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月亮还恋恋不舍,太阳却已探出头来,给天津大爷照亮街头的路。
左手提着鸟笼,右手拿着一把紫砂壶,里面泡的是香气四溢的茉莉花茶。未待鸡鸣,天津大爷就已经走出家门,鸟笼里的鸟儿吱吱喳喳,婉转百叫无绝,一口水儿,一口哨儿,悠然自得往鸟市儿方向聚集。
天津大爷从不攀比,穿着朴素、绿色出行,若非说天津大爷有虚荣的地方,那只有三样:一鸟儿二笼三茶壶。
天津大爷的鸟儿和鸟笼:
天津大爷爱鸟儿如命,走哪儿都恨不得带着自己的宝贝儿。爱鸟儿不假,但更宝贝的却是大爷的鸟笼。
不要小看天津大爷的鸟笼,这里的学文可大着呢!
从康乾年间养鸟文化兴起至今,渐渐从养鸟儿发展为玩儿笼,很多爱鸟儿的大爷,甚至在文化敏感时期都放不下手中的鸟笼,但那时候由于时期特殊,见笼就砸,所以很多大爷们就一掷千金,从南方搞来构造精巧、身形小巧的方形南笼,放在包中取乐。
对于爱鸟儿的天津大爷来说,什么都可以不讲究,但这鸟笼却不可以。
笼分南、北、川、广四大著名产地,又有南方北圆之分,其主料选材大致相同,却又各具特点,神型不一。
在北方,制笼以津京两地为中心,有靛笼、百灵笼、平顶画眉笼为主要代表,大方简洁、线条动感,讲究至极。
北笼的制作名家聚集津沽,盛极一时的北笼名家就有韩春、老小张、郭子、小赵、刘乐民、王胜利、王纯台、韩怀利、孙洪胜、吕大海、徐子明、李玉新......等多名新老名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祖师爷韩春,所有制笼匠人都尊称其一生师傅,就连徒弟小索也是名声大噪。
在天津,你可以在大爷们的手中看到一种独具特色的鸟笼——大漆鸟笼。
大漆鸟笼是天津独有的特色鸟笼,就像八珍豆腐、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一样,只要提起,圈内人都能想到天津。
大漆鸟笼取漆之长补竹之短,历经几十道繁杂工序,仔细打磨、认真描画,在匠人的精心制作下方出臻品,颇受广大玩儿笼人士追捧。
养什么鸟儿提什么笼,提错了那可是要被笑话的。
天津大爷爱鸟儿更爱玩儿笼,甚至有些大爷不养鸟儿也要收藏一两个笼子放在家中做装饰。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不养鸟儿只玩儿笼不是“造”,就是买不起鸟儿,只能弄个笼子“画饼充饥”,但在业内却盛行这么一句话:玩鸟儿的是赔钱败家子儿,玩家伙板(鸟笼)儿永不赔钱。
天津大爷遛鸟是一种习惯,清晨带着雏鸟儿去鸟市儿、公园和老鸟儿学口儿,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萦绕不绝,这时除了遛鸟儿,也是大饱眼福的时候,哪位大爷提的鸟笼更加精美,哪位大爷提的鸟笼出自名家之手。
提笼遛鸟的天津大爷很低调,但他们却懂得享受平常日子带来的乐趣儿。
文/无双
责编/采芹
图片/源自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