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津彩地名|南市,从前的三不管 现在的食品街

2019-07-02   头条天津

老天津,有这样一个地方,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并称为中国的典型“世俗生活区”,它就是天津最早的市集,南市。

如果有人和你说他是正儿八经的老南市,那一定是带着自豪的语气的,因为他们在天津曾经最热闹的地区生活、成长过。

老天津人常言道,“有钱到南市花,没钱到南市挣”,当时老南市的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滨江道,而且由于多是“底层人民”之间的往来,所以这里更多的是滨江道看不到的烟火和市井气息。

原来南市的牌坊,具体位置大概在今荣吉大街与和平路交口位置,现在早已被拆除不见踪影。如今的南市早已被改造成了一条现代化的食品街区,供天津美食发扬和呈现。

在天津现代化脚步建设加快的同时,老南市的故事已经快要跟着那个时代一同淡出天津人的记忆了,以至于现在,人们对它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食品街,旅游景点,或是它附近的购物娱乐中心大悦城。

其实,南市的故事根本不止于此。

南市地区在十九世纪早期曾是天津老城外东南地区大片的水洼,在当时被称作“城南洼”。后来八国联军入驻天津后,当时各国列强没有将这里划为自己的租界,一时之间,这成了政府、列强都不愿意管的“三不管”地界。后来因为这里挨着天津老城厢和日本租界,相对充裕的物质环境引来一批贫苦民商的注意,他们在这里经商、定居,南市逐渐形成。

这里的“三不管”环境因素,不仅造就了南市的繁荣,还为这里带来了一定的混乱,除了一般的饭庄、酒馆、戏院外,这里还林立了一些赌场、烟馆等场所。

南市,除了形成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社会现象以外,自由的环境也使一些曲艺在这里发扬、流传。

中国曲艺看天津,天津曲艺看南市。

南市曾聚集了大量的曲艺艺人,戏曲、相声、大鼓、评书、评弹……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有茶馆、戏园,身临其境,让人不禁感叹当年的繁华。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逐渐盖起了一座座楼房供市民居住,原来的南市开始从“三不管”地界变得有章可循,后来,市政建设中,南市开始被拆除、重建,有了今天的南市食品街。

岁月流转,历史变迁,南市还在这里,无论你来或者不来,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就在这里。

文/郭晓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