬来了情侣、杂志过期、七号风球是谎言……一字一句看似写物写景其实都在写自己的失去。编得很美的吉他和梁静茹略带着酸楚的声音放在一起,歌词里的画面因而有了另一重生动。
《关于爱,别人说的都不算》是典型的张简君伟式hit song写法,副歌组合了两组抓耳的动机旋律,在能够留下记忆点的情况下又接了一小段略有意外的结尾,同时编曲在bridge部分加入的爵士元素也会让这首歌偏大众流行的气质更有质感。
《宁静海》是专辑中另一首郑兴的创作,但这首歌郑兴的印记相对没那么浓,倒是能从梁静茹透着坚定感的演绎里找到许多她从前的味道。
《来日不方长》萧的加入也为其赋予了中国风的风味,虽然旋律也有记忆点,但比起《预感》相对没有那么惊艳。《明天的礼物》在前奏里致敬《勇气》,也是一首相对而言比较偏向传统流行抒情曲的作品。
纵观专辑,我们会发现,这张专辑在风格基调上依然是梁静茹最本格的“情歌”路线,以好听的旋律和梁静茹的人声演绎主导,编曲、制作也相对比较功能性,不求作出前卫先锋艺术感,基本都起围绕、润色、中和的作用,去突出旋律和人声本身的亮点。
当然不可能有专辑能满足所有人,《麋鹿》尽管在标题曲上试图跳出以往的风格定势,但整体还是相对怀旧、复古,都是大众眼中她应有的样子。或许不那么前卫,或许少了点惊艳,或许抒情比重有些过大,但对于现阶段的梁静茹来说,以标志性的声音演绎来唤醒听众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唱作人风行、私人化叙事流行的时代里,梁静茹的专辑提醒听众的点是,演绎本身同样可以成为一种极富个人标签感的创作。这种“个人标签感”是围绕着声音演绎和作品本身而来的,梁静茹的艺术生涯中,比起“私人感”她更关注“陪伴感”和“演绎”,她是一等一的情歌手,但比起在她的情歌里读到她确切的故事,她的情歌更多是试图触达你的心,让你在情歌留出的空间里填入自己的故事与经历,与之一同成长。这种亲和的姿态决定了她音乐的形态。
二十余年来,借由一首首角度各异的作品,她以陪伴的方式在听众心中留存了足够有厚度的回忆,经过作品的流传,她的声音已经成为温暖叩开心门的钥匙。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她的声音也成了一种陪伴本身。《麋鹿》像是老朋友的回归,不徐不疾地告诉你她还是她,她还在这里。
但是不是可以有所改变?在《天气预报》里,她没有改变过多演绎风格与个人气质,却依然唱出了一种唱作人般的私人叙事感,或许这样的作品未尝不可以成为之后着重的方向。
诚如开篇所言,这张专辑致敬着《一夜长大》《迷路》《勇气》,比起改变和进取,这张专辑更像是在收拾自己重新出发,我们会在声音里找回她,而她也用声音在告诉我们,经历过那么多的我们如今依然可以脆弱又强韧地往前,她的声音可以是路标。
推荐曲:《预感》《大人》《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