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五年,待遇不涨”:并不是领导偏心,是你缺少这几种思维

2019-05-24   肖军说职场

几个月前,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我们谈到了自己这几年的的工作状况,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和同学小张的一番对话。

小张说:“五年之前我选择了在一家餐厅的后厨工作,那时候的想法很单纯,就想学一门简单的手艺,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于是就选择了墩子这个岗位,当起了学徒。那时候和我一起当学徒的还有我的两位朋友,我们每天都与各种食材打交道,但没过多久,这两位朋友觉得每天的工作很枯燥乏味,没什么前途可言,便向老板提出了要调岗的想法。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俩去当厨师学徒,不过试用期工资很低,后来,他俩转正,工资几乎每年都在涨。而我的工资这五年来就涨过一次,我很不服气的找老板谈涨工资这事,没想到被老板直接拒绝了。”

“老板以什么为由拒绝你提出涨工资的要求的?”我问。

“老板说我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简单,目前餐饮行情算是待遇很不错的,实在很难涨上去了。”小张回答。

“那你有没有过想要调岗的想法?如果你现在也去学厨师,说不准过不了多久也会有好的待遇,这个岗位很受欢迎”我接着说道。

“我也有想过,但学厨师一开始收入很低,再则,我害怕自己在短时间内学不会”小张有些无奈的回答。

“反正我就觉得老板偏心,同样是跟了他五年的老员工,他给我的两位厨师朋友每年都涨工资,凭什么不给我涨。就算是出于情面,我认为他也应该给我涨点,毕竟我跟了他这么多年。”小张接着说道。

这几天我捋了一下,诸如同学小张这类似的职场真实案例不在少数。同样,有很多朋友从用人单位创业初期便跟随用人单位一起开疆拓土,照理说这类似元老级别的员工待遇应该不差,但让人很难为情的是他们除了工龄工资有所增长之外,几年下来基本工资似乎并没有增长太多或者没有得到增长。有的老员工的待遇,甚至还没有一个刚转新员工待遇好。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是老板太扣、太无情?还是老板看老员工老实好欺负?或者是别有隐情?我综合了这些所有咨询者所提供的内容,发现了这样几个共同点:一是他们所做的工作内容比较单一,不具有挑战性;二是太过于安于现状;三是缺乏勇气,不敢踏出所谓的舒适区。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分析同学小张为何在同一单位工作五年,依旧得不到加薪的原因又有哪些,从我与他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小张之所以被老板拒绝加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具有任何挑战性。工作内容太过于单一,没有任何困难可言,也没有任何上升的空间。

二、太过于安于现状,缺少踏出舒适区的勇气。在小张看来,当初找工作的时候心里所想的就是找一份单纯、手艺简单,能够稳定的工作就行了,因此便没有其它过多的追求。即便我给他建议改行去学厨师,他依旧左顾右盼,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这怕那。

三、错把功劳、苦劳与白劳混为一谈。对于老板来说,你能干多少活我就给你多少工资,通常来说,很多老板在人情与利益这方面都会做明确的区分,你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你就能得多少。换言之,也就是即便你有功劳,有苦劳,如果做不出工作成绩,一切都是白捞。

即便是身为一名普通员工,想要在职场中得到老板的认可,想让老板心甘情愿给自己加薪,除了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之外,我认为还得具备这几种思维:

一、让工作能力走在待遇前面

由于自身工作原因,我经常会与一些用人单位的负责人或者老板打交道,时不时也会听他们谈起用人的基本要求。

虽然每个人的管理方式会存在着差异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对于手底下员工加薪这个版块,大多持有的意见都是相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找我做过咨询的朋友他们存在着这样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只要能完全将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就可以找领导或者老板提加薪,但当他们找领导或者老板谈这事的时候,大多得到的答案都会不尽人意。

导致加薪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只站在员工的思维层面去看待这一问题,作为一名员工来讲,大多部分人会觉得我拿多少工资就干多少活,既然我能将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那就有资格提加薪这事,这种想法实则并没有错。但真实的职场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只局限于“自我”的思维层面,不懂得去了解领导或者老板的需求,那么即便本质工作做得再好,在他们看来也只不过是做了你薪资待遇之内的工作,加薪完全没有说服力。

之前已经说过,在加薪这一方面用人单位的领导与老板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就他们的思维层面来讲,员工要提加薪可以,但前提是员工的做出的工作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的薪资待遇,换言之也就是说,员工的个人所表现出来工作能力,早已经超出了目前的薪资待遇。

说了这么多,最终可以将其归纳为一点:让能力走在待遇前面。先做出工作成绩,让领导与老板看到你所做出的成绩,看到你的个人能力早已经超出了目前薪资待遇,这个时候提加薪,顺便罗列出为何提加薪的几点充分理由,即便领导与老板有想要推迟的心也推迟不了,因为他们不想失去一个有能力的人才。

二、不安于现状,勇于踏出舒适区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的生活,来源于三年前的选择。”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实际,虽然我不能保证目前你的生活层次是来源三年前的选择,但一定敢保证目前决定你生活层次的是你当初的选择。

就如我同学小张一样,五年前他选择了墩子这份工作岗位,就是因为此工作岗位不复杂、比较单一,工作毫无挑战性。也正是因为他工作岗位的单一、简单性所以才导致了他五年下来工资比较稳定,没有任何的上升空间。虽然他不能改变过去,因为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他能改变现在,比方说换岗位去学厨师。

虽然我给小张建议过此事,但他却觉得学厨师起步太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太过安于现状,缺乏踏出舒适区的勇气。

待遇低不可怕,领导与老板不涨工资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懂得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筹码,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曾说过“我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有本事的员工讨价还价,相反,我觉得这类型员工就应该作为培养对象。”毫无疑问,作为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会拒绝一个的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讨价还价,只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难得。

只有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有本事、有能力的员工之时,你才会拥有一定的主动权。然而,这一切全都来源于你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结果,一个安于现状、喜欢待在舒适的圈子之人,是永远也不会具备主动权的,相反还会很被动;只有当一个人不安于现状,勇于踏出舒适区之后才能尽可能将自己的才能与天赋展现出来。

三、学会思维互换,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给怎样的员工加薪

心理学家曾说过:“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你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一定的学会了解别人的需求,并试着满足别人的需求。”人性生来如此,本就“相互利用、相互成就”,你想要在别人那里有所得到,那么相应的就一定要有所付出。

同样,这个定律一样适合职场中老板与员工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属于共同利益关系,老板创办用人单位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盈利,言外之意也就是说,谁能给其带来更多收益,自然而然得到的也就越多;员工加入用人单位,无论是为了实现抱负,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大多最终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赚更多的钱。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给怎样的员工加薪?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老板创办企业的最终需求,那就是盈利。那么怎样的员工能够给用人单位带来直接利益?我认为不在乎这几种:

一、积极上进,将工作当作自己事业来做的员工。

这种员工是很多用人单位都渴望得到,一个能将工作当作自己事业来做的人,即便能力再差,也一定会做出成绩,因为他们懂得全力以赴,懂得如何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二、具有危机意识,并且勇于挑战自我的员工。

无论是怎样的用人单位,都会因为各种岗位分工的不同而招揽不同类型的员工。在这些员工当中,我们撇开个别适合“养老”的岗位,其余的岗位无论从事着怎样的工作内容,几乎是环环相扣;再则,用人单位想要发展,那么除了外部招揽人才,他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内部培养人才,因为这样被培养出来的员工具有一定的忠诚度与可信度。

值得用人单位培养的人才一定具备这两个特质:其一具有危机意识,换言之也就是有一定的远见、害怕落后、不安于现状;其二勇于挑战自我,敢尝试新的事物。

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想要稳定的工作,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稳定而忽略了竞争的本质,缺少走出舒适圈的勇气,那么最终可能会被用人单位无情的淘汰掉。到那时,连加薪的资格都是失去了,又何来加薪一词之说!

三、能力强的员工。

这种员工只要人品端正,无论走到哪里,选择就职的行业和能力所匹配,那么他就拥有一定的主动权,一旦做出了成绩,很多时候不用自己提加薪,用人单位为了留住人才,一定会主动提出加薪。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于招揽人才这个版块很是看重,因为他们明白竞争的本质实则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拥有高端的人才,谁就能走在市场的前端。

竞争激烈的职场就是这样,对于有能力、有本事、人品端正、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来说畅通无阻,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底气;而对于那些能力一般、无专业技能、没什么本事的来说缺少的恰恰也是这种底气。

归根结底,职场中你只要足够优秀,往往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提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前提是这一切都符合常理。